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现代艺术在瑞士深受欢迎

常玉的“果盆”(作于上世纪30年代)创下了苏黎世拍卖会上的最高售价。(Galerie Koller)

中国当代艺术在瑞士得到广泛喜爱,近日在苏黎世举行了中国境外首次此类作品的拍卖会。

2005年举办的前瑞士驻北京大使乌里・希克(Uli Sigg)收藏的中国艺术作品展尽管受到很大争议,却得到大量喝彩,而这次的拍卖会是继展览之后的又一件艺术界盛事。

2006年12月初在Koller画廊(Galerie Koller)竞拍的中国艺术作品共60余件-这是首次在瑞士举办此类拍卖会,在欧洲也不过是第二次。

据拍卖行负责人Cyril Koller透露,90%左右的作品被出售。

最昂贵的是由著名中国艺术家常玉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这幅于上世纪30年代问世的“果盆”被拍卖行以30.4万瑞士法郎(合2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几乎是起价的两倍。

“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迅速,而中国自身起到了更大的作用,这不仅限于拍卖行业,还整体表现在世界经济领域。我们想进入这一市场……要告诉我们的客户那里发生了什么,”Koller告诉swissinfo。

Koller表示,瑞士拥有对现代和当代艺术最重要的收藏市场之一。因此许多中国艺术家为了能够让瑞士熟悉他们的名字,对瑞士市场趋之若鹜。

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所有买家都是瑞士人-Koller拍卖行近80%的买家来自世界各地:美国、欧洲其它国家或亚洲。

Koller拍卖行的中国当代艺术专家William Wu指出,巴塞尔艺术博览会(Art Basel)-世界最大的现代艺术展会-也是瑞士拥有吸引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几乎所有中国艺术家都知道,巴塞尔博览会是非常重要的展会,”他告诉swissinfo。

“麻将”效应

不过瑞士人对此的兴趣却是由“麻将”而起,这是2005年在瑞士首都伯尔尼(Bern)美术馆举办的希克收藏中国艺术品展。该展览博得国际赞誉,吸引了4万多名观众。

希克是最早发现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人之一。

这位前瑞士驻京大使在展览开幕时向swissinfo表示,“1979年我初至中国时,并没有被中国艺术打动。

“这可能是因为我当时用西方人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艺术。也可能是由于直到1980年以后,中国艺术才在西方人的眼里变得有意思起来,”他解释道。

近年来,艺术形式的普及性更广泛-它包含了平面、雕塑和艺术装置-以其新鲜的透视关系、创新和实验性等特质吸引了收藏家的目光。

争议

但这个展览也遭到争议-某件作品是将一个人类胎儿的头部嫁接到海鸥的身体上,“麻将”展览在接到投诉后将该作品撤下,后又将其复位。

Wu表示,打破禁忌常常是新生代艺术家创作的作品的特征。

他提到,40年前中国还处于文革阶段。但近20多年来,中国的逐渐开放使艺术家们能够开拓新的主题和技术。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艺术家受新中国的影响……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并力图开创在中国特有的展示个性的创作方法,”他进一步说明。

收藏家也已展开行动。2006年,除了在巴黎和苏黎世(Zurich)举行的拍卖会外,还在纽约举办过作品展销会。

七位数售价

在已连续5年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会的香港,去年6月一幅朱德群的绘画卖出高达七位数的售价。

在经历几十年无力收藏艺术作品的年代之后,很多中国人现在也开始加入收藏者的行列。Koller和Wu深信,在国内需求和国际关注的驱动下,这个市场会继续发展下去。

“中国即有优秀的作品,也有有购买力的买家。它不象在欧洲或美国,这里的人拥有或已经几代继承一些物品,造成了一种真空。因此我相信“中国艺术”会兴旺,”Koller表示。

拍卖行计划在2007年再举办两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与此同时,伯尔尼美术馆还将继续挑选希克收藏的作品进行展览。

2007年2月至4月,还将同时举办两个个人作品展,分别展示现代中国画家刘野和季大纯的作品。

swissinfo,Isobel Leybold-Johnson

乌里・希克现任荣格传媒集团(Ringier media group)副主席,他曾于1995-1998年间任瑞士驻中国大使。

他是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收藏中国现代艺术作品的人士之一。

希克的收藏总数愈千件,被认为是同类收藏中数量最大也最重要的一个。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