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我们为何要对传统办公室敬而远之

即便是在我所处的新闻行业之外,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哪间办公室配得上“清净”二字。在这种工作环境里,任何沉思冥想都没法得到实实在在的尊重。而在共享办公空间里,显然是另外一番情景与待遇。 ‘Work’N’Share

得益于数字技术和共享经济,瑞士近乎一半的在职员工都无需再受限于办公室一隅。这一趋势成为共享办公日益风行的助推器。我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这也是为什么我最终选择了“共享办公”。

作为一名印度记者,多年来我早已习惯了坐在人声嘈杂的新闻编辑室里,弭耳受教、接受锤炼。身边意气风发、群情激昂的一帮记者同行在办公室里健步穿梭。即便是在我所处的新闻行业之外,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哪间办公室配得上“清净”二字。在这种工作环境里,任何沉思冥想都没法得到实实在在的尊重。而在共享办公空间里,显然是另外一番情景与待遇。

正如那些共享办公的拥趸者告诉你的,最为重要的是,共享办公空间的精髓绝不仅限于雇员们栖身的物理空间,而在于这里营造的社区归属感。在这样的空间里,人们大可以群策群力,也可以独立自主地工作,但这些共处一室的雇员们的顶头上司往往并不是同一个人。

据说共享办公或者报章常常提及的“办公桌轮用制”( 即按需要或依照轮流制度分配办公室,而不是给每位员工提供固定工位),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德国柏林已初见端倪,随后在美国旧金山初具规模,在各大办公室成为一种不成文的惯例,并最终蔓延至世界各国,演变为风靡全球的办公概念运动。

瑞士也见证了取代传统工作场所的共享办公空间如日方升、蓬勃发展的历程。现如今,瑞士共享办公空间已在过去短短两年时间内,由区区25个扩张为约100个。粗略估算,日内瓦和苏黎世的共享办公空间密度最高,但有趣的是,据近80个类似社区的代表机构-瑞士共享办公协会介绍,驻址于城郊地区的新型办公空间也日渐呈现出暗流涌动的激增之势。

寻找空间

我进入这么一个共享办公社区的契机,恰逢差不多两年以前的职业转型之际。而在此之前,我刚刚经历了一段孑然一身的“自我放飞之旅”。数年前,就在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上泛舟一日游的悠闲时光中,我细细品读了以谈判沟通见长的华尔街精英律师苏珊·凯恩(Susan Cain)的畅销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Quiet: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外部链接”)。

在这本书中,笔者凯恩对“新型群体思维”这一强调协作与开放性办公环境的理念提出了诘问与质疑。在她看来,人们真正渴求的,是一个安静的工作场所,以便切实地思考和有效地工作。在早年的一次采访中,凯恩直言不讳地表示:“普通人-尤其是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人,更倾向于在大块时间段里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沉浸在心理学中俗称的‘心流动状态’(flow,又称为‘神驰状态’,特指一种全身心投入某种活动、产生高度兴奋及充实感的精神状态),从而顺利完成手头的工作。”这就是这本书传达给我的理念。

当我找到一个周遭弥漫着柔和色彩、全盘现代化的办公空间Work’N’share(法)外部链接时,我内心的声音在雀跃欢呼:我终于找到了我的避难所!

这是一间规模庞大、开放式的办公室,依偎在洛桑城里风光旖旎的日内瓦湖畔,谁能想到,原址过去则是一间车库和建筑工作室。如今,来自不同领域的“同事”共处于同一屋檐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从事着“可自主选择”的正业。虽说加入者约有百人,但每天真正现身的只有25人。

这个社区是一个包罗诸色人等的奇妙结合,从经营食品和啤酒生意的企业家,到从事技术工作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科技怪杰以及技高一筹的“码农”精英,甚至还有数位营销专业人才。对于能和这些科学家、设计师并肩工作,且在奋斗历程中沿途有你,成为彼此的挚友,我深感荣幸。

