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缅甸的”西大荒”实施援助

swissinfo.ch/Luigi Jorio

随着提倡民主的缅甸领袖昂山素季访问瑞士,瑞士政府正加快在缅甸的事务。但已在当地的援助组织的前景则仍不明朗。无论问及当地任何人近期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他们都会告诉你:“交通”。

近几个月来车辆数目的猛增,常常成为仰光街头巷尾闲谈的话题。人满为患的公车和破旧不堪的轿车占领了缅甸首府新翻修街道的各个角落,甚至开上道路的边缘。

另一件新事物也同样见证了这些变化。市中心内,从路口悬挂的巨型广告牌,到人行道上贩售的T恤衫和DVD,到处都是被当地人称为“缅甸人的母亲”的昂山素季的照片。这位反对派领袖的住宅不久前还被重兵看守,如今却有巴士载来一车一车的游客,争相在门前拍照留念。前国家敌人现在成了旅游景点。

而如今的人们以放松的方式讨论政治与国家问题,这虽不甚明显,却同样标志着变化。茶馆是传统的聚会场所,人们在这里围坐在小桌子前,讨论上涨的物价和工人的工资要求。英文报刊的头版上则刊登着人们对经常断电和新闻审查的普遍不满。

仰光市郊一位给我们提供住宿的老兄开心地说:“我们自由了!现在我们不再需要向当地政府办公室汇报来访的外国人了。”

不再被视作间谍

那里的瑞士救援组织也注意到了自由度的提高。除了自1998年就进驻缅甸的瑞士发展与合作署(SDC),该国还活跃着一些瑞士非政府组织。他们的工作涉及农业、教育、医疗、扶贫和帮助弱势人群。

各地政府现在也更愿意对话,瑞士博爱(Caritas)的当地雇员马马欧(Mar Mar Oo)提出:“他们承认有问题,也接受帮助。”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东南亚人道主义援助协调员托马斯·费斯勒(Thomas Fisler)补充,现在有可能公开地讨论贫困、难民和被迫移民等问题了。“几个月前,这还令人不可思议。”

“军政府统治时期,与外国机构工作会被怀疑,”瑞士弗朗索瓦-扎尔维耶·巴努基金会(Swiss François-Xavier Bagnoud Foundation)当地总监凯茜·盛(Kathy Shein)解释说:“今天我们不再被视作间谍,我们工作的风险也小多了。”

随着缅甸进行的民主改革,新的机遇摆在了国际社会和活跃在该国的非政府组织面前,发展组织瑞士援助(Swissaid)补充。

支持政府

鉴于最近取得的进步,瑞士有意加强与缅甸的纽带。在部分取消制裁后,伯尔尼方面还宣布在那里开办瑞士大使馆。

明年瑞士还会增加在当地的事务。预算将由700万瑞郎(约合4642万元人民币)提高到2’500万瑞郎(16.6亿元人民币)左右,除了纳吉斯旋风灾区的重建工作和对流离失所者及最弱势人群的人道主义项目外,还会增设新的开发项目。

瑞士发展与合作署的2013-2016年全球战略正在等待瑞士议会的审批。作为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该署准备更多介入农业、食品安全和职业培训等领域。该署还计划推行民权社会事务,尤其是在少数族裔当中。

“我们想在改革中支持平民政府。创办平行体系并非我们的意图,例如在教育领域里,”瑞士发展与合作署的费斯勒解释。

他指出,参与社会基建将至关重要。费斯勒注意到,昂山素季本人就曾宣称该国需要学校、医院和足够的饮用水供应。

“从我个人来说,我认为你能见到的最好的事,莫过于满是学生的学校,”费斯勒表示,但他同时也认识到关注地区水平“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合格的老师,新学校也没有什么用。”

与此同时,外交部亚太区主任贝亚特·诺布斯(Beat Nobs)曾在4月声明,瑞士可以参与少数族裔与政府间的和平谈判。缅甸总统登盛(Thein Sein)则在呼吁这方面的对话。

瑞士援助总监卡罗琳·莫雷尔(Caroline Morel)强调,重中之重应是对最贫困人群的救援和少数族裔间的和解。

“西大荒”

然而光有好意尚不足够,还需要谨慎对待。缅甸仍然面对长期的问题-官僚主义、腐败、违反人权和罪犯逍遥法外,改革也进展缓慢。“这就像是中国舞龙,头动了,尾巴还没动,”凯茜·盛指出。

瑞士非政府组织也赞同这一点,即缅甸给人“西大荒”的感觉。

与过去一样,规则可能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说变就变,援助人员透露,所以他们只能采取一种非常特别的方式。“我们开展工作,直到有人明确要我们停为止,”地球社(Terre des Hommes)代表罗伯特·米尔曼(Robert Millman)坦言。这个设在瑞士的基金会致力于帮助与家人分散的儿童与家庭团聚。

对外国员工来说,要取得该国签证或是拿到国内旅游许可也谈何容易。为了得到与政府的谅解协议,他们要经历曲折手续,有时各手续还互相抵销,因此人际关系仍起到决定性作用。

除制度紊乱外,物流问题也增加了难度。“我们想更深入少数族裔地区,那里的需要更紧急。可是要走进孟族、克伦族和克耶族各邦极其困难,部分由于缺乏道路,”费斯勒表示。

瑞士援助发现,在缅甸北部的克钦族邦,对某些当地社区的人道主义援助变得难上加难。由于政府军与少数族裔武装组织间的敌对,人们被迫离开村庄,某些项目随着时间成了纸上空谈。

各人道主义组织都承认,不受控制的经济发展可能会更加突出社会紧张局势。这个拥有丰富矿产、宝石、天然气和水资源的原英国殖民地,却没有对人口与环境的整体保护标准。

瑞士援助指出,并不是只有外国投资者,当地社区也会从政治变革中渔利。

缅甸的5000万人口中,有三分之一属于少数族裔,其中主要有掸族、克伦族、若开族、孟族和克耶族。

这些民族生活的区域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通常是在自然资源(矿藏、木材、水、天然气等)丰富的地区。

缅甸军队与少数族裔民兵间长达数十年的武装冲突,及持续不断的人权侵害,导致全国人口四处逃难。

据泰缅边境联合会(Thailand Burma Border Consortium)最近的报告,2011年底时流离失所的国内难民总数为45万人。受影响最大的地区为掸族和克伦族各邦。

海外的缅甸难民人数则超过40万人。

201011月:20年来的首次大选;受软禁的昂山素季获释

20112月:登盛成为半个世纪军政府统治后的首位平民总统

20118月:登盛总统呼吁各少数民族开始和平会谈

201110月到20121月:数百名政治犯获释

20124月:昂山素季入选议会,她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取得44个空缺席位中的43个

20125月:继欧盟与其它国家之后,瑞士也减轻了针对缅甸的一些制裁

20126月:昂山素季访问泰国,这是24年来她第一次踏出国门

2012613-15日:瑞士成为这位反对党领袖访问的第一个欧洲国家

(译自英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