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2006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

2006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 Prix de Lausanne

享誉世界的洛桑芭蕾舞大赛是一项发掘年轻的非职业舞蹈人才的大赛。这项赛事非常有效地推动了世界舞蹈事业的发展,也是世界舞蹈界重要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亚洲选手在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上表现越来越出色,中国选手也几乎每年获奖。中国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成为这项国际赛事的合作伙伴。

2006年1月29日,第34届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Prix de Lausanne)在洛桑Beaulieu剧院落下帷幕。12位最后进入决赛的选手进行了最后的角逐。来自伦敦皇家芭蕾舞学校的乌克兰小伙子Sergiy Polunin获得了最高奖以及观众评审奖。另外5位获得奖金的优胜者分别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俄罗斯。

享誉世界的芭蕾舞大赛

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Prix de Lausanne)是世界上唯一的针对非职业选手的舞蹈大赛。33年的发展历史使这项赛事闻名世界。从1973年至今,一共有来自35个国家的322位年轻舞者获得过这项大赛的奖励,其中144位获奖者获得了进入更高级学府深造的机会,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都成为了世界著名舞蹈团体的专业演员。

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Prix de Lausanne)把扶持还在学习过程中的15至17岁的年轻舞蹈人才作为自己的任务,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引导和帮助。获奖者将获得一年的奖学金,他们可以在世界范围选择自己向往的舞蹈学校,或者选择著名的舞蹈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深造。今天,不仅是最终的获奖者得到关注,凡是进入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Prix de Lausanne)决赛的选手都能拥有“富有潜质的舞蹈人才”的荣誉。

今年的大赛和往年一样,历时一周,所不同的是,今年采取了利用录像带进行初赛的方式。最后有66位选手通过了初步筛选。

“近几年来自亚洲的选手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出色。尤其是日本、中国和韩国的选手,他们几乎每年都会获奖。但遗憾的是,进入复赛的选手中没有一位来自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常务秘书 Patricia Leroy说。

表现出色的亚洲选手

走进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Prix de Lausanne)的赛场,人们会发现众多来自亚洲的身影。日本和韩国往往会有几十人的团队出现。从80年代开始,这项大赛的获奖名单中就出现了中国选手的名字,尤其是近几年,来自中国的年轻选手更是频繁出现在决赛舞台上。今年进入决赛的12位选手中,竟然出现了7位亚洲选手,其中来自日本的有3位,来自中国的2位,还有两位来自韩国。而最终的6位获奖者中有两位中国选手,一位日本选手、一位韩国选手。

今年通过初赛的中国选手一共有4位,他们全部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最后进入决赛的两位选手郭承武和张毅婧表现出色,分别获得了大赛组委会奖和美岸大酒店奖。郭承武还同时获得了现代舞表演奖。记者在后台见到了两位年轻的选手,他们似乎还没有时间和老师分享获奖的喜悦,郭承武表示希望今后能到德国继续深造,而张毅婧的梦想是英国皇家舞蹈学校。两位选手的老师曹锦荣先生和王健女士很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骄傲,他们说:“今年带来的4位选手都很出色,复赛时如果不是发挥不正常,我们应该还能多拿奖。”

中国舞校与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合作

中国在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声誉不仅来自获奖选手,中国的舞蹈教师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2003年,上海舞蹈学校的现代舞教师钟璐应邀成为大赛期间的编舞教练。历年表现优秀的加拿大选手的教练也是来自中国。今年上海舞蹈学校的教务副校长杨新华先生专程来洛桑谈判合作事宜。杨先生本人就是中国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他曾经获得过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大奖。他所在的上海舞蹈学校是中国重要的舞蹈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中国获奖者中有许多都来自上海舞蹈学校。

杨新华先生今年并没有带学生参赛,他告诉swissinfo此行的目的是和大赛组委会商量今后的合作事宜。他说:“组委会对上海舞蹈学校培养的学生印象很好,他们非常任可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我这次来就是递交报告,争取成为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合作伙伴,成为获奖者继续深造的学校之一。”

“当然,我们必须先通过组委会的各项考察,我希望这项工作在今年就可以开始,我们期待着大赛组委会尽早来上海进行考察。”杨先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信心,他希望上海舞蹈学校能出现在世界著名舞蹈学校的名册上。

今年大赛的新内容

今年的比赛第一次采用了通过录像资料进行初选的方式,组委会考虑这样可以免除许多选手千里迢迢赶到洛桑参加初赛的局面。 选手们可以在当地通过录像资料学习著名芭蕾舞艺术家的舞蹈选段,然后完成两段古典舞和一段现代舞的表演。然后组委会再通过录像进行筛选。

整个比赛过程也进行了现场录制,最后制成影像资料以供保存和学习。今年日本NHK电视台还进行了全程的拍摄和转播。瑞士本土的多个媒体都在现场进行了报道。

最后的复赛也是对公众开放的,观众同时在现场进行投票,选出自己最喜爱的选手。大赛的最高奖获得者,来自乌克兰的Sergiy Polunin同时获得了这项荣誉。

swissinfo特约记者刘婷

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自1973年创立已经产生过322位获奖者,其中144位获得了在世界著名舞蹈学校和舞蹈团体继续深造的机会。

2006年12位选手进入决赛,其中7位亚洲选手。

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始创于1973年,迄今已有33年历史。

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的意义已经超过奖励优胜者的概念,它更是年轻人才学习和提高技艺的重要机会。所有参赛选手都能得到名师手把手的指点,许多在筛选过程中失败的选手也有机会得到名校的邀请,直接进入更高学府深造。

洛桑国际芭蕾舞大赛关注的不仅仅是选手在一次表演中的发挥,他们更重视对选手的综合评价。由于参赛者都是15到17岁的年轻人,大赛组委会同时还加强了对选手身体健康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关注和指点,评奖的角度也更侧重于对选手发展潜力的测评。

这项优秀的赛事在近几年一直受到经费不足的困扰,他们希望能通过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投资来解决这一问题。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