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美丽城双重奏

日内瓦老城区Carouge 作者提供

在这里,我找到了仿佛在不曾有记忆时失去的东西。在这里,生养我的一方水土比以前任何时候更让我魂牵梦系。

刚到日内瓦时住在Carouge的一间老公寓里。那幢公寓楼至少有百年历史,今日依然记得第一个傍晚推门进去迎面而来的暖暖的老房子的气息,夹着晚风里甜甜的炭火味,使我心生欢悦。

房间里的家具大概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没有太大变化,椅子扶手的雕花,桌脚徐徐的弧线,墙角装满暗箱匣盒的神秘木柜,古董店一般,仿佛每一个细节都藏着经年的故事。嗯,这里一定住过很多人,这间屋子可不一般呢。我竟有小时候回到远方外婆家的感觉,新奇又莫名的温暖亲切。

在日内瓦,那样的公寓楼并不稀罕,有故事的家俱物品也不是只有在博物馆或古董店才能见到。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城堡式的圆顶或尖顶在蓝天下映衬着云朵的影子。雕花的木门,纽花的金属栅栏,大块石砖垒砌的厚墩墩沉甸甸的老房子与新盖的楼房共生。那些凝结着时间的美丽细节原原本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一代人与另一代人建造的城市之间没有一刀两断的鸿沟,历史在代代人之间自然流畅的延续。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今天却依然感觉得到它的过往。这让我有一种看得到来时路的温暖。这温暖使我想到细雨中的灵隐寺卧在苍翠中乌黑的瓦土黄的墙,使我想到博物馆里商周青铜器上各异的面孔神秘的表情,使我想到小时候大明湖荷花丛里惊起鸥鹭时大人们会心的笑。可是呀,在日内瓦,这温暖不须到博物馆或文化古迹去寻找,它就在身边,在不曾退色的山水间,触手可及。这温暖是在时间绵绵不绝的溪流里感动你的,因为你亦在这溪流中徐行。而在中国,我常常觉得这条河分了岔,为了可以疾速奔涌,我们凿了一条窄细的甬道,在浪花翻腾的支流中向前,向前。来时路在嘈杂尘埃中变的海市蜃楼般若即若离。可是,我们真的清楚前方究竟是何方么?

此地的生活于我仿佛一首双重奏,不止于当下日内瓦的旋律,另有我熟识的祖国。我无时无刻不在比较着两个地方和我在两地的生活,仿佛心中两个声音唱着同一首歌。大自然是慷慨公平的。各方水土千差万别,却各有千秋所长,同样孕育着令人惊叹的风俗文化与各自不同却同样可爱的人。我喜欢这里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音乐节,老幼皆宜的Escalade,盛装的狂欢游行,传统农场早餐,山民粗重的号角,口哨的和声,千奇百怪的奶酪,巧克力,咖啡,生肉等等。可是,我想念昆腔水磨调温柔的让人直想化成水的美,想念天津茶馆里俗得令人叫绝的曲艺相声和观众在茶烟蒸腾中一齐爆发的单纯开怀的炸雷一样的大笑。还有我们的阴阳凉热上火等等各种这里人无法理解的概念和智慧,文火慢炖的老汤,冒着锅气香的翠绿的爆炒时蔬。生活的恩赐,在这里或者那里都一样使人幸福,只是偶尔这幸福会给你一点点顾此失彼的贪婪的小忧伤。而这忧伤亦是造化。

一年间,我未曾想念陆家嘴金融区摩天大楼间高跟鞋锦衣川行的白领生活。大城市的律动,精英的姿态,灯红酒绿的大商场,拔地而起的玻璃高楼,夜晚的华灯霓虹,这些闪耀的光环在我对故乡的记忆里轻的像一片稀薄的云,第一个冬天的北风就能把它吹散。然而儿时大杂院中间那棵几乎中空却不断抽枝的大柳树,吹糖人捏面人磨刀拘盆的吆喝诵唱远远从巷子口传来,正月十五走散在花灯人群中却还使劲闻着空气里热乎乎的糖葫芦的香甜,破败的旧王府后院戏台下的池塘里生出一支惊艳的白荷花,这些碎片却沉淀下来,变得越发厚重踏实,落在心里,让我可以飞扬但不能轻佻。

徐行如水的生活给人空间安然的面对自己,可以奢侈的思考大而无当的问题,可以没有负罪感的阅读无用闲书,可以重燃伊甸园的梦。不看新闻,家里没有网络电视,没有国内的各种风尚标,我有时会有生活在世界边缘的感觉。如果世界真是平的,我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可是呀,水至清则无鱼,哪里的生活都是生活,天堂外的日子没有水晶的澄澈。据说日内瓦是瑞士最不瑞士的地方。经过一年的观察,瑞士作形容词的语用意义大致可以概括为,有秩序,守时,干净,美丽,有礼貌,高品质。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城市之一,日内瓦‘因为有太多外国人’而变得越来越不瑞士。这里外国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本国人,而在本国人中,又有超过一半来自瑞士其他地方。所以,这里的变化自然反映着世界的变化。

一年时间,我在这里还只算个孩子,我还只能直观感性的去认知我所在的这个城市,随性的联想生养我的水土和人们,而后妄加感慨。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让我见证这座城市的变迁,评判国际化的是是非非。但是,在这里我找到了仿佛在不曾有记忆时失去的东西。在这里,生养我的一方水土比以前任何时候更让我魂牵梦系。

高楼大厦有可能成为过眼的烟云。而那条时间的河永恒不竭,是潺潺的温暖涓流。我看到自己回到那溪流中,在岁月中渐渐丰盈。世界是圆的,我们不会跌落。

作者:努努荷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我眼中的瑞士”征文比赛稿件)
日内瓦周年记 2009.01 – 2010.01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