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罗伯特·瓦尔泽-从边缘到偶像

罗伯特·瓦尔泽-1939年4月23日从Herisau到Wil散步的路上 Keystone

在西方现代文学的星空中,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Robert Walser) 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他当过职员,做过仆人,服过兵役,进过疯人院,最后在圣诞节死在了散步的路上。

死后经年,瓦尔泽的才华才逐渐被后世承认。现在他已被公认为德语文学的大师,成为了同卡夫卡、乔伊斯、穆泽尔齐名的西方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家。可是大师在世之时却挣扎在存在与疯狂的边缘。

大师在世

瓦尔泽(1878-1956)生于比尔(Biel) ,由于家境清寒,14岁时,就中断了文理中学预科班的学业,开始了银行学徒的生涯。可是艺术才是他的真爱。1898年,20岁的瓦尔泽在伯尔尼联邦报周日版(Der Bund)发表了处女诗作,引起了联邦报编辑、瑞士当时的文学教皇维特曼(Widmann)的注意。

1905-1913诗人在柏林度过了一生的黄金时代,几年间,有一部散文集、一部诗集和三部长篇小说问世。1914年瓦尔泽荣获妇女联合会莱茵诗人荣誉奖(Ehrenpreis des Frauenbunds zur Ehrung Rheinländischer Dichter),1915年在负有盛名的苏黎世赫庭根(Hottingen) 开朗诵会。

即使在这一比较顺遂的时期,瓦尔泽也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他的作品印数少、销量少,知音更是寥寥无几。在评论界,只有卡夫卡、穆泽尔和瓦尔特·本雅明留下了赞美他的只言片语。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瓦尔泽是对他们理解力和鉴赏力的挑衅。比如新苏黎世报文艺版的编辑就曾多次收到读者的威胁信,“要是瓦尔泽继续在报纸上胡言乱语,就停止订阅新苏黎世报。”

1913瓦尔泽回到瑞士,先后在比尔、伯尔尼过着清贫寂寞的创作生活。本来就无甚文名的诗人,慢慢地被世人遗忘。1920年,瓦尔泽从比尔步行到苏黎世参加自己的朗诵会,朗诵瓦尔泽作品的不是瓦尔泽,诗人本人默默地坐在听众席上,无人知晓。

病院时期 (1929-1956)

瓦尔泽在瓦岛(Waldau)和赫尔早(Herisau)精神病院度过了近30年的时间,并于1933年彻底停止了文学创作。瓦尔泽究竟有没有精神分裂症?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悬案。从瓦尔泽病院时期的作品和谈话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路依然清晰,眼光敏锐依旧,对往事的回忆细致入微。

80高龄的黑塞在谈到瓦尔泽入院时说;“瓦尔泽躲进病院,从此不问世事,是有道理的。他要么自救于疯人院,要么被瑞士的教授和电台经理活活饿死。这些人虽然有好差事,却写不出半句瓦尔泽那样漂亮的文章。”

漫游者、追梦人

即使对今天的专业读者来说,瓦尔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有那么多副面孔,他是那么多的矛盾体组成的混合物,他既让人不可言说,又让人非说不可。他时而娓娓而谈,时而在一旁冷嘲热讽;时而一语见时弊,时而保守得不可救药。他既是浪漫的空想家、天真的寻梦人,又是深邃的哲人和技艺精湛的语言大师。

瓦尔泽是一流的散文家。在当时的评论家眼里,散文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只有创作出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长篇巨著的才是大师,比如托马斯·曼和黑塞。瓦尔泽曾自嘲道,他从一篇散文滑向另一篇散文。瓦尔泽创作过400多篇散文,它们零散地发表在柏林、布拉格和瑞士的报纸文艺版及文学杂志上。

瓦尔泽在世时,发表过三部长篇小说,即《唐娜兄妹》、《仆人》和《雅可布·封·顾腾》。前两部分别取材于作者的小职员和仆人经历,带有自传色彩。第三部是瓦尔泽最喜爱的作品,它完全来自想象的国度。瓦尔泽的主人公多是边缘人、漫游者、艺术家、谦卑的青年和小职员。他的小说人物少、情节简单,有时甚至是零情节,占据大量篇幅的是人物的独白、反思及想象。瓦尔泽的小说是由一个个的片断串起来的松散的联合体,与传统的叙事全然不同。

发表于1917年的《散步》是瓦尔泽散文的代表作,而作者本人从此被唤作“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散步给叙述者以移动的视角。一步一景,他慢慢地穿过城市、村庄、树林、草地,记录下那些疏忽即逝的印象和挥之即来的思绪。

森林总是寂静的,山峦起伏轻柔,房屋宏伟,人们亲切友好、简单快乐。这世外桃源的美景却每每被瓦尔泽揶揄的评论和漫不经心的嘲讽而破坏,而作者穿插其间的关于社会、人生和文艺的思考又不断地告诉读者,我营造的童话世界只是幻影而已。

主要生平

(1896-1904) 苏黎世时期
(1905-1913) 柏林时期
(1913-1920) 比尔时期
(1920-1929) 伯尔尼时期
(1929-1956) 病院时期

主要作品

《弗里茨·科赫的作文》1904
《唐娜兄妹》1907
《仆人》1908
《雅可布·封·顾腾》1909
《漫步》1917
《诗人的生活》1918
《玫瑰》1925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