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危机不危的水泥行业

上海的一家建筑工地-中国制造和消费的水泥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还多。 Reuters

由于新兴国家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世界水泥的总产量在过去15年里不只翻了一番。霍尔希姆集团(Holcim)是这个行业领军的跨国公司之一。这家瑞士企业今年要庆祝它的100周年诞辰。

试试将1.2万座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挨个排在一起,这样就会得到2011年的水泥总产量:34亿吨。这是美国地质勘探局(U.S. Geological Survey)给出的调查数据。

经济危机放慢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节奏,这种状况持续了2年,而世界水泥生产却在2010年开始重新攀升:相对2009年,出现了9.2%的增长额。2011年,发展比较适度,增长额为2.8%。

当地市场,国际公司

水泥工业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主要在当地生产,世界上消费的95%的水泥都被投放到生产国市场。

然而,这个特点并没能阻止该行业的稳固发展。如果说,在1990年,6家大公司的水泥生产总量达到了全球总量的10%,那么如今它们的生产总量可以占全球的25%(如果不包括中国,它们甚至可以占到45%)。

此行业的龙头老大有法国的拉法基集团(Lafarge)、瑞士的霍尔希姆集团(Holcim)、爱尔兰的CRH公司、德国的海德堡水泥公司(Heidelberg Cement)、墨西哥西麦图集团(Cemex)和意大利水泥集团(Italcementi)。

近年来,水泥工业的重心将已经迁移到新兴国家的市场,如今90%世界生产的水泥投入到新兴国家;而在20年前,这一数字还为65%。“事实上,我们生产的水泥有75%都投入了所谓的新兴国家的市场,”霍尔希姆集团外联部负责人彼得·斯陶弗(Peter Stopfer)说。2011年,这个瑞士跨国公司的生产能力增加了450万吨,总量超过了2亿1千6百万。

放眼中国

显而易见,新兴国家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要数中国:10年间,生产总量增长了3倍;目前,这个亚洲国家生产的水泥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还多。

然而,中国市场却是个特例。“在中国约有1500家水泥公司,跨国公司只持有中国公司的少数股份,”作为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的分析师和建筑行业专家,西蒙·鲍鲁贝(Simon Pallhuber)解释说,“形势可能会改变,为了巩固市场,中国政府正在作出努力,因此可能会为外国公司开创新的前景。”

霍尔希姆集团从90年代打进了中国市场,该集团拥有“中国水泥行业10强”之一的华新水泥(Huaxin Cement)的部分股权。基于“在未来几年,中国市场会持续增长,尽管节奏可能会缓和下来,但是中国政府会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彼得·斯陶弗强调,“双方合作会很成功。” 

在这一点上,霍尔希姆集团手中握有好牌。在西蒙·鲍鲁贝看来,相对中国当地的竞争力来看,瑞士的这家跨国公司“有不可低估的创新潜力”。如果当地公司想要制胜,只有降低价格,但是霍尔希姆集团却可以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在一个国家,由于使用劣质水泥有时会造成建筑物倒塌,这表明质量是个决定因素,”鲍鲁贝补充说。

世界潜力

另一个比较大的亚洲市场是印度,瑞士的跨国公司在此拥有一席之地。霍尔希姆集团决定在未来几年,要在印度东部增加5百万吨水泥的生产量,“这是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斯陶弗指出。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相当严重,水泥工业在印度遇到了些困难,这使得霍尔希姆集团在印度的利润因而减少,鲍鲁贝指出,这些问题看起来已经得到了解决。

“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呈现出增长势头;在拉丁美洲,理所当然有巴西、还有哥伦比亚和几个中美洲国家;在中东,尤其需要提一下埃及和一些海湾国家,”这位瑞信的分析师补充说。未来的市场还有非洲,那里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化进程快。

萧条西方

在西方国家,即使地区不同,但整个市场都不景气。“尤其在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水泥工业正在遭遇一个灾难性的时期,”鲍鲁贝指出。

