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的贫困人口: “有工作”不代表“不贫穷”

A hand holding a wallet and a 100 swiss franc bank note.
在瑞士,如果一位独居者的月收入在2600瑞郎(约合17800人民币)以下,那他便是“穷人”。 Keystone

在瑞士有一百万“贫困”或“贫困高危”人口。光有一份工作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窘境。如何在一个就业市场和社会协助大变革的时代抑制贫穷?瑞士资讯swissinfo.ch就此采访了社会政治学专家Charles Knöpfel(德)外部链接

在瑞郎兑欧元保底汇率被撤销,英国脱欧在全民公决中通过的不利背景下,瑞士经济还一直保持稳健,2016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5%。不过工资微薄的人群却一步步被推向贫困线的边缘,瑞士社会救助机构Caritas警告说。该组织2017年1月27日举行的年会(多语)外部链接以“工作权利”为主题。

“在瑞士,拥有一份职业并不一定意味着远离贫穷,” 原Caritas组织雇员、巴塞尔实用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Charles Knöpfel看门见山地说。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据统计,瑞士有53万的穷人和50万濒临穷困的人口。这不是很矛盾吗?

Carlo Knöpfel:贫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固然不能拿瑞士的穷人和南苏丹的穷人相比。在瑞士,某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一旦低于某一水平,便被定义为“穷”。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贫穷”仅限定在物质范畴:“穷”并不仅仅意味着没有钱。

瑞士的贫困状况数据

Caritas组织(多语)外部链接的估评,在瑞士,有53万名居民- 即总人口的6.6%- 的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瑞士社会福利机构将瑞士的贫困线定在“个人月收入2600瑞郎”及“家庭月收入4900瑞郎”的水平之上。瑞士另有50万人生活在贫困的边缘,极小的变故就可能让他们跌入拮据窘境。

瑞士的贫困高危人群有:失业者、学历未超过义务教育水平者、拥有两个子女以上的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在瑞士,七分之一的单亲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最新数据(多语)外部链接显示,7.3万(即5%的)瑞士儿童生活在贫困之中。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穷到底应该怎样被定义?

C. K:经济来源受限的人群往往要面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困难:可能是保不住饭碗,或是找不到工作;可能是居住条件恶劣,或是居无定所;还有可能是健康亮出红灯,或是债务压身。这些困境会将人边缘化,让人陷入绝望:“穷人”是看不见前景的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哪些人最容易成为穷人?

C. K:通常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层次较低。领取社会救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也是如此,他们很难找到重新融入职场的机会。领取社会救济的典型人群还包括有精神疾病或智力缺陷的人以及单亲父母- 年轻妈妈们经常为了照顾孩子而放弃学业。当然,面临最大贫困风险的还得说是那些在贫穷家庭长大的孩子,即常说的跨代贫穷,我们应该彻底终结穷困的这种“遗传性”。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今天的贫困儿童怎样才能扭转穷困的命运呢?

C. K:通过教育、培训、语言课程和额外的辅导和帮助。这些年轻人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拥有发展自身的机会。不过在瑞士,这还没有成为现实。瑞士教育事实上强化了社会的不公性。从学习活动从学校扩延到家庭(比如,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那一刻起,穷孩子就处在了劣势中。在居住环境局促狭窄、嘈杂潮湿,既没有电脑,也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很难高效地学习。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导致贫困的因素有哪些?

C. K:如今,拥有一份职业也不一定够,工作也不一定能抵御贫穷。瑞士53万贫困人口中,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有工作,但靠工资难以糊口。离婚也能拖垮一个家的经济实力。按照瑞士法律,男方给予前妻和子女的抚养费额度不能高到令男方本人跌至贫困线的水平,所以在夫妻离婚后,常常是女方和孩子会面临拮据风险。

man in glasses
Charles Knöpfel曾为Caritas组织效力将近20载,现在他是巴塞尔实用科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教授。 SRF

另外,成瘾问题以及头疼、关节炎等慢性病也可能导致贫穷。以前,患有上述慢性身体疾病的人比较容易获得残疾抚恤金。现在,残疾人社会保险的审查程序越来越严苛,结果导致很多人既拿不到抚恤金,又没有去工作的能力。另外,难民人数的增加也是因素之一,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融入困难重重。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经济、就业和贫困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C. K:在瑞士,高薪领域的高技能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人才后继,相反,门槛低的就业岗位则日渐稀少。工业领域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服务领域也趋向自动化。比如在超市,人们自己扫二维码结账,自己打包货物,取代了收银员的位置。旅行的预订和付款也都是顾客在网上直接进行了。

瑞士资讯swissinfo.ch:足不出户就能订飞机、订酒店,这有其它的方便。为了抑制贫穷,有必要放弃这些便利吗?

C. K:我们没有必要退步,我们无法和经济活跃对着干。但我认为,在某些领域里, 还是要进行一些干预。我前一阵子在意大利托斯卡纳见到,在那里的加油站,客人可以选择是否需要人工服务。尽管人工服务的汽油价格略微高一点,但是排队的人却更多。我觉得为了享受到舒适和便利,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多花一点儿钱的。送货到家或上门服务现在这么流行,这是创造就业的大好良机。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创造就业机会,这就是与贫困作斗争的手段吗?

C. K:这是一个开始。经济是按自己的逻辑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不过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调整和完善。比如,建立一种鼓励政府为低教育水平人群提供一定岗位的价值体系。瑞士的学徒体制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针对简单劳动的岗位,为什么不能效仿这一体制,增加教育投入?这样一来,这些人员也就拥有了提高待遇的可能。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就目前趋势来看,最大的忧患在哪里?

C. K:福利国家的大幅度瓦解,这表现在国家或各州层面的经费削减和社会保险持续改革两方面。生活开支并不减少,但人们的收入却有下降趋势。这会造成新的贫困危机,令更多的人申请社会救济,这种恶性循环终会导致贫困。但一味去保护福利社会,就会降低社会整体生产效力。我们应该做的是在教育和培训领域投资。长远来看,与贫穷作斗争的途径其实是投资。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瑞士穷人的窘困生活

此内容发布于 一位母亲带两个孩子,每月靠不到4000瑞郎度日,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瑞士电视台SRF/瑞士资讯swiss…

更多阅览 瑞士穷人的窘困生活

(翻译:郭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