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月亮从意大利升起

我爱你-i love you 灯不鲁姑

卢加诺秋日节,城里的名餐馆都跑到市中心广场搭棚搞现场烹饪,大棚里支起一溜大铁锅,一众厨师手持木锹,不停地搅拌着锅里的玉米糊,忙得热火朝天。我悄悄站在一边拍照,以为没人注意,不想,拍完要走时被叫住了。

厨师们都笑嘻嘻停下了手里的活儿,一个高个子光头厨师被推到我面前,他忍住笑,偏过头去,露出脖颈上的刺青-




竟然是三个汉字:“我爱你”。

他的伙伴们乱纷纷嚷起来:“We too !”“Anche io!”

这是一个拿相机到处咔嚓的游客,在提契诺会遇到的典型事件。不同于多数瑞士人的羞涩,也没有都市常见的隔膜,在提契诺中心城市卢加诺(Lugano),满街都是热情奔放的人们,满心要把他们的快乐传染给你。

从瑞士中部出发去提契诺(Ticino),要经过56条隧道95座桥——不过也就是两个多小时的火车。但一过大名鼎鼎的圣哥达隧道,立刻是另一片天地,在温暖的阿尔卑斯山南麓,瑞士唯一的意大利语区“不可思议地丰富和美丽”(黑塞语);但置身节日的卢加诺,我更觉得这里

“不可思议地不像瑞士”。

眼前的广场上,食棚、摊档、咖啡座连成一片,喇叭里放着音乐,空气中弥漫着炒栗子的香味,人流熙熙攘攘,几乎人人手里都有样东西:气球、鲜花、手风琴、长笛、吉他、雪糕、葡萄、炒栗子、糖葫芦、批萨、酒杯……几个画家在广场上联手作画,旁边的小巷子里,几个人一扎堆就弹唱起来。

满街载歌载舞,满城闹热滚滚,从来没有在瑞士看到这么多人,还都讲着意大利语——我是在瑞士还是意大利?像是回答我的问题,空中飘来阿尔卑斯民歌约德尔的多声部合唱;再看地上,每个角落都干干净净,我拍照的时候把背囊忘在一旁,过半小时去找,还原封不动在那儿。难怪家乡观念极强的瑞士人,要将卢加诺选为“退休后最想居住的城市”;这个意大利模样的瑞士名城,散漫中暗藏秩序,有一种瑞士品质生活特有的妥帖舒适劲儿。

卢加诺的酒店在节日期间爆满,黄昏时分,我们坐火车去叫一个彭特瑞沙(Ponte Tresa)的湖畔小村投宿。这是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地名,查地图,已是瑞意边境,于是我想,没准儿搭火车再坐一两站就是意大利,可以顺便来个“意大利半日游”。

到了彭特瑞沙,拿着地图去问酒店服务台:

-我们想去意大利,您知道怎么坐车或船吗?

-去意大利的哪里?

-无所谓呀,过边境就行了,随便逛逛。

前台那位中年女士静止了片刻,推推眼镜看着我们,才缓缓说:

出酒店左转,走两分钟过那个桥,就是意大利。

哈哈。

我们散步过去,不看国旗,根本察觉不到过了边境。关口站着两边的几个警察,但是不理会行人,只是偶尔拦下一辆车问话。这是周末,桥上来来往往的车,瑞士的居多,据说大多是过来买菜和日用品的。

意大利这边也叫彭特瑞沙,和边境那边简直是孪生姐妹,没准儿以前就是一个大村子;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有一种不同的调调儿,20分钟就可以走完的小村子,我们一路拍照、吃东西,转了两个小时,满意而归。

回到酒店,惊喜发现房间外面是一个超大阳台,打开整面墙的落地玻璃门,房间与阳台就一无遮挡地被打通了,躺在床上好像直接睡在湖面上。对岸就是我们刚刚去过的意大利。

月亮升起来了,悬在意大利那边黑黢黢的山顶,照耀到我们的大阳台上,如有银子撞击的声音。

忽然想起,提契诺有个昵称就叫做“大阳台”。 瑞士人对提契诺的好感,就像海南岛之于中国人,温暖的记忆里,白天黑夜都有太阳的笑声。

这样的月光当年也曾照亮黑塞的路吧,他在一个春天,从阿尔卑斯山北部出发一路南下,却未至地中海,而是在提契诺止步,一住四十多年。他在这里入了瑞士籍,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买了墓地,最终也如愿葬在这里。

1,从琉森到卢加诺,乘火车只需2个小时40分钟;若再去彭特瑞沙,须在卢加诺火车站对面的小火车站乘郊区专线火车,车程半小时。

2,卢加诺主街Via Nassa是非常可爱的商业步行街,属于卢加诺必逛之地。从卢加洛乘坐s1专线火车,20分钟可到郊外的Mendrisio,这里有著名的大型折扣店Foxtown,上百个名牌的时尚衣物包包,以原价25-50%出售。

3,提契诺首府是贝林佐纳 (Bellinzona),这里有三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堡,气势宏伟。在老城区,每周六下午都会举办传统集市。贝林佐纳距卢加诺半小时火车。

4,在Verzasca山谷中,有一个叫做Lavertezzo的村子,葱茏山间,溪水如碧,古桥古石屋,非常大气而美丽,值得前往。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