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需要多少粮食才够?

Selbstversorgung_Self-sufficiency_Landwirtschaft
瑞士消费的农产品只有一半来自本国,其余全靠进口。 Emanuel Ammon/AURA
粮食是否够吃,是不是还能出口,这是一个时刻要考虑平衡的问题。对此深谋远虑的瑞士政客,已提出三项全民动议,均与农业及粮食可持续生产有关。

今年7月,一队扛着新鲜自产蔬果的农民队伍在首都伯尔尼穿街过市。他们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搜集了15万个签名,提交了要求繁荣农业生产的倡议。

这一由瑞士农民协会发起的行动取得如此成绩,既证明该组织富有成效,也证明与农业有关的倡议与国民息息相关、容易获得关注。

而就在几个月前,绿党才刚刚提出一项要求提高进口农产品标准的动议。他们的“公平食品”动议倡导可持续发展产品,无论是在瑞士国内还是国外。

数据

瑞士的农业企业数量近30年来自125’300家递减到2013年的55’200家。

而且农业从业人口也在持续减少。联邦统计局数据称,目前只有159’000人在从事农业生产。 

2013年的农用面积是105万公顷,占可耕种土地的14%。              

绿党国民院议员、有机农民Maya Graf认为,瑞士应向国民提供环保食品,而且要注重食品贸易的公正性,这很重要。“食品并非钟表那样可以带来带去的商品,它是一种很敏感的产品,能够影响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气候,”她说:“而且食品安全非常重要”。

今年9月Uniterre组织也将提出一项有略微差异的动议,这一左倾农民阵营,要求政府倡导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体系,可以提供“由展开多种经营的瑞士农民生产的健康食品,弥补他们的开销,并满足国民在社会和环境保护上预期”。

自给自足

瑞士的进口农产品比出口的多。本国产量近些年一直呈停滞状态,如图所示:

外部内容

无论是Uniterre还是农协的动议,都要求提高本国产量,但并未提出具体目标。

如今瑞士的粮食自给率为64%,如果还将进口的饲料产量考虑在内,那么纯自给率只有56%。这是世界粮农组织(FAO)给出的2009年数据,和其他国家相比较低。

外部内容

阿根廷是全世界粮食自给率最高的国家-273%,挪威最少-50%。

这些数据,要谨慎对待,不仅仅因为它是2009年的数据,农业协会统计部门负责人Daniel Erdin说。“不同国家的数据质量不同,有些甚至基于估测,瑞士的也是如此。选择某一年,将这些国家单独放在一起比较,说服力并不强,不如长期的发展分析报告,例如就几十年内的持续增长或急剧减产进行研究,”Erdin说。

此外,如果按粮食中的蛋白质或矿物质含量来比较的话,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而且食品的价值不能仅仅用数字来衡量,它也是一种享受,”他接着说道。

农业政策

2013年春季,议会通过了多项农业改革议案。同意用直接付款的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粮食供应。

现在有3项提议进入直接民主评议程序的不同阶段,均要求对政府的农业政策进行改革。

农业协会7月收集签名提出的动议是,抑制农业用地不断减少的趋势,提高国内粮食产量。

绿党1月提出的是“公平食品”动议。要求对农产品,特别是进口农产品提出明确标准,以保护环境、维护动物福利、保障一定的工作条件。

农业组织Uniterre将于9月提出自己的动议,试图限制进口,并保障本国的生产和本国劳动力就业。

不孤立

完全靠自给自足,那是不可能的,Economiesuisse经济总会的Stefan Vannoni对农民协会的倡议持否定态度:“瑞士在农业上并非孤岛,”正相反,他说:“瑞士需要保障其商贸关系,还要改善其农业产品”。

他反对将自给自足最大化,特别是采取一些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措施。“食品供应安全得益于高效的农业生产和良好的经贸关系”。

与他意见相同的还有独立的农业专家Andrea Bosshard。他认为,更加独立是最受民众欢迎的。当然,要执行完所有的农改政策,还需要不少时间。

对话

联邦农业局长Bernhard Lehmann也针对食品的可持续发展和供应安全提出了看法。他认为为今后供应安全而担忧的人,和要求生产更环保产品的人应展开对话。联邦委员会和议会已就此表态:“农业政策并非‘非此即彼’”,农业产业要保护好自然资源,这是保障生产、质量和安全的根本”,Lehmann说。

“与此同时,这些资源也要能够满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的大量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他批评了现行的右翼农业政策,并要求就具体问题展开对话。

回顾前几年的情况,Lehmann说,以前的讨论均与工业国家食品生产过剩有关。但未来30年,可能会发生至关重要的转变。到2050年,Lehmann说,全球的食品需求可能会上涨60%。

转译: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