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爱润眼里的瑞士

爱润眼里的瑞士 Keystone

爱润是一个在瑞士生活的拿着瑞士护照的中国人。当人们问她是不是瑞士人的时候,她总是说她是瑞士公民,但是中国人。这倒不是她有多矫情,只是她觉得护照无外乎是个身份的证明,她身上流淌的中国血液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瑞士对于爱润,是她的第二个家,从刚开始的陌生孤独到现在的如鱼得水,是一个漫长的蜕变的过程。即或如此,爱润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经常问自己:“瑞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瑞士,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国度,爱润想。四季分明,风景如画,随处走走,景就可以入画。阿尔卑斯山脉和如拉山脉纵横国境,数不清的湖泊和各种各样的古堡,怡然一个童话世界。

可第一次踏上瑞士的土地时,爱润并不是这样认为的。老实说,她挺失望的。环顾四周,她问自己,“瑞士怎么跟个大农村似的。牛羊处处可见,牛粪味处处飘,苍蝇满天飞。”爱润清楚的记得那次跟未来的公公婆婆出去玩,远远地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动物,爱润惊喜的高喊:“哇,好可爱的羊啊!”公公婆婆当场笑翻:“那哪是羊啊,那是一群猪。”

但爱润最终还是选择了瑞士,原因只有一个,她的那个他。跟报社同事告别时,很多同事不理解:“在美国呆的好好的,怎么跑到欧洲去了呢?”那时爱润的心里满是对婚后生活的向往,同事的话也只能让她一笑。

生活

来到瑞士后,爱润几乎将所有的周末或长周末送给了瑞士的山山水水。她相信爱一个人同时也要爱他的国家。这样做的好处是她对瑞士的了解越来越深,近乎到一种着迷的状态。她酷爱瑞士的文化,喜欢瑞士的历史,平时爱看他们的传统体育,爱听他们的民间音乐,喜欢阿尔卑斯牛角带来的宁静,也喜欢狂欢节的古根音乐。

周末她会跟先生出去,随心所欲的开车,然后到某个风景秀丽的乡村,住下来,给心灵找个小憩的地方。品一口当地的红酒,尝一尝当地的特产,望着眼前的湖光山色,爱润就这样迷上了瑞士,如同她的瑞士丈夫。

尽管瑞士是欧洲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但爱润以为跟中国比起来,节奏还是慢了很多。即使她每天上八到九个小时的班,她还是觉的精力充沛。当然这跟每年五个星期的带薪假期不矛盾,盼望假期的心总是有的。

在平淡中度过的日子是种享受。爱润跟同事们经常利用午饭时间去游泳,跑步,晚上跟先生到俱乐部练球,练武术,跟普通的瑞士人的生活无二。

高收入大概是很多外国人对瑞士的印象。的确,瑞士的工资相对较高,但每个月的工资有毛收入和净收入之分,扣去退休金,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后,净收入是毛收入的百分之十左右。再加上人人必买的医疗保险,各种其他保险,还有房租,日常生活开支等等,真正能存下来的钱并不是很多。这也是为什么瑞士个人购房率在欧洲很低的一个原因。据一项调查,瑞士人购买房子的比率低于百分之三十八。体育运动除外,瑞士人热爱体育,因此他们会花很多钱在体育锻炼上。

瑞士的生活质量高是得到很多人认同等,如同纵横国内的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火车是当地人上下班出游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清晨站在晨光中的站台,那是爱润心灵最安静的时候。

工作

比较起很多嫁到这里的中国女人,爱润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是一家当地公司的骨干,经常天南海北的飞来飞去,每次客户培训时赢得的掌声都让爱润颇为自豪和骄傲。很多人羡慕爱润,说她真的是太幸福了!只是这幸福背后的辛酸只有她一人品尝。

就说工作吧。瑞士是个高福利的国家,长期的中立立场使得这个没有什么资源的小国成为一个富裕的国家,女人们结婚生子后基本上呆在家里,其原因是丈夫一人的收入足够一家人的支出。另外一个原因是瑞士各个洲的教育体系不一样,每个年级的作息时间表也不同,因此只有一个孩子时还好办,当有两个或以上孩子的话,做妈妈的去上班的可能性就几乎没有了。

所以这里的妇女即或婚后有上班的,大多也是兼职。瑞士位于欧洲中部,人们相对来讲比较传统和保守,觉的女人生了孩子后还上班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婚后的爱润没有继承这种老婆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她是一个独立的女性,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羽翼下,她渴望独立。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她开始了漫长的找工作的过程。让她失望的是,居然找不到一份工作。借口很多,不是说她没有瑞士的学历,就是说她没有在瑞士的工作经验,实在是没借口了,就说她没有永久居留证。

