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爱因斯坦和伯尔尼克拉姆大街49号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 Albert-Einstein-Archiv, Jerusalem, Lucien Chavan

今年是世界物理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故居博物馆在伯尔尼再次开放,它展示了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度过的平静而成绩辉煌的生活。

整整100年前,爱因斯坦在这个非常不起眼的老城公寓中完成了相对论学说和一些非常重要的物理著作。

“狭义相对论诞生在伯尔尼克拉姆大街49号,广义相对论是在伯尔尼孕育的。在伯尔尼的科学研究生涯给我带来许多收获,但我只想提相对论。我在伯尔尼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伯尔尼克拉姆大街位于老城中心,在这条几公里长的古街上,每隔百余米就有一座造型迥异的街心喷泉,成为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征。

石块铺就的路面古色古香,两侧是保存着中世纪风格的带拱廊的公寓楼,而公寓所有朝向大街的阳台上一年四季都摆放着怒放的鲜花,给这条中世纪的古街带来生气和活力。

爱因斯坦故居在伯尔尼老城区的克拉姆大街(Kramgasse)49号三层。从1902年到1909年的7年间,爱因斯坦在曾在这里生活过数年。克拉姆大街49号是他在伯尔尼期间几经搬迁后租到的“最奢华”的公寓,他在这里结婚,第一个孩子在这里出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就是在克拉姆大街49号研究出来的。难怪爱因斯坦将在克拉姆大街49号生活的岁月称为“非常美好的日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一个犹太人家庭。1895年,年仅16岁的爱因斯坦来到瑞士,在北部的阿劳州读中学。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HT)毕业后,获得讲师证书和瑞士国籍。

据认识爱因斯坦的朋友撰写的回忆录记载,大学毕业后的爱因斯坦只是个贫穷的外国大学生,身无分文,衣食无安,为寻求职业而四处奔波。

1902年2月初,23岁的爱因斯坦来到伯尔尼寻求发展,靠当私人教师维持生计。是年6月,瑞士联邦政府通知他,联邦知识产权局聘他为三等职员,年薪3500瑞士法郎。有了稳定的年薪收入,爱因斯坦的生活才有了着落。

1903年1月6日,爱因斯坦和大学同学、出生于塞尔维亚中产阶级家庭的米蕾娃.马里奇结婚。这年秋天,几经搬迁,他们最终选择了老城中心的克拉姆大街49号三层的公寓。

公寓窗外的大街被德国大文豪哥德称为“伯尔尼最美丽的大街”,推开窗可以看到几十米外著名的伯尔尼大钟楼。爱因斯坦常常依窗倾听钟楼每个整点敲响的钟声,还曾对朋友讲“钟声给我带来灵感”。

专利局的工作对天资聪慧的爱因斯坦来说轻而易举,他经常为专利局解决难题,成为专利局的行家里手,在专利局的工作之余,他着手进行“存在和运动”的深入研究。对于爱因斯坦来说,这才是生活的开始。

1905年,是爱因斯坦硕果累累的一年,他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5篇论文,奠定了重新解释宇宙的理论基础,其中题为«论运动物体电动力学»的论文第一次公开提出狭义相对论理论,建立了全新的空间–时间学说。

在另一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公式E=MC2表明,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

在伯尔尼的7年中,爱因斯坦还有一段当自由讲师的有趣插曲。1907年6月,爱因斯坦提出到伯尔尼大学授课资格的申请,但由于他尚未提交授课资格考试论文,因此被伯尔尼大学拒绝。

直到1908年初,爱因斯坦应邀作了试讲后才得到正式的理论物理讲师聘书。然而,此时的爱因斯坦已经是举世闻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领取4500瑞士法郎年薪的专利局工作已无法让他施展才华。

于是,爱因斯坦在1909年10月辞去联邦专利局的工作,举家迁居到苏黎世,在苏黎世大学教授物理。在伯尔尼的7年中,爱因斯坦共发表了32篇论文,是他从事研究的鼎盛时期。