我的地盘我做主

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邻窗而坐。放眼整个工作室,没人拥有所谓的固定工位,但不知何故,当我置身于“办公室”时,靠窗的座位总属于我。当然,你大可以租一张桌子,在此安营扎寨,成为一名常驻者;抑或简单地做一名四处游牧的“流浪者”,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随意出入来去自如;你甚至可以每个月只在这儿待上一天,四下游走一番便飘然离去。

在这里工作的人,都会给彼此留有一定的空间,人人深谙尊重他人且保持安静的工作法则。你在这儿很难看到勾心斗角或寻衅斗嘴的“宫斗大戏”。或许因为我们不像其他公司里的同事那般存在尔虞我诈的竞争关系,因此大伙儿其乐融融,一片和睦。虽然对某些人来说这儿的“过分安静”让人有点儿躁动,但对我这种以码字为业的人或者需高度集中精力的“码农”和产品设计开发人员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偷得浮生半日闲

偶尔,你耳畔会飘来咖啡间里传出的阵阵笑声和法语对白(我们工作室所在的洛桑市,位于瑞士法语区)。冗长枯燥的工作日,你会不时遭遇“骚扰”,被短暂的寒暄打断,话题从让人不尴不尬的政治对话到筹集风险投资的经验分享,包罗万象。

偷得浮生半日闲,有些同僚会起身踱步到户外,活动活动腿脚,怡然自得地享受一支烟,在幽雅脱俗的景致中呼吸两口新鲜空气。到了中午,人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共享午餐,然后漫步湖畔来个小跑。若是赶上星期五,你还能跟大伙儿一块儿享受瓶啤酒,更有甚者,会在一周过半最浑浑噩噩的“未死day”(中式英语星期三Wednesday谐音,形容一周工作到一半已筋疲力尽)聚在一起做瑜伽。

2016年,全球居领导地位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德勤公布的《未来工作场所报告》(英、德、法)外部链接显示,目前,瑞士四分之一的在岗人员都属于自由职业者,而现有在岗群体中的三分之一有意在一年之内放飞自我,转而跻身自由职业者之列。据德勤预测,在不远的未来,瑞士雇员中近一半人“都能在流动的基础上达成他们的工作目标”。

据德勤瑞士分部地产服务负责人卡尔·弗兰克·梅塞尔(Karl Frank Meinzer)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采访时介绍,隐藏在日益增长的共享办公全球化趋势背后的三大驱动因素,也同样适用于瑞士。“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知识型经济的转型,数字技术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不受地域限制,在流动的基础上完成工作任务,”梅塞尔详细解释说。此外他还特意补充道,分享经济的兴起,也使得自由职业者人数如雨后春笋般与日俱增,进而促成了对共享办公空间的需求激增。

更富创造力的员工

《未来工作场所》报告中提及,面对共享办公日渐蓬勃的趋势,诸多公司也开始正视并予以认可。相对灵活、随即而变的工作安排能切实降低成本、更为有效地利用工作空间,员工也能更具创造力。

梅塞尔给出的建议是,公司还可以通过在内部现有办公区域搭建共享办公空间拓展,向外扩张人才网络,网罗吸纳更多精英,并取长补短、借镜观形,学习其他公司先进经验。

在瑞士共享办公协会会长珍妮·沙帕-乌斯特(Jenny Schäpper-Uster)看来,共享办公这一全球大势在瑞士虽然尚未渗透到所有企业,但已趋于成熟:“对于博主和程序员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羞于启齿的选择。”

而对于那些无需绑在老板身边、每天到点去办公室报到的员工来说,共享办公也成为一种引以为傲的特权。

分心,怎么破?

在家办公,在某些情况下并非最佳选择,你很可能会因为形单影只而倍感孤独,又或者心猿意马、难以集中注意力。“那些不习惯独处的人,会很想念工作场所里充斥的社交互动和纪律性。有个工作地点,你会发现上班时间和私人时间之间的界线划定会相对更明晰,”沙帕认为。

社会学、文化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融汇,让共享办公更易推广、风行。全新的未来工作模式已然近在眼前。

“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得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929年在女性主义小说《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里写下的一段话。它或许是那个年代的女性对一个现代化共享办公空间的遐想与隐喻-但绝不仅限于女人。我猜想,如果伍尔夫能看到这一幕,想必会非常高兴。

(翻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