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央行为何对瑞郎成为避险货币“深恶痛绝”?

经济危机时期瑞士法郎(简称瑞郎)一直都是投资者的避险货币(也称保值货币)为什么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也称瑞士国家银行)却竭尽所能令其避险的声誉扫地呢

2008年金融危机令几个国家的经济陷入停滞甚至出现萧条,投资者们试图找到一种可以令资产保值的避险货币。人们开始抛售手中的欧元与美元,转而购进瑞郎,这很快对汇率造成了巨大影响。到2009年年末,欧元兑换瑞郎的比率跌至1:1.50以下。瑞士的出口商品也水涨船高,因而导致这些产品在欧洲市场竞争力锐减。

更为糟糕的是,瑞郎对美元的汇率也一路走高,2010年秋季,美元的外汇牌价甚至低于瑞郎。瑞士央行(SNB)决定采取行动,他们印刷瑞郎用以购买欧元,以期抑制瑞郎过于坚挺的局面,为此他们也付出了代价。瑞士央行的政策令其成为缺乏可信度与铤而走险的众矢之的。(Michele Andina 与 Matthew Allen,瑞士资讯swissinfo.ch)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