从1911年到1933年,爱因斯坦曾先后在布拉格德意志大学、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和柏林普鲁士学院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国籍,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邀请赴美继续从事科研,并获得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在美国逝世,享年76岁。

克拉姆大街49号

克拉姆大街49号的大门处在铺店比邻的拱廊内,与爱因斯坦咖啡馆共用一个大门,咖啡馆左侧有一扇木门将楼上的公寓与外面隔开。沿狭窄的旋转木楼梯拾级而上至三层就到了爱因斯坦故居。

推门而入,迎面是一条狭长的走廊,走廊尽头是二十多平米的主卧室,与走廊平行的另一侧是一间小卧室和一个只有五六平方米的“过厅”。整个公寓内部陈设简单,按照上世纪初的习惯,室内墙壁铺着浅粉色的花纹壁纸,顶部有简单的浮雕花纹装饰。除爱因斯坦生前使用过的几件桌椅之外,没有任何奢华的家具。

公寓总面积只有七、八十平米。公寓内没有卫生间和厨房,每层楼有两家住户,共用厨房和卫生间。据工作人员伊娜女士介绍,经公寓的房主同意,原来两家合用的厨房和卫生间已由同层的一位女住户进行改造,成为她的公寓的组成部分。

爱因斯坦一家1909年搬离后,这套公寓一直正常对外出租,房客换了一茬又一茬。也许在瑞士居住过的外国名人太多了,房主并没有因为爱因斯坦住过就免费开放。

1979年,伯尔尼一个自发的民间组织“爱因斯坦协会”将49号三层的这套公寓租下,僻为爱因斯坦故居供人参观。但协会仅靠100多名会员的会费不足以支付每月的房租,所以,要靠收取参观者门票和销售介绍爱因斯坦的书籍的提成收入,以贴补房租和电费。

爱因斯坦故居

自1979年爱因斯坦故居开馆以来,成为世界各地科学工作者和游客竞相朝拜的圣地。伊娜女士指着十几册厚厚的签字薄说,签字留言者数以万计。她告诉记者,一次,一位外国人推开门,她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但那人却凝固似地站在门口,用一个坚定的手势禁止她走过去。过了一会,那人告诉伊娜,他在进门时“感到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

在简陋的爱因斯坦故居,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两个齐胸高“桌子”,一个与野外勘探工作者使用的三角支架相象,桌面高度可上下移动;另一个类似中学生使用的翻盖课桌。伊娜介绍说,这两张桌子是爱因斯坦的工作台,他喜欢站着看书和写论文。伊娜女士甚至在自己的家里模仿爱因斯坦站着看书、写字,觉得“容易集中精力而且对治疗腰和肩病有好处”。

故居内最显著的一张照片就是爱因斯坦站在三角支架前工作的情景,可见爱因斯坦是非常习惯“站立式桌子”的。

每当伊娜女士值班,她总是喜欢提早来到这里,一边整理材料,一边打开录音机,听听爱因斯坦喜欢的音乐或放一段爱因斯坦当年演讲的录音,静静地想象和感受100年前这所公寓的主人的生活状况。她说,“长期在这里工作,有时候仿佛感受到爱因斯坦还在这里”。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爱因斯坦故居无论是居住面积、装修风格和舒适程度都显得寒酸、小气,甚至捉襟见肘。然而,正是身居陋室的爱因斯坦研究出了相对论理论。他的目光没有被阿尔卑斯山脉所阻拦,他的思维远及无限的宇宙。爱因斯坦对人类认识宇宙的贡献是无人匹敌的,受到世人的永远的尊敬和爱戴。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这恐怕就是爱因斯坦故居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财产。

«光明日报»常驻日内瓦记者刘军供稿

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Ulm)。
他合家人前后生活在慕尼黑、意大利和瑞士。
他在瑞士阿劳州完成再进修。1896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接受数学、物理教师培训。
1901年,爱因斯坦成为瑞士公民,一年之后在伯尔尼专利办公室得到一份职位。
1905年,发表了5篇非常重要的物理学术论文。
1909年在苏黎世任教。1911年迁往布拉格。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Princeton)去世。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