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变幻世界之中的瑞士国际之声

当年瑞士的国际广播服务全球各地都可接收,拥有众多忠实听众-1948年,这位男士在美国收听瑞士国际广播。 swissinfo.ch

从1935年起,瑞士短波服务(Swiss Shortwave Service)及后来的瑞士国际广播电台(SRI)就一直在欧洲的中心发射广播节目,直到2004年电台关闭。如今研究人员正在整理多年来的记录、来信和录音,以了解瑞士认同感是怎样通过电波形成的。

“你能体会到这些文档中的历史吗?”巴塞尔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室(Seminar for Cultural Anthropology)的科研助理芬妮·古切(Fanny Gutsche)一边说,一边翻看着瑞士短波服务管理层1968年的内部备忘录。当年发生了布拉格之春,这场捷克斯洛伐克的反抗被苏联红军完全摧毁。

“他们在考虑成立捷克语服务,针对捷克听众发布新闻和节目。他们还在研究这么做会不会成功,”她解释道。后来确实广播了一些新闻节目,但却是对一次政治事件短命的反应,未能持续下去。

对该广播服务来说,在冷战期间向全球听众提供围绕国际事件不带偏见的信息,正是电台在这一重要时期的核心使命。显明瑞士的强大与独立很重要,但更广义的“瑞士共性”(Swissness)理念,即作瑞士人或真正体验瑞士意味着什么,也是该电台面向全球广播节目与音乐的核心,它想向世界展示瑞士最美好的一面。

正如1968年备忘录指出的,针对捷克听众的节目要回避政治问题。

一些典型的广播节目话题包括“瑞士的献血、红十字会、邮政服务和难民政策”等等。这次短暂实验收到的回信寥寥无几,古切认为,从档案材料来看,这可能主要得归咎于邮政审查。

“据说捷克斯洛伐克听众的来信都经过审查。他们收到过一封该国审查机关拆过封的信,但还是得以寄到电台,那也是他们收到的唯一一份听众回应……也许还有过更多来信(但没能都寄达)。”

感受时光

“瑞士被些强国包围,所以他们也想把自己表现成一个强国,足以保卫自己,”古切说道。

她跟其他人一起,在研究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SRG SSR)的前身留下的巨量广播档案材料。在其巅峰时期,广播以英、德、法、意、西、葡和阿拉伯语等7种主要语言播出,时而还有短期或一次性的其他语言节目。瑞士广播电视集团就是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母公司。

“当时电视还不是最重要的传媒形式-广播,特别是国际短波播报,是保持远距离联络的最重要方式,”参加广播瑞士共性项目的另一位巴塞尔大学研究员帕特丽夏·耶吉(Patricia Jäggi)透露。

“在冷战最初20年,即上世纪5、60年代,广播电台从国家与广播集团获得过更多资金-他们可以继续发展,成为更大的机构,”古切表示。

“早年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海外瑞侨;电台会播放很多民间音乐,使用瑞士德语方言广播。后来从60年代起,它变得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想成为英国广播公司(BBC)这类专业国际广播服务。”

古切在巴塞尔的办公室里,放着按十年为单位、成捆叠放的该电台信件与文档。上世纪5、60年代的那几堆最大,朝向90年代末,信件文档不断减少,直到2004年停播戛然而止。

相关内容

“听众收听该电台的广播,因为他们相信这是来自欧洲的中立之声,”她补充说。自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这一魅力便逐渐消失了。

团结力量

不像那次的短期捷克语广播,该电台跟世界各地听众总体来说有着很强的纽带。该电台的部分目的是要维护瑞士人的团结,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来信不断涌入,许多都感情洋溢,例如一封30年代末收到、寄自新泽西的德文信件。

“当我听到老歌和岳得尔调时,不禁泛起乡愁,流下眼泪,尽管我今年67岁,来这里已经50年,”这位听众写道。

相关内容

据古切透露,这类信件很典型。“我真的经常读到这种信……在国外生活的瑞士人收听瑞士国际电台广播时,会非常情绪化。”

能让他们贴近瑞士理想形象的活动,他们都喜欢参加,比如该电台的世界射击节,从上世纪30年代末到60年代,瑞士国际电台一共举办了七届这项全球比赛。步枪打靶是瑞士军事训练的一部分,国内各地也有专为射击爱好者举办的比赛。

研究人员指出,能用步枪自卫可以看作是“瑞士共性”概念的组成部分。共有大约20-30个国家参加了这几届全球比赛。

瑞士概念

把瑞士呈现给世界,这是该电台制作人和电台记者深思熟虑的任务。每种语言的节目各不相同,但每天一开始先是一个半小时的德语节目,接下来是英语,然后是西班牙语,以此类推。新闻时事总是重点,音乐也占重要位置-一部分是瑞士音乐,另一部分则是时下的流行歌曲,例如在50年代就是爵士乐或主要乐队的歌。当然也少不了文化、音乐节和体育节目,不过这主要安排在周末。

“电台广播一向是瑞士与世界的切点。一方面他们希望向世界发送关于瑞士的信息,另一方面想得到听众的理解与兴趣……因此他们必须知道听众喜欢什么,”古切表示。

听众来信由专门的部门加以分析,电台还派人去世界各地的电台,以了解其他地方的听众期待什么类型的节目。

“直到60年代,该电台的广播还投射出一种古板的形象,但当他们向国际化方向靠拢时,就想表达‘我们是瑞士,我们不只有山峰、奶酪和巧克力,我们也有科技、工业与创新,’”古切指出。

“他们还一直在寻找人们不知道的东西……那些不同寻常、在关于瑞士的导游手册上找不到的东西。他们总说,他们在努力向全世界人民呈现一个真实的瑞士……他们那么热情洋溢地对待工作,我觉得这点很感人,”耶吉最后感叹道。

广播瑞士共性档案项目

研究小组在进行的这个项目,是要考察“瑞士共性”是如何通过瑞士短波服务,以及后来的瑞士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与政治方针构建起来。所谓“瑞士共性”,即被称为“瑞士的”事与人,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巴塞尔大学、苏黎世大学和卢塞恩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Lucern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的科研人员正在对电台档案的方方面面做出查考,这包括文档、录音、谈话节目和音乐。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