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的学术造假

学者们处于出版学术论文还是令之毁灭的纠结中。 Keystone

今年4月,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宣布,即将对一位教授进行调查,因为他被检举有在学术出版物中伪造的行为。学术造假并非什么新鲜事,但瑞士前不久才首开先河,对此展开机构性调查。

此次被查的是一位生物学教授,他在网络论坛PubPeer(英)外部链接上被人匿名指出,在他作为共同作者(Co-Autor)的一些文章中,存在伪造插图的现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也对该研究进行了资助,该中心表示,涉嫌的文章约有30篇。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4月9日发表通告,他们已成立调查委员会(英、德)外部链接,就自2015年1月在PubPeer网和撤稿监察(RetractionWatch,英)外部链接上公布的检举问题进行调查。因调查尚未结束,所以该学院不会对进程发表意见,该校的一位发言人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说。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也成立了调查组。

世界性问题

数据造假(伪造、修改或曲解)和捏造(自创)是在研究中经常出现的2种不当行为。其范围从抄袭(剽窃他人文章作为自己的)、虚假署名权(未参与工作,却赢得利益),直到隐瞒相关利益关系等-例如,某研究的资金由某公司提供,而该公司恰巧负责研究主体的销售。

瑞士的一些规范和准则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于2004年发布了针对研究中可疑的不当行为的处理规范(德)外部链接。其中写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致力于坦率、负责任、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研究”,并“有义务对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的每个具体疑点进行调查”。

同样,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也公布了研究纯洁性和良好的科学实践指导方针(英、法)外部链接,对研究的计划、实践、推介和评审的基本原则做出了界定。该方针对所有该校的学术人员、教师研究人员,其中包括博士研究生、大学生、研究助理和客座学者等均适用。

瑞士国家基金会(SNF)作为对科学研究予以资金支持的公共机构,2013年共拨款8.19亿瑞郎用于瑞士的科技研究。它也出台了如何处理资金申请人和获得者的科研不端行为条例(德)外部链接

欧洲最大的科技论文造假案大概要数德国麻醉师Joachim Boldt (英)外部链接所犯下的那起。经过漫长的调查之后,Boldt作为Ludwigshafen医疗中心的教授被开除了,他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102篇文章中,88篇被撤回。Boldt伪造数据的行径,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

2009年一项依据21份公开调查所进行的分析(英)外部链接指出,通过对多国进行调查,近2%的受访科学家承认,在其职业生涯中,至少一次捏造、伪造、篡改过数据或结果,34%承认在研究中有过“有问题”的行为。

为什么科学家要拿自己的事业冒险,捏造甚至伪造研究数据呢?

“这和我们人类所从事的任何一个行业一样,例如体育,不是也有兴奋剂吗?人们总是想出类拔萃,”洛桑Frontiers杂志出版商编辑经理Mirjam Curno说。许多道德上的失当行为,不仅仅是因为金钱的刺激,学术评审委员会和基金会等,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Curno说。

研究人员之所以“造假”,是因为“面临很大压力,要保证资金供应,在很短时间内就要做报告、争取固定津贴、面临竞争、要争取终身教职等等”。

如何处理

在瑞士,这种学术论文造假的现象严重吗?

“不比其他地方多,”瑞士国家基金会(SNF)学术道德委员会的法律教授Kurt Seelmann说:“但这是个问题,有许多可疑现象,我们必须展开调查”。

这类学术造假现象已经存在了几十、甚至上百年。但直到最近,瑞士的研究机构才出台相应的指导方针,对此展开调查。

“2009年以前,我们从未组织过正式调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法律顾问Susan Killias说:“我自2000年起开始在这里工作,还从没听说过”。

在出版物中识别造假

许多研究机构,如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国家基金会都投资软件,用于发现底稿和申请材料中的抄袭行为。这些资料将在一个装满已发表文件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现在所有资料都要线上公布,我们还有相应的软件程序,要发现抄袭的行为并不是很难,”洛桑的编辑经理Mirjam Curno说:“现在出版物的电子版比较容易得到,很明显,检索的人也多了。你甚至可以通过软件找比较异常或统计数据不合常理的内容”。

瑞士国家基金会(SNF)的学术道德委员会也不过才成立于2013年。

“当然之前也就学术造假问题进行过调查,但现在我们发现,需要有一个系统措施,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Seelmann说。

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大学、科技杂志和一些资助机构,开始积极介入。

“我们认为,惩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预防,”Killias说:“我们会定期在网站上刊出通告或者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告诉人们其责任的所在”。

自2009年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首次对学术造假行为正式展开调查,目前只发现3起与教授有关,其中2例教授均起非主要作用;另有3-4起,其他人卷入其中,也未负主要责任:“同每年发表的2000篇文章相比,这实在不算什么”。 

信息交流

对一家专门就可疑不当行为进行调查的组织来说,支持和顾问咨询很重要。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英)外部链接拥有1万多名出版商、期刊杂志编辑作为会员,出版了与具有争议的伦理案例有关的方针准则、讨论资料、流程图表和数据库等资料。

“许多编辑要面对的问题,为了便于开展其他调查要汇总给相关机构,”伦理委员会领导机构的Curno说。为了帮助编辑们,委员会出版了相关方针(英)外部链接,希望可以促进研究机构与杂志之间在研究纯洁性上的合作。

在瑞士就科技造假的信息进行交流,并非易事。这一方面是因为联邦制,Seelmann解释说:“就国家基金会看来,这并无困难,我们给出相关信息,同时也想得到相关信息。但有些大学,因为是各州主管,所以并不具备发布信息的自主权”。

可惜学术造假行为非常普遍,Mirjam Curno说:“重要的是,学术机构要有经验、重视这样的事,并可以快速地秉公调查、清楚明白地进行沟通”。

*声明:Jeannie Wurz自2009-2012年担任COPE时事快报《Ethical Editing》的编辑。

(转译: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