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瑞士与水资源管理

北京方面承诺解决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swissinfo.ch

瑞士工业有意向中国派驻人员,以协同管理中国的水资源。缺水与污染,是中国政府面对的重要环境挑战。

马建国的牙虽已掉光,脸上的笑容却一样灿烂。这位71岁的老农与妻子一直生活在河北农村,南距北京只有百来公里。他从未考虑过退休,也无退休金可领,每年仅靠着大约5’600元人民币的收入为生。

然而他却很知足:“生活比起人民公社和文革那时候好多啦。”可还是有个大问题:“老天总是不下雨!”

这座村庄严重缺水,要灌溉就得深挖井,常常得挖到百多米深。水泵的工作强度一年比一年大,电费账单也年年涨。

最滑稽的是,这座村庄就位于官厅水库之滨,巨大人工湖里湛蓝的水波像是在嘲弄这些农民。“人家不许我们用水库的水,”附近的居民解释。即便水库建在河北的地界内,水却是单为北京市预备的。

诸多挑战

村子的南边就是沙漠。大风把内蒙的沙石卷来这里,慢慢堆积成高大的沙丘,离北京不过一步之遥。这片土地正反映出中国在水资源管理中面对的许多挑战-干旱、沙漠化、分配不公,和污染(水库内水质很差)。这里有全世界21%的人口,水资源占有量却不到全球的7%,任务的艰巨性不言而喻。

瑞士计划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专长。某些瑞士企业已立足中国,其它一些正在向这一广阔市场进军。在中国瑞士商会的带动下,4月间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推广瑞士技能的论坛。5家瑞士企业展示了各自的产品,也许有望在中国扎下根?

“这只是开始,”Trunz水系统公司总裁拉斯·威利(Lars Willi)表示。这家年轻的圣加仑(St Gallon)企业所推介的,是太阳能水处理设备,专门面向小型农村社区。“这是本公司在中国的首次活动,我们会见了水利部副部长,论坛的两、三家与会者也对我们有兴趣,”这位企业家透露,他觉得自己的产品很适合西藏、内蒙,及“山区或岛屿上”的偏远村庄。

中国产品并非便宜很多

自2006年进入中国的苏黎世企业昂思菲特集团(Angst + Pfister)则为中国各地带来欧洲生产的各类管材和接头。中国分部总经理简妮·金(音译)承认,国内竞争非常激烈:“中国产品的质量大有提高,他们做出巨大努力,以满足欧洲标准。”但在生产成本方面,“国产的高质量产品价格却不会低很多,可我们的劣势是进口税。我希望(中瑞)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早日签署,之后我们就能在合法竞争的气氛中工作。”

“我们的竞争对手年年都有进步,不可再与10年前相提并论。不过由于我们的服务质量,总能占住先声,”喜利得(Hilti)中国总经理大卫·楚阿(David Chua)说。这家列支敦士登集团公司推介的是净水厂的维修与扩建方案。

至于在中国相当活跃的ABB集团,其全球水行业经理索兰德拉·穆帕纳(Surendra Muppana)也同意,瑞士产品的确比中国制造的更高效,例如电动机。“它们的购价可能贵一些,但在10年当中却能节省很多费用,因为操作成本要小得多。”

另一家在论坛上展示产品的瑞士公司是提契诺新兴企业Hydroswiss。该公司提供能满足2千至2万居民社区需要的小型净水站。这里也有同样的看法。“不错,我们是贵一些!”公司总裁罗伯托·哥罗西奥(Roberto Colosio)承认。他指出,尽管各企业还没有足够资金购置该公司的产品,不少城市却已表示了兴趣。随着中国水资源保护法的出台,各个村庄最后可能也得安装这类设施。

在2011-2015五年计划中,中国政府承诺解决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这表示,到2015年要把全国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0%,同时敦促各地政府提高水质,目前饮用水质量评价为“差”。  

“十二五”规划预备投资4’900亿瑞郎(3.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水处理、灌溉系统和污水控制项目。目前只有一半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

2009,前联邦委员莫里茨·洛伊恩贝格(Moritz Leuenberger)与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签署了水管理协定。陈部长有意确立与加强两国间水管理领域的长期合作关系。

20122,瑞士环境与能源部长多丽丝·洛伊特哈尔德(Doris Leuthard)邀请陈雷部长巩固这一合作,特别是在与自然灾害、水坝监控与安全和洪峰预防等方面的风险管理领域。

中国在立法方面则参考了瑞士对河道治理的有关法律。

(译自法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