要知道,跟瑞士人结婚,拿到的也仅仅是每年更新的临时居留证。既然找不到白领的工作,那就去工厂试试吧,总比整天呆在家里强。于是爱润把简历投给了工厂,想哪怕是在车间当个女工也行呀。结果让爱润几乎崩溃。他们居然说她学历太高!想想自己的硕士头衔,爱润也不好说什么了。后来总算有丈夫的朋友帮忙,才进了一家工厂,光为了工作许可就往苏黎世的外事警察局跑了好几回,谁让这临时居留证没有工作许可呢。

现在的情况跟九十年代又不一样了,听说外国人找工作相对容易了,听说瑞士人的外国配偶拿临时居留证也可以找工作了,还听说从一个洲搬到另一个洲也不用重新申请居留证了。爱润想现在移民来瑞士的外国人兴许真的赶上好时代了呢。

移民

说到移民,爱润就又有很多话要说。瑞士是个没有移民传统的小国,总共不过四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了近八百万人口,其中超过百分之二十五是外国人。近几十年外国移民涌入瑞士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次大战结束,大批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土耳其人涌入瑞士,他们分布在建筑工地或工厂,从事一般瑞士人不原意干的工作,每年工作九个月,然后回国,三个月后再来,这样工作六年后拿到临时居留,于是把一家人都接到瑞士。

第二次移民潮的涌入是九十年代初的波黑战争,大量来自巴尔干的难民涌入瑞士,多年后科索沃战争爆发,一夜之间,瑞士人发现满大街都是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应该说,瑞士人给与他们极大的人道主义援助,不仅让他们进入瑞士,还每月给他们钱,帮他们找工作,每个村都有任务,要接受多少的难民,要给他们腾出房子。

爱润也就是在那时心里隐约感到不平衡。想想自己当初找工作受的气和苦,怎么他们一来政府就帮他们找工作呢?

第三次移民潮就在两三年前,自从瑞士跟欧盟签订了人口自由流动的协议后,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瑞士人忽然发现自己的同事中多了很多德国人,超市里德国人特有的大嗓门和德语口音比比皆是。再一看,光零六年一年就有超过十五万的德国人来到了瑞士。

瑞士人开始担心起来了,他们担心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会抢了他们的饭碗,因为很多德国人从事的是办公室工作甚至是领导。

爱润对瑞士人的想法很是不可理喻。她不明白为什么瑞士人把外国人分成三六九等。听说工作机会第一优先的是瑞士本地人,然后是来自欧盟国家的,其次是欧洲国家的,再然后是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最后是亚洲和非洲。

在瑞士生活,于爱润纯粹是个美丽的误会。当年出国读书选了好几个国家,就是没有瑞士。爱润心思很简单,就是到讲英语的国家。于是她去了美利坚。命运是个奇怪的东西。偏偏在那她遇见了真命天子,偏偏他对美国一点也不感冒,学业一结束就回了老家,害的爱润当年为来不来瑞士,很是挣扎了一段时间。

然后得出结论:“美利坚也许可以实现她的梦,但不一定再找出第二个这么爱她的人了。”这话一半是真,更多的是给自己打气,谁让她是女人呢!

爱润还清楚的记得刚来瑞士的时候,为了学习德语,先生帮她联系了一所据说很好的学校,当然学费更是昂贵。班里有一个来自东欧的学生,听说十岁就以难民的身份跟随父母来到瑞士,然后在瑞士上学工作,不知什么原因被解雇了,然后就被送到这里来上学,而且是免费,这学生还嘲笑瑞士人,说他们傻。

爱润也真就是不明白了,为什么瑞士人傻。后来在一个为失业人士免费开的培训班里,就更有了让爱润太多不明白的事情。一次爱润跟老师讨论拿临时居留证的外国人在瑞士找工作难的情况,班上一个来自波黑的同学听完后,哈哈大笑,然后扔下一句话:“谁让你嫁了个傻瓜瑞士佬!”

这时爱润才有点明白,原来给与这些东欧人很多帮助的瑞士人在这些人的眼中竟是傻瓜。等爱润到了一家食品厂的车间上班,接触的人多了,感触也就更多了。同事基本是是外国人,大家在一起经常谈论对瑞士的印象。

让爱润感到刺耳的是那些来自巴尔干国家的人们的声音。他们似乎很反感瑞士,整天说瑞士是个让人恨的国家,瑞士人也很讨人厌。终于,爱润忍不住了,问他们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自己的老家。答案让爱润啼笑皆非。他们告诉爱润:“回国有什么好,家里没就业的机会,没工作,在这挣钱多好!”