然而在北欧,形势却明显稳定。瑞士是个特例:建筑业还是欣欣向荣。2010年,瑞士水泥销售量达到过去20年中的最高点;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5.1%,这是瑞士水泥工业协会(Cemsuisse)提供的数据,该协会也是瑞士水泥行业保护协会。

美国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彼得·斯陶弗证实说,他预言,“未来发达国家的经济会出现微弱回升。”

环境挑战

近几年来,水泥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是如何减排二氧化碳。为了生产构成水泥主要成分的水泥熟块,熔炉要燃烧到至少1400°C。因此,水泥厂就成了温室效应气体的主要排放大户(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5%)。

“霍尔希姆集团一直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标已经明确:到2015年,根据1990年的参照值,生产每吨水泥要减少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彼得·斯陶弗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应该集中考虑3点:通过用其他矿物成分替代来减少水泥熟块的使用量、使用可替代燃料和改善能源效能。” 

到目前为止,他们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也开始得到了非政府组织的认可。“从1990年至今我们成功减排21.8%,”施陶弗说。2010年,这个跨国公司建立了一个特殊基金,每年出资1亿瑞郎,发展新项目,尤其是研究发展替代燃料。

“考虑到这些跨国公司的努力重点放在西方国家,但是,同样的原则会在世界各地执行。”西蒙·鲍鲁贝指出。

“这对它们也有利,”瑞信的分析师说,“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许可体系的存在,这些跨国公司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可收到回报,可以将自己手中的排放许可转手卖掉,这也不失为在不景气的年代稳定生产的一个好方法。”

1912年2月,霍尔希姆集团在阿尔高州(Argovie)的Holderbank建厂,这个公司最初的名字为Aargauische Portlandcementfabrik Holderbank-Wildegg

1914年,该公司成为企业家恩斯特·斯密德亨尼(Ernst Schmidheiny)公司旗下一员,恩斯特·斯密德亨尼也是化纤水泥厂Eternit的老板。这个集团公司发展迅速,很快在欧洲各地成立了很多子公司,于1927年落户埃及。在恩斯特·斯密德亨尼的同名儿子的管理下,Holderbank公司于1938年在开普敦(Cape Town)附近建立了一个水泥厂。

二战过后,该集团在60年代一次大势力扩张后,走入了巩固阶段,最后成为了90年代的世界级领军产业(在水泥、成品混凝土、混凝土骨科领域),2001,该集团重新命名为霍尔希姆集团

现在,该公司活跃在70个国家的水泥产业领域,旗下员工有8万多人。截止到2011年末,这家瑞士跨国公司年生产水泥2亿1千6百万吨,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6%左右。2011年,营业额合计达2百亿7千万瑞郎,纯利润额达到6亿8千2百万瑞郎。

Holderbank/霍尔希姆集团常常成为批评的目标。例如,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关系处理问题;一再违反竞争法;不愿与工会合作;水泥厂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将公司改名为霍尔希姆集团的决定,也恰恰体现了该公司想要重新开始的意愿,它过去的形象已经被一系列的事端抹黑了。

非政府组织Multiwatch,特别关注瑞士的这个跨国公司的运营,指出2001年开始,霍尔希姆集团在发展可持续材料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相反,该公司在其他方面的进展却不尽人意。根据Multiwatch的调查,“在霍尔希姆集团的生产车间,不断地出现违反劳动法和工会法的事件”。在4月中旬,国际工会(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通过瑞士工会Unia,向瑞士联邦经济事务秘书处(SECO)谴责该集团在印度分公司的劳动条件问题。

该公司在印度雇佣了1200多名员工,并与他们签定了短期合同,条件相对于固定员工要差很多。霍尔希姆集团回应否认了这一数据,并指出在一条新生产线完成之后,将会减少临时工的使用。

(译自意大利文:薛伟中)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