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亚洲昆虫爱瑞士

亚洲天牛起源于中国,钻到木头里来到了瑞士 Bildagentur-online/John T. Fowler

自从实行了人员及货物自由流通政策,小小昆虫也从中受益,安然地在瑞士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然而就如同亚洲虎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一样,瑞士的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小小昆虫的威胁。

有很多危害很大的物种,以前都被远洋、高山、沙漠挡在了外面,然而最近几个月,瑞士却发现了不少亚洲昆虫。

“近几年来,发现了不少新物种,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数量的增长令人不安,” Agroscope Changins-Wädenswil(ACW)研究中心的昆虫学家Stève Breitenmoser说。

例如日本栗瘿蜂,只有3毫米,肉眼几乎看不见,就在瑞士很快传播开了。首先受到侵害的是栗子树比较多的瑞士意大利语区提契诺州,去年造成了很大损失。

但瘿蜂已然入境,而且要跨越阿尔卑斯。目前已在瓦莱和格劳宾登州观察到它们的身影,“马上就要扩散到整个瑞士南部了,”瑞士林业保护专业中心的Beat Forster说。

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即使目前情况没有如此严重,但有的昆虫入侵就已经令整个树种灭绝,例如上个世纪的榆树:1900年世纪初,瑞士的榆树还是一个比较普及的树种,然而现在已基本绝迹。一种携带齿小蠹科甲虫的亚洲蘑菇的繁殖,使它遭受了灭顶之灾。

另一个面临威胁的是黄杨,在瑞士较普遍,如今它遭受着绿黑螟蛾毛虫的侵袭。还有橡树,在北美甲虫之灾毁了5000万的橡树。

因为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和寄生虫,攻击者们非常好地适应了新的生活条件。“它们不仅给人工种植和野生的植物造成损害,而且也会损害到现存的小环境内的物种,Breitenmoser说:“比如亚洲瓢虫就威胁着我们的本土物种”。

自然保护组织Pro Natura的发言人Nicolas Wüthrich估计:“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一大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消失,而第二大原因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 。

盲目的乘客

“导致外来昆虫入侵的最主要原因是跨洲商贸和运输的大量增多,这类商贸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加强,”Stève Breitenmoser说:“也有些昆虫是因为气候变暖而容易在这里存活”。

例如虎蚊,与其他大多数亚洲昆虫不同,它可以直接对人体构成伤害。它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西尼罗河热,黄热病等许多热带疾病的病媒。自2003年以来,它就在提契诺州落户,去年首次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阿尔高州也观察到。

不安的生产商

有些昆虫也会为林业和农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例如2011年首次在瑞士被观察到的樱桃果蝇(Drosophila suzukii),它会导致水果烂果。

因为果蝇很快就会产生耐药性,所以运用化学武器对付它的办法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而唯一有效的措施,就是用醋捕获,或者及早采摘腐烂的水果。

为了避免在经济上造成毁灭性损失,政府、生产商和研究人员要迅速地展开共同合作。

注定失败的战斗?

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总是奏效,Nicolas Wüthrich遗憾地说。“要消灭哪些入侵物种、在什么区域内,尤其当是涉及到植物的时候,不应该有先有后、有选择性”。

针对这种批评之声,已经进行了一些改进:今年4月联邦委员会通过了维护生物多样性策略。瑞士将完成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大会上所规定的国际义务。

 “我们正与各州、研究所和环保团体紧密合作,要在明年制定完成一个全球性的行动计划,”联邦环境局(Bafu)物种管理部门负责人Gian-Reto Walther说。

与此同时,针对危害最严重的物种如虎蚊或亚洲天牛已创建了特别工作组。“因为昆虫种类不同,特点不同,所以要制定专门的措施,并且迅速实施,以防止进一步扩散、造成重大损失,”Walther说。

瑞士也在争取国际合作,“为了保护当地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有一些关于商品包装的国际条约需要修改,因为那里面藏了相当多的害虫”。 

在瑞士,已确定有51种被生物学称之为“入侵物种”的外来品种。

这些都是由人携带入境的,大多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但也部分是有意的。

例如,信号小龙虾(Signalkrebs)和亚洲瓢虫,1982年为了生物防治蚜虫而被引入欧洲的温室。

其他一些物种则是被无良主人遗弃在野地,如红耳滑龟。

自然保护组织Pro Natura估计,其中45个外来入侵品种对瑞士本土的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如日本虎杖,它会损坏堤防和建筑,往往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些甚至对人体有害。比如大叶牛防风(Heracleum mantegazzianum),如果人接触到它的叶子后,皮肤再暴露在阳光下,就可能会发生三度烧伤。

还有豚草蒿(Ambrosia)具有高度侵袭性​​,易产生过敏,如今却在瑞士高原内所有的城市地区都可以找到。

针对外来入侵物种,瑞士于2008年出台了“环境中的生物体条例”(FrSV)。

至于这些外来物种造成的损失有多大,防治的资金又用去多少,目前还没有官方估算数据。 

(译自德文: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