春暖花开,苦尽甘来,爱润终于换了公司,当上了白领。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出差。爱润天南海北的飞来飞去,好几次就飞到了那些巴尔干国家,跟当地人聊起他们移民瑞士的同胞时,当地同事和客户的话让爱润很是不平。他们告诉她,说其实这些去了瑞士的人很多都是没有什么文化的低素质的人,他们在这里根本就没机会,还说本地人是多开心这些人离开了这里。

每次听到这话,爱润都是意味深长的“哦”一声,至于这里面的含义,连她自己都不清楚。

爱润还是不太了解这个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国家,她一直在寻找,想找到答案,想知道瑞士到底是什么样的,如同她总是不知道瑞士的政治。

对,瑞士是中立国,是世界上唯一的直接选举的国家,但是很多时候,爱润觉得他们的中立好像不是对中国,很多人对中国有一种莫名的偏见。为了这,她没少跟他展开家庭辩论,主题就是“为什么瑞士人对某些人好,而总是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爱润的论据很充分,从她接触过的外国人到刚到办公室时跟同事关于中国的争论,再到当地新闻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然后自然就提到为什么嫁给欧盟国家而生活在瑞士的外国人居然能拿为期五年的且不用申请工作许可的居留证,而嫁给个百分百的瑞士人却要拿每年申请的临时居留证,当然了这项政策跟是不是中国人没关,却总让爱润不能释怀。

她的美国同事,因为嫁了个在瑞士工作的德国丈夫,轻而易举的拿到了五年居留,然后轻而易举的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在这之前,夫妇俩长达一年半的失业在家,双双享受瑞士政府的福利,每个人每月能拿到原工资的百分之七十。美国同事说,这种待遇在美国简直是不可想象,尽管如此,瑞士于她不过是个思想保守的山地国家。来瑞士近十年,她还是跟这个国家格格不入。

爱润想,这也许就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区别吧,美国人太自我,中国人又太随遇而安,太过入乡随俗。

瑞士人

这样就想到了瑞士人。真要给瑞士人一个定义,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单瑞士的官方语言就有四种,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诺曼切语。每个区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总体说来,德语区的人更趋于德国人做事严谨,细致和精确的作风,他们不会第一次见面就跟你拍肩膀的好像哥们一样,他们需要时间去了解你,也给你时间去了解他们。

按爱润的说法,就是,他们是暖壶,外冷内热。走在德语区的城市或乡村,到处是干净的街道,一旦发现你是外国人,他们马上会换成“高德语”,也就是标准德语。这并不意味着瑞士人讲的是“低德语”,他们讲的是瑞士德语,而且每个洲都有自己的方言。怎么说呢,就是瑞士人能听懂德国人讲的德语,可德国人听不懂瑞士德语。

在这里不懂德语没关系,德语区的人们或多或少会讲法语和英语。从这一点上说,德语区的人比较宽容和体谅人。但你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德国人的后代,他们对这一说法决不认同。再细细了解一下瑞士的历史,也会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牵强。

法语区的人带着法国人热情的性格,看起来很热情,热情背后掩饰的其实是距离。到了法语区,明显的感觉是没有德语区干净,法语区的人继承了法国人的骄傲,在这里不会讲法语几乎寸步难行,当然日内瓦除外,那里过百分之五十的是外国人。

爱润就是在碰了好多次壁的情况下,下定决心学习法语。可能是在德语区生活的缘故,爱润身上也不知不觉沾染了一些他们的作风,对某些法语区拖拖拉拉,凡是不求精确的做法很是反感,她也不喜欢他们虚伪的做作。就拿全民公投来说吧,他们可以支持瑞士加入申根国家,却反对同性恋合法化。多少让人感到有点奇怪。

很多外国人评价瑞士人,说他们不友好。这点爱润不同意。她相信将心比心,她相信微笑是最好的交流工具,所以她很幸运,她的同事可以跟她无拘无束的交流,他们谈论政治,谈论一切可以谈的事情。很多她的同事支持反对外国人的右翼政党,可她丝毫没有感觉到偏见,他们甚至很乐意跟他谈他们的看法。这些都让她有种融入的感觉。她很快乐,大部分的时候。

说大部分的时候快乐,是因为她也会感到孤独,尤其是跟同事一起外出的时候或参加某个聚会。不是她有多矜持,只是当人们热烈的交谈时,她会莫名感到一种距离的出现,也许还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

跟当地人再友好,也会有一丝差别。这种感觉当爱润跟同胞接触时就更明显了,只有在这时,她才会真正地放松,骨子里她还是个传统的中国人。可多年的海外生活让她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也潜移默化的转变,所以就算是跟同胞在一起,她也多半是安静的。当感到这种变化时,她会突然的有种悲哀,因为她不知道她到底属于哪里。

每每国内的朋友问爱润:“瑞士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爱润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幸福观不同,当然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爱润眼里的瑞士是个矛盾的国家,一个在中立和全球化,传统和现代中竭力寻找平衡的国家,是一个让她有家的感觉却爱的很矛盾的地方,是一个让她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国家。

每个人的眼睛看到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如同爱润眼中的瑞士,它也仅仅是爱润眼里的瑞士。

作者:赵英博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我眼中的瑞士”征文比赛稿件)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