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在人民币交易中心竞争中落后

人民币正一步步成为炙手可热的货币 Reuters

乍一看来,瑞士擅长金融与大宗商品交易,又同中国有着更牢固的政治与经济纽带,都令瑞士成为理想的人民币交易中心。然而它却输给了卢森堡等竞争者。

尽管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个别进展,可瑞士相对的止步不前,却令某些方面感到受挫。

“瑞士关于人民币的空谈不少,却没有实际行动,”卢森堡国际银行前主管米歇尔·沃尔(Michel Wohl)在最近的驻瑞海外银行协会(AFBS)新闻发布会上抱怨道。

沃尔不但指称瑞士金融界仍生活在过去,他还批评其“傲慢自大”。他特别指出中国银行与瑞士监管部门的一次分歧,直接导致中国银行两年前撤走瑞士分行。

相比之下,卢森堡已迎来几家中方银行的欧洲总部,且已准备在2015年把这个数字增至6家。若境内不能有至少一家中方银行从事国家间的人民币交易结算,那么人民币交易中心就将无法运转。

欧盟优势

沃尔对瑞士的评价也许有点刺耳,就在今年7月,瑞士国家银行(SNB)才同中国人民银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树立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各方努力并没有到此为止。紧随互换协议的签署,瑞士国家银行主席托马斯·乔丹(Thomas Jordan)于8月亲访中国,一个月后瑞士财政部长艾维琳·威德默-施伦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则会见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讨论瑞士的潜在人民币交易中心地位。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同瑞士金融服务业有着可比性的卢森堡已经抢了先声。2015年,卢森堡预期将境内中方银行的数量增至6家,而其中一家作为清算银行刚刚开始营业。

“我国面积狭小,很容易就能联系到政府,”商业发展署Luxembourg for Finance的伊丽莎白·亚当斯(Elizabeth Adams)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我国政府)的出名之处在于它对商业的友好态度,及做事效率较别国更高。”

如今卢森堡希望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地位。这将使该国金融机构能在北京证交所直接交易。

亚当斯还把卢森堡的欧盟成员国地位看作一个优势,而此时瑞士同欧盟关系正陷入低谷,以致有人担心驻瑞金融企业可能面对进入欧洲市场的限制。

极大欢迎

中国银行(卢森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红今年3月对《中国日报》发表的评论, 令人毫不怀疑大公国为迎合中国表现出的极大欢迎。

“卢森堡的监管部门有极其严格的标准,”他说:“既然卢森堡遵循欧盟法律,其严格程度就不可能低于其他欧盟国家。而卢森堡监管部门的优势,是他们的灵活性、高效率和实用主义。我相信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关系,我们正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

相形之下,中国银行2012年的离去,据称就是因为与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有分歧。瑞士在吸引和留住中方银行上的失败,让托马斯·埃席(Thomas Aeschi)-一位由银行家转行的瑞士人民党政治家-感到气愤。

“其他中方银行似乎也对进驻瑞士没有多大兴趣。如果看一看卢森堡,他们正在向中国的银行积极示好。我们只有几家地方推广机构,而且至今都不太成功,”这位右翼党员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并非每个国家都有一样的监管标准,可是就因为这些理由不能展开讨论,那也太愚蠢了。”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否认曾对中方银行做过区别对待,但却不对个案作出评论。

 “我们受法律框架制约,对每一份银行许可批准要求都一视同仁,不存在针对某国的处理方式,”发言人温岑茨·玛蒂斯(Vinzenz Mathys)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透露。

错失良机

围绕2014年7月正式实施的自由贸易协定,瑞士已做了大量工作。然而对驻瑞海外银行协会来说,即使这个协定也成了焦虑的来源之一,因为该协定未能给在华贸易的瑞士企业提供一个人民币清算机构。

“瑞士失去了一次黄金机遇,未能成为主导力量,来帮助本国企业通过人民币同中国企业直接进行贸易,”驻瑞海外银行协会秘书长马丁·毛勒(Martin Maurer)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自由贸易协定本可以让瑞士企业得到批准,在中国以企业身份经营相同的银行服务。”

这本来还可以给予瑞士企业更大的保护,使其对华的88亿瑞郎(约合555亿元人民币)出口贸易不受汇率浮动的影响。而现在瑞士企业必须去香港、伦敦或法兰克福,才能支付和接收人民币款项。

在毛勒看来,作为人民币主导债券和基金交易商,瑞士已远远落在卢森堡后面,已不足以成为该领域的竞争对手。他指出,瑞士应该做的是集中精力帮助在华贸易的本国企业,不要连这块阵地都被竞争者占领。

宝盛银行(Julius Baer)人民币专家陈佳芝则不同意他的看法,她认为瑞士金融领域能从开发自己的新兴人民币产品-例如债券和其他派生产品-中获益。她相信瑞士的金融经验与大客户基础,是来自全球经济大国、日益受欢迎货币的完美伙伴。

“瑞士拥有卓越的财富管理和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因此向客户提供更大范围的人民币主导产品,是合情合理的,”她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记者表示。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