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形象是否因负面报道而蒙尘?

瑞士形象是否因负面报道而蒙尘?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瑞士馆向世人展示的“瑞士海外形象” KEYSTONE/Praesenz Schweiz/House of Switzerland Brazil 2016

尽管近期围绕着入籍瑞士、公民归属长篇累牍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般袭来,可无论是身处国内的瑞士公民还是移居海外的瑞士侨民却丝毫未受其影响,依然普大喜奔地庆贺着瑞士8.1国庆节。

持有瑞士长期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士提交的入籍申请,却惨遭驳回的桩桩案例,一向是境外媒体争相报道的热议话题。而最近,一位自小在瑞士出生长大的25岁女孩,最终在申请入籍瑞士时竟被幸运女神忽略的悲催经历,登上了英国颇具声望的纸媒《卫报》。从这个女孩的老家土耳其到荷兰、再从中国到英国传媒业,世界各地新闻媒体很快就纷纷嗅到风声,援引此事大做文章。

尽管如此,相比起瑞士银行业、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直接民主来说,入籍议题在所有国际媒体围绕瑞士报道的篇幅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瑞士外交部旗下主要负责监测瑞士对外国家形象的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Presence Switzerland),会对涉及瑞士的全球新闻报道进行定期分析,而出自该机构的结论无异于是有力的佐证。


PLACEHOLDER

在过去五年间,涉及瑞士、且持批判立场的主要新闻报道,针对的议题覆盖了全球足球界管理核心机构-国际足联不正当的商业交易、瑞士央行货币政策、瑞士银行海外举措、以及让瑞士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产生巨大波动的2014年2月瑞士旨在限制外来移民的全民公投。

swissinfo.ch

2017年已然过半,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统计发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瑞、网球、税收信息自动交换、瑞士与土耳其两国关系,是瑞士在国际媒体中被报道最频繁的主题。


入籍申请被拒

瑞士国家形象委员会分析显示,近期数件有关入籍瑞士申请者的案例,虽在其他各国屡屡见诸报端,却并未对瑞士海外形象造成显著影响。

最近让海外诸多媒体纷纷聚焦的是曾生于斯、长于斯的年仅25岁女孩Funda Yilmaz的经历。Yilmaz出生于瑞士阿尔高州,说着一口流利的瑞士德语方言,并且以出色的成绩通过了涵盖瑞士历史、瑞士法律与传统民俗等一系列浩如烟海的相关问题的入籍笔试。然而,当她接受所在小镇一队专家小组的头一次面谈时,她既说不出瑞士某些山脉或毗邻村庄的名字,也没法口头解释瑞士人庆祝复活节的理由。最终,专家组驳回了她提交的入籍申请。当然,Yilmaz计划向阿尔高州政府提出上诉。

在去年引起海外媒体关注的另一起瑞士申请入籍被拒案例里,一位自8岁起便在瑞士定居的荷兰籍女性,先后两次被瑞士阿尔高州政府驳回入籍申请,只因她曾多次牵头组织居民集体,向当地传统赛马运动、周日百姓聚众烧烤、以及左邻右舍家过于嘈杂的钟声噪音发起抗议攻势。入籍意向被一盆冷水浇灭后,她表示,只因自己想废除这些“传统陋习”,而被本地居民指责并未真正融入瑞士社会为由拒绝了入籍申请。但随后她也坦承,自己的的确确从未考虑过,对本地社区来说,这些传统习俗究竟意义何在、价值几何。最终,她在上诉后被批准入籍。不过,无论是英国《独立报》还是美国杂志《大西洋》,在报道她的经历时都众口一词地采用了调侃讽刺的标题:《申请入籍瑞士被拒,只因你太“惹人嫌”》。

在瑞士安家落户长达十余年的一户科索沃家庭,也遇到了相同的困境。在第一次入籍申请惨遭驳回时,他们所在的行政区入籍审核专家小组给出的理由是:部分专家组成员认为,申请者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并未显得“足够瑞士化”。一位专家组成员甚至举例,这家科索沃人穿着宽松粗腿的田径裤在城里走来走去,而不是牛仔裤。近一周后,英国《独立报》上刊发了一篇相关文章,标题是:《拒绝入籍有理,身着田径裤有错》。

(翻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