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宗教改革:娶修女面对的各种挑战

海因里希·布林格向安娜·阿德利施维勒的求婚过程漫长又曲折 zvg

1527年9月30日寄到厄滕巴赫修道院(Oetenbach convent)的一封信,永远地改变了安娜·阿德利施维勒(Anna Adlischwyler)的余生。这封信出自海因里希·布林格(Heinrich Bullinger)之手,他是一名神父*,也是瑞士改教家慈运理(Huldrych Zwingli)的好友。

“你,只有你,占据了我的心思意念,”布林格向这位年轻修女表白。他渴望同她一起生活、一起分享所有的“酸甜苦辣”。

“你那么年轻,上帝给你这身躯不是为了让你做一辈子修女,不去开花结果,”他写道。在歌颂过婚姻之后,布林格回到主题:“请把这封信阅读三、四遍,认真考虑考虑,祈求上帝把他的心意向你显明。”

就在几年前,这样的一封情书还不可想象。但自宗教改革以来,情况有了变化,苏黎世也不例外。神父们陆续结婚,曾经把一生奉献给上帝的修女,也相继放弃修道院院墙内的生活。连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也娶了一位比他年轻16岁的修女。

慈运理从1522年起就在苏黎世宣讲,在修道院度过人生并不符合圣经。可是许多修女往往不谙世事,因为她们还是孩子时,就被家人送进了修道院。当市政府任命里欧·尤德(Leo Jud)作她们的牧师时,一些修女异常愤怒,咒骂说这位“无赖传道人”是魔鬼派来的,其中一位甚至威胁要“在他的福音上拉屎”。

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围绕这些虔诚女士的灵魂问题展开了苦涩的争论。天主教修士们甚至试过搬来梯子,翻墙进入女子修院为她们按天主教传统做弥撒。

何去何从?

1523年夏,政府下令让修女做出选择,要么结婚在“体面家庭”里生活,要么留在修道院里。两年后,厄滕巴赫修道院被正式关闭。

修女人数不足令厄滕巴赫修道院不得不关闭 zvg

28名修女选择了去过世俗生活。她们得到允许带着自己的衣物与家具离开,市政府则退回了她们的家人支付给修道院的费用。她们花在翻修和装饰自己在修道院的房间上的钱,也被如数退还。

几乎有一半的修女很快成了家,其中一名甚至嫁给了苏黎世格罗斯大教堂外部链接的牧师*。然而并非人人都欣喜若狂。很多当地人认为这简直就不是个事儿,甚至算得上重罪。诽谤小诗到处流行,可没人知道作者都是谁。

14名修女曾决定留在修道院,如今也不得不被迫还俗,参加新教的礼拜,做些适合“妇道人家”做的事。

主动留下的修女当中就有安娜·阿德利施维勒,现在她必须决定是否接受布林格的求婚。

婚姻法庭

1527年10月29日,这对新人在格罗斯大教堂订了婚。布林格欢欢喜喜地回到自己在教堂修道院(英、德)外部链接的任上,可美中不足的是,阿德利施维勒的娘亲是个有钱的寡妇:如果自家女儿执意要嫁,那么肯定能嫁个好人家,强过布林格这个神父的杂种儿子。果然不出所料,她的孝顺女儿请求未婚夫解除两人的婚约。

布林格无法自持。他先写信恳求阿德利施维勒嫁给自己,不要让他难堪;又请好友慈运理去劝她改变主意。可一切都是徒劳。

并非所有的修女都生过11个孩子 Johann Martin Usteri, Nebis

布林格很担心阿德利施维勒夫人把女儿嫁给别的男人,这担心也非空穴来风。因此他向苏黎世的婚姻法庭提出上诉。安娜·阿德利施维勒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跟布林格订了婚,但又补充说,自己也曾讲过不会违背母亲大人意愿的话。

愿意与否?

被法庭传唤作为证人的慈运理使出浑身解数,助自己朋友一臂之力。他在法庭上作证说,安娜告诉自己她母亲“想把她嫁给有钱人,可她自己并不想这样”。

1528年夏,法庭裁定两人的订婚具有约束力,因此“安娜不应该嫁给海因里希之外的其他男人”。尽管如此,布林格还是多等了一年才娶到安娜。

在阿德利施维勒的母亲过世六周后,他们两人才终于喜结连理。婚礼这天,布林格给了新娘一封情书,信中向自己的“女皇”保证,“我最亲爱的人,现在我找到了平安,现在我心中喜乐,只要我能和你在一起”。

看起来这对夫妇拥有幸福的婚姻,先后生育了11个孩子。1531年,布林格接替慈运理,担任格罗斯大教堂的牧师。

当安娜·布林格在结婚35年后因瘟疫辞世时,她的丈夫悲痛欲绝。他告诉朋友:“你知道,上帝取走了我的磐石,我忠诚的、被拣选的、极其敬畏上帝的妻子。可是上帝是公义的,他的审判也是公正的。”

蕾古拉·博赫斯勒(Regula Bochsler)曾经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历史与政治学。

她曾连续多年在德语区电视台担任主编、记者和主持人。她为该电视台摄制了十多档历史节目,还策划过多个展览。

她同时还是位作家,出版过《The Rendering Eye. Urban America Revisited》(2013年)、《Ich folgte meinem Stern. Das kämpferische Leben der Margarethe Hardegger》(2004年),及《Leaving Reality Behind. etoy vs eToys.com & other battles to control cyberspace》(2002年)等书。

*译注:在宗教改革时期,神职人员的称呼不很统一,因而文中“神父”、“牧师”同时出现,否则前者常指天主教神职人员,后者则用于新教。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