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蘇黎世動物園和猿猴一起逛超市

在蘇黎世動物園和猿猴一起逛超市
方常均

一般民眾對參觀動物園有什麼想像,和動物拍照?看動物餵食秀?在蘇黎世動物園不止這些,在此處人們能在冬日與企鵝散步,夏天大暑之日見到大象游泳。蘇黎世動物園同時肩負起教育的責任,提醒民眾,人類作為主宰世界的物種,有保護大自然絕對的使命。

蘇黎世動物園屬於歐陸最大動保中心之一,在園區的設置上,處處可見提醒人類生態責任的說明,告訴我們不要忘記今日方便的生活,是取用了多少天然資源;有多少動植物因人類生活的便利,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動物園將己身的責任,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熱帶雨林就是瑞士的超級市場

進入靈長類猿猴館,尚未看到跳躍的猿猴之前,遊園的民眾首先能看到一輛超市的購物車,上面載著超市裡各式各樣的家庭用品和食品,舉凡義大利麵、速食Pizza、清潔劑、衛生紙、原子筆、保險套等等,這些日常生活中再稀鬆平常不過的物品,其實許多都不是在瑞士生產的。

也因大多數的生活用品都產自國外,瑞士人消耗熱帶雨林巨甚,這是孩子在認識猿猴時必須知道的事。在欣賞猿猴靈活穿梭樹林的同時,也正是生態教育的好時機。

為了讓參觀民眾能直接理解到生活與千里之外的雨林有何關係,在猿猴館中的一個角落裡,陳設了一個瑞士人普遍使用的紙漿產品,一年平均值可高達297公斤,當中有不少報紙、包裝紙盒、面紙、餐巾和尿布等等,而在非洲一人一年則使用6公斤。

為了生產出現代生活所需產品,砍伐樹木,壓迫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是地球另一端的瑞士人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生活所需中如何節約,引發參觀者的感觸。對於知識與文字敏感的父母,不只帶著孩子認識動物,在欣賞猿猴跳躍活動間,生命教育也能置入其中。

留意每一次消費行為

動物園傳遞環保的訊息,這同時也傳遞著國際觀,瑞士究竟在世界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是生態保育者或是生態掠奪者?舒適生活的背後需要犧牲什麼?這些疑問在孩子們的觀察中,將會有自己的答案。

消費行為(Shopping für den Regenwald,德)外部链接的常設展覽中,並有供參觀民眾索取的小冊子,裡面提到不靠海的瑞士每年進口海產,尤其對蝦的需求大。在熱帶地區有不少國家養殖各式蝦種進口到瑞士,於是造成潮間帶地區的紅樹林被大規模移除,做為大量養殖的蝦場。其他物種的棲地因此破壞,而面臨絕種的危機,此外紅樹林的減少也是氣候暖化的成因之一。

吃一隻蝦的同時,背後存在道德的議題,保護和傷害之間是消費者的決定。手冊中於是建議:在購買蝦時,瑞士消費者應盡量購買體型小的蝦種,並選擇經友善環境標章認證的產品購買。

手冊裡也說明,瑞士多數的牛隻都是吃瑞士的牧草長大,但為了提供牛隻足夠的蛋白質,大豆是主要的飼料來源。而瑞士進口的大豆70%來自巴西,讓瑞士牛隻長得好,肉質鮮美,牛奶豐沛,犧牲的則是雨林面積的減少,全球暖化也是必然的副作用。

有機的產品單價雖較高,但對於環境整體的破壞是相對少的。減少食肉,更減少食用進口肉品,盡力在地消費,也正是瑞士近年吹起的風潮。

蘇黎世動物園裡,除了德語的展覽之外,部分也設有法語和英語翻譯,觸及更多遊客。提醒人們的消費行為決定企業財團的產品設計,消費者有意識的行動,能有效降低環境的破壞。動物園提升到生態教育的層面,告訴民眾我們如何做環保。

人工建設衝擊物種棲地

瑞士地形高低落差大,水力發電工程已有久遠的歷史。人工堰塞湖、大壩、水力發電機組等建設,曾經是瑞士傲人的工程設計。這解決了用水用電的問題,使生活的舒適度向上提升,在發展技術的那當時對大自然的摧殘則不在考慮之中。

今日蘇黎世動物園裡另一個戶外常設展裡,設置了互動式的說明,讓孩子理解:瑞士的水電資源豐沛,但曾經有一度阻斷了魚兒向上迴流的路,大大地減少了魚類的種類和數量。這令瑞士人重新思考,如何在水力發電廠設置之外,再闢魚兒迴流的路徑,使水流速度回復到大自然的規律。

於是工程師將部分河岸與湖岸重新布置成接近原始水位落差,讓魚群能夠再度逆流而上。如今在瑞士有全歐洲最長的魚群迴流路徑,總長為570公尺,落差18.4公尺,當中包含128個生態魚池。

這是電力公司的一項環境工程,在完工的第一年,有23種魚類,共計4269條魚成功迴流故里。在動物園內有多樣與電力公司合作的展覽(Ausstellung “Tier und Energie im Zoo Zurich”,德)外部链接,向遊客介紹時時使用電力的現代人,從科技發展中我們又有哪些新選擇,既能同時享受舒適,對環境的破壞也是最小的。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關乎人類生存

畜牧自古即是人類生存重要的經濟活動,世界各地都有酪農文化。動物園裡就有一區,搭滿了蒙古包,畜養駱駝、犛牛等,向遊園的民眾說明,世界各地的酪農文化。

世界各民族在畜牧之中創造了自身的歷史,而瑞士也只是其中之一。瑞士以起司出名,有上千種產品,而能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起司和乳製品,其中的奧秘即是酵素(Käsebakterien)。瑞士今日多元的起司產品源自1045種植物和3種乳酸菌,它們共同發展出13000種酵素(酶),才有不同風味的起司口感與產品。

而今日大自然被破壞殆盡,許多天然草原、濕地、森林成了經濟工廠,在大量單一種植與養殖的過程中,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卻失去了生物們共生的條件。

當物種不再多樣化,天然食物的來源將被阻斷,口感必須從化學而來,當文明不再與大自然共存,是人類科技的一大反諷。瑞士要持續畜牧業的榮景,並維繫起司王國的美稱(多語)外部链接,保持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創造物種生存的空間與環境,是今日不可迴避的責任。

博物館形式的動物園

許多動保團體近年也有呼聲,並譴責動物園是馴養動物的場所,以觀賞動物為由販售門票,發動物經濟財。

蘇黎世動物園雖脫離不了圈養的形式,但在動物活動空間的配置上以創造接近原生環境為原則,也盡可能為動物們提供活動的空間。路線與展覽的設計上,也以博物館的形式介紹生態、物種、人類三者的關係,尤其強調人類文明左右動植物的生存。

同時為全球絕種的動物募款為其長年重點項目,贊助具有永續價值的科學計畫,如:保育馬達加斯加島的雨林區,泰國的大象保育區,南極洲的生物觀察計畫等。瑞士雖小,跨越大陸大洋的科學研究,遠遠超出小國地理的範圍。

此外動物園內有專門的義工訓練,全年都為遊園民眾解說動物與環保相關知識的導覽。物質過剩後的反省是當務之急,參觀動物園最重要的是生命教育與生態使命的提醒。這是一個從0到99歲都能有樂趣,並且無限學習的地方。

動物保育員和義工們也時時提醒參觀民眾,別忘了保持基本的禮貌,安靜觀察動物為優先,了解動物的習性,就像人們渴望被理解一樣。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在動物園裡,我們近距離再次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