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既要当职业运动员,又想兼顾学业,说多了都是泪

Kariem Hussein from Switzerland competes during the 400m Hurdles Men Final, London, world championships, 2017
瑞士田径选手Kariem Hussein于2017年9月8日参加了伦敦举办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跨栏决赛,这名医学系在校生最终获得第8名。 Keystone

对瑞士精英运动员来说,要想在紧凑苛刻的训练日程、龙战虎斗的竞争和个人学业之间寻求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实非易事。不过,日前一份对外公布的最新声明,能有效帮助这些体育界的新星们在专业训练之余,还能够以非全日制教育的形式继续学业。

9月18日,囊括了瑞士各大体育协会、社团等体育界分支附属机构的瑞士奥林匹克委员会(德、法)外部链接,以及瑞士高等教育机构的附属组织“瑞士大学联盟”(Swissunviersities,多语)外部链接,携手落笔签署了这一公开声明(德、法)外部链接

瑞士奥委会新闻发言人亚历山大·瓦弗勒(Alexander Wäfler)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说:“关键是,优秀运动员们能够‘兼职学习’,或者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给自己充电。在瑞士某些大学里,精英运动员已经能够以非全日制的形式听课进修。但随着这份声明的缔结,我们希望瑞士所有大学都能够为运动员提供类似的机会。”

在瑞士多所高校里,虽说全日制课程(英)外部链接仍占据主导,但精英运动员“兼职学习”已非个例,这种非全日制教育也同样面向普通老百姓。

瓦弗勒表示,此次奥委会与高校签署的协议,仅仅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但这一纸契约并无实际约束力。“各所大学自有其规定条例,我们不能指手画脚地告诉它们该做什么,但我们可以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瑞士大学联盟”主席迈克尔·恩加特纳(Michael Hengartner)在接受瑞士电视台SRF采访时进一步介绍道,如果运动员们实在分身乏术、无暇出现在课堂,也可以借助校园网中上传的播客或文件抽空自学。“所有举措,都是为了创造一个让优秀运动员们无需每周准点到堂听课、也能学有所成的优良环境。”

他也坦承,并非所有瑞士大学目前都能做到这一点:“至少有一点很明确,我们能够期待现状能够得到显著改善。”

两者兼顾,实非易事

在2010年和2014年奥运会的瑞士阵营中,彼时一边接受高等教育、一边从事竞技体育赛事的精英选手,在瑞士参赛者中的比例高达37%。其中最声名显赫的当属2014年欧洲田径锦标赛400米跨栏冠军Kariem Hussein外部链接。作为运动与学业两不误的典范,他在个人网站上这样写道:“把竞技体育与攻读医学专业的学业结合在一起绝非易事:不仅相当劳神吃力,而且还需要完善的组织能力。”

与Hussein同样选择攻读医学专业的另一名“兼职大学生”也出席了本周一的签约仪式。曾在2016年奥运会上代表瑞士斩获四人男子轻量级单桨无舵手划艇项目金牌的卢卡斯·特拉莫尔(Lucas Tramèr),对这一协议的出炉深表欢迎:“现在是时候该为优秀运动员提供大学深造的机会了。”


PLACEHOLDER

佩特拉·克林格勒(Petra Klingler,英、德)外部链接是徒手攀岩卫冕冠军,与此同时,她也是一名尚在攻读体育心理学学位的女大学生。她每周的训练时长为20个小时。现年25岁的克林格勒在瑞士电视台SRF的镜头面前禁不住“吐槽”道,徒手攀岩项目的赛季高峰经常与她的考试季“撞车”。虽说现如今的赛事安排已经日趋灵活,但大学的强制性到堂出勤,意味着她必须放弃部分赛事。

同样出席了签约仪式的克林格勒也对针对精英运动员的非全日制教育方案不吝赞誉。她告诉瑞士电视台SRF的记者,许多曾和她挥汗在运动训练场、颇具运动天赋与发展潜力的同行,都因为面对高强度密集式训练、各种比赛、繁重且淘汰率颇高的学业压力这三重大山的力不从心,而最终放弃了职业运动员之路。

为什么顶级运动员还得接受高等教育?

上述几位运动员,都已相继在各自的竞技项目中达到过职业巅峰。但正如瓦弗勒所说,放眼绝大多数运动项目,全身心投入的运动员们从中获得的收入及奖金,还远远无法让他们在退役后能全身而退、在无需另谋他职的情况下安然度过一生。这也正是他们为何还要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所在。

虽然瑞士奥委会与“瑞士大学联盟”此次联名签署的协议可谓是姗姗来迟,但瓦弗勒表示,在促进体育与学业两相平衡方面,瑞士并不一定落后于其他国家。

“当然,我们不是美国,因为美国已经搭建起了一套完善的体系,把优秀运动员输送到大学校园、让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还能正常训练。不过反观德国、奥地利等许多欧洲国家,基本上我们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瓦弗勒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评价道。

(编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