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打击恐怖主义,军事不解决问题

惨案发生第二天,大量民众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上为死伤者进行祷告。 Reuters

11月13日晚,极端分子血洗巴黎,“伊斯兰国”组织声称对此次恐怖袭击负责。恐怖主义再次掀起世界的震惊与愤怒。惨剧发生两天之后-11月15日夜间-法国空军轰炸了位于叙利亚拉卡市的“伊斯兰国”组织中心,摧毁了该极端组织的一个指挥部和训练营地。这一“解气”的回击行动却没有得到瑞士媒体的看好。

大部分瑞士媒体一致表示:军事手段不足以抑制伊斯兰恐怖主义。很多评论家认为,法国和西方国家走进持久战,而这需要对中东联盟进行重新定义。

巴黎黑色星期五

11月13日周五晚,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在歌舞升平的巴黎市中心多处地点先后发起枪击和自杀性爆炸袭击-这是法国在现代史上遭受的最惨烈的一次恐怖袭击(目前数据显示,恐袭造成129人丧生,350余人受伤)。

瑞士总统西蒙奈特·索马鲁嘎(Simonetta Sommaruga)表示:“这一恐怖事件是对当代社会和人类基本价值的挑衅,我们的心和受难者在一起,瑞士将同法国政府团结协作,也将对瑞士国内的安全体系进行分析。” 

军事攻击不解决问题

法国遭袭后对恐怖组织进行了军事回击,对该策略的效果,瑞士大部分媒体持保留态度。弗里堡《自由报》(La Liberté)明确指出,空袭并不能制服恐怖分子,唯有政治途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推翻阿萨德在大马士革的政权,才能从根儿上铲除恐怖势力-至少恐怖主义想要翻身,还需要找到新的可以栖身的血腥乱世。

《阿尔高州报》(Aargauer Zeitung)认为,西方国家现在正在走进恶性循环,越是武装干涉,越会滋养伊斯兰恐怖主义的势力。《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也警示道,正是美国在911事件之后袭击伊拉克,才为后来“伊斯兰国”组织的壮大打下了伏笔。

《24小时报》(24heures)评论文指出:“奥朗德说‘我们进入战争状态’…,但是15年来,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现在叙利亚的状况都在证实一点:轰炸带来的只有冲突无止境的攀升。”

法国为何成为“靶心”?

日内瓦《时报》(Le Temps)重申,惊骇事件当头,保持冷静是绝对必要的。该报写道:“法国不是空袭发生那天才参战的,法国2011年出兵马里时,在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都有驻军。去殖民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让法国成为极端分子眼中的重点攻击对象,尤其是它的首都。”

怎样解决问题?

瑞士各大纸媒纷纷表示,武力不是办法,反恐要着眼于多层面的长期策略。《日内瓦论坛报》(La Tribune de Genève)号召穆斯林政府和所有穆斯林信徒要同疯狂的极端分子划清界限。该报指出:“穆斯林们不仅要谴责恐袭暴行,还要采取行动,在穆斯林社会中挖掘并揭露恐怖分子… 也许这种期冀过于天真,但没有别的办法。比如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等国家,一直在资金援助恐怖组织网络,却未遭受任何制裁,应该让这些国家感到压力。没有这一层面的努力,对暴力的恐惧只能升级。”

更严格地控制难民流入

瑞士持右派立场的报纸纷纷强调,从目前局势来看,加强对边境移民流入的管理尤为必要。恐怖事件发生后,瑞士国防部长、瑞士右翼人民党成员乌力·毛勒(Ueli Maurer)表示:“申根-都柏林双边协议行不通了。”

《新苏黎世报》(NZZ)认为,政界应该好好估量难民潮对欧洲安全的影响,该报写道:“像德国那样放弃对国境线控制的做法,显然会制造新的风险。”

反恐是一方面,大量移民涌入的长期风险也不容小视。《新苏黎世报》指出,“(大量移民)会造成欧洲社会的多元化,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风险也会更大。”亲右翼人民党的《巴塞尔报》(Basler Zeitung)言辞则更加激烈,其相关文章写道:“欧洲各国‘天真的难民接收文化’终结了… ‘爱、和平和幸福至上’的言论看似美好,实则是一种自恋。从长远来看,这种论调足以致命。”

翻译及编辑:郭倢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