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银行挤兑:梦魇重现?

1991年,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的客户们拥堵着大门,带着焦躁情绪等待着领取500瑞郎的补偿款。 Keystone

一组有关瑞士的照片曾经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25年前,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的客户们在该行门前排起了长龙,他们紧紧地握着存折,只为了拿回一夜蒸发后仅余下的少得可怜的存款。正是在那愁云惨淡的一年,许多瑞士人失去了他们的大部分资产。如今,挤提存款的“盛况”还会昨日重现吗? 

1991年10月,瑞士伯尔尼州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SLT)被监管机构强制吊销执照的那一幕,对于为数众多的波及者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这家银行的客户之一Kurt-Peter Schweizer,几近倾家荡产。

当时正在瑞士联邦大厦当门卫的他,亲眼见证了瑞士联邦银行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强行关闭的一幕:“对我个人而言,这是迄今为止我一生中最悲惨的一刻。我差点儿没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请参见视频)。

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之所以寿终正寝,究其原因,就是此前该银行过于宽松地给予私人客户高额贷款,以便让他们购买房产、投资物业。而随着上个世纪80年代房产投资愈演愈烈,房产泡沫一朝破灭,最终导致这家银行关门大吉。放眼如今的瑞士房地产市场,某些现象几乎与当年如出一辙。而昔日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的命运是否会在其他银行身上重演,主要取决于五大因素。

相关内容

1. 业务模式

商业零售银行的业务模式-也就是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及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金融服务(譬如存取款、贷款、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的银行-主要涵盖了接收散户存款,以及向客户提供借贷。客户通过存款而获得的利息,要低于借贷人给银行的付息。两者间的数额差-也就是业内俗称的息差,就是银行所得的最终收益。

当银行倚赖于多项业务,譬如兼顾服务业、资产管理或交易等多项业务时,房地产市场危机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就会相应地降低,使得银行不至于身陷动荡。现如今,瑞士商业零售银行三分之二的收益都仰仗于利息。20年前,这个比例曾一度高达72%。回首20年间的变化,零售银行的业务模式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趋势。

外部内容

2. 利率变动

如今的贷款利率非常低,买房者向银行借贷两年以上的按揭贷款,平均只需支付1%左右的年利率。与此同时,由于个人客户储蓄账户的利率不可能减记至零,因此综合来看,银行所能获得的收益大为减少。

而当利率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时,暴风雨才真正逼近:正因为贷款的平均周期往往要长于储蓄存款期限,因此银行将不得不面临巨大的业务损失。中央银行也深知这一潜在风险,因此它也将尽力阻止利率上调的速度过快,当然,它的行为也极为有限。

外部内容

3. 房价

就在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倒闭之前,房地产市场曾一度极为蓬勃,房产投资的需求骤然上升。继1987年股市崩盘之后,投资者们纷纷转而把资金投向不动产,导致居民住宅价格的强劲上扬。如今也出现了类似的市场景象:瑞士房价不断飙升,面对低利率以及行情不温不火的股市,在其他投资机会贫乏的情况下,投资者们只得将眼光局限于房市。

而根据瑞银集团UBS定期分析,现有的房市及房地产泡沫指数,已接近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房产危机临界值(请参见图表)。

swissinfo.ch

4. 资产净值准则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机构要求各大银行都得在非常情势下持有充裕的资产净值。这笔储备金的数额多寡,取决于多项因素,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才能得出明晰的数额。只有当各家银行严格遵守这一准则时,它才能够真正地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效用。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就是一个负面典型,当然,彼时监管机构的监控水平也远远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语。

25年前房地产危机的触发,以及过往数十年间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桩桩前车之鉴,促使瑞士金融市场监管部门以史为镜,屡次出手给一路狂奔、逐利脱缰的银行套上缰绳,更好地控制并规范银行行为。除此以外,各大银行也围绕着为客户提供按揭贷款制定了相应的自律性规范。

5.存款担保

现如今,一旦某一家银行面临破产倒闭的厄运,旗下每位客户的储蓄户口也仍然能保证保留有最高金额高达10万瑞郎的存款担保金(德,英,法,意)外部链接。遗憾的是,截至目前,昔日的图恩市储蓄信贷银行客户仍然没有获得任何补偿,因为直到2005年,第一家存款担保公司才落地瑞士。

这种安全措施并未直接让银行破产的风险有所降低,但间接来看,仍然大有裨益:当客户们知道,即便是在紧急情势下他们搁在银行的存款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那么在面对市场震荡,银行危机等风险时,他们的反应会更加从容镇定,不至于在集体恐惧的氛围中蜂拥至银行,将他们的毕生积蓄一次性全部提取。

结论

持续的低利率和高房价令人心生焦虑。然而显而易见的是,瑞士银行业已从过往的数次危机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如今的瑞士银行,追求的是更为多元化的业务模式;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也倡导更为坚实的银行资产保障根基。尽管银行挤兑无法彻底规避,但当前瑞士所面临的风险仍然微乎其微。

您仍然一如既往地信任瑞士银行吗?您认为瑞士银行存在哪些隐患?请给我们留言。

(翻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