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在瑞士风雨太极30载

瑞士米格罗(Migros)的太极教师-杨国瑜 本人提供

2010年,杨国瑜先生在瑞士米格罗(Migros)学校的太极教学生涯已进入第30年。虽然65岁的他到了退休年龄,但弗里堡米格罗学校依然聘请他继续担任太极课的老师。

早8点,杨国瑜先生会准时出现在某IT公司上班;晚18点,他又会出现在米格罗学校的教室,教授几个小时的太极课。如此周而复始,就这样他坚持了多年。

谁不佩服他的精力,一个六十多岁的人,每天还要工作至少10小时。这都是缘于太极,太极让他与大病绝缘,让他精力充沛,让他在异国的土地瑞士,依然时刻吸收着来自遥远故国的养分。

与功夫结缘

杨国瑜从14岁开始习拳,最早是北派少林拳,追随一位颇有造诣的老师练螳螂门。他25岁从台湾来到瑞士,想继续在弗里堡练拳,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我1970年秋来到瑞士,当时瑞士练太极的很少。西方人只认功夫,就是李小龙那种快打;其他中国的种种武术,他们都统称为Gong Fu”。

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着重于自己练习太极拳,并在81年被聘为米格罗(Migros)学校的太极老师。尽管深爱中国武术,且出身功夫世家,但在瑞士教授太极始终只是他的副业,“还是要养家糊口的”,他说。除了业余时间教太极,他大部分时间都要全职工作:“是太极给了我精力,不然下班还要再教3个小时的太极拳,而且都是低步子,没有时间休息,是盯不下来的”。

太极之争

在米格罗教授太极30年下来,不愉快的事情非常少,杨国瑜现也担任人民大学(Université populaire)的太极教师,且与2个学校的合作都非常愉快。但他也碰到过意见相左的学生。比如早年一位加拿大人,他批评说杨老师的太极和他之前的老师不一样,而且上太极课竟然不用中文、用法文。

杨老师对此太极的“学术之争”有些介怀:“太极的始祖是陈氏太极,但因比较复杂,所以传给外姓后,杨氏太极简化了一些,目前练杨氏太极的人最多”。“太极拳始终是一种拳法,每位老师根据其中对武术的应用多有改动。我教授的是103式,比较传统。我认为只要遵守杨式太极的基本规则,就可以被称之为杨式太极,不必太介意它的拳路”。这件事已过去了很多年,杨国瑜依然要认真地廓清其中的来龙去脉。

30年太极路

从81年开始,他就开始在米格罗学校教课,这在米格罗学校并不常见,因为这种以培养业余兴趣爱好为主的学校,无论学生还是老师,流动性都很大。今年米格罗学校校庆,米格罗杂志特地采访了这位老教师。记者也很好奇,30年过去,瑞士学习太极的学生有了哪些改变呢?

“每个班的情况都不同,但学生一直都是来自各个阶层的。早年我教课时,学生通常都是女性,清一色的娘子军。而近年越来越多的男士对太极拳也发生了兴趣,年轻人来参加太极拳和气功班的也日益增加,可见西方年轻人对我们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太极课的竞争

学生在增加,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以前在弗里堡,只有米格罗学校开设了太极课,而如今在弗里堡这座最多只有3万人的小城,随便就可以找到15家教授太极的、或公或私的学校。

面对竞争,杨国瑜多年的经验和资历起了作用。很多学生都追随他十几年,最久的一个,几乎20多年。老学生的口碑,是他在竞争上的主要优势。很多年轻人学习太极也是因为好奇,但杨国瑜说:“太极对电脑病等很多现代病确实很有作用,颈椎、腰椎,肩,都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促进心肺活动,降低血压”。再加上中国热,这就难怪太极、功夫班如雨后春笋般在瑞士冒出来了。

除他以外,米格罗学校还有几位太极老师,但老师间的竞争并不激烈。杨国瑜既不想像其他老师那样另立门户,也不想接过多的班。如果有邀请,他有时会让给自己的学生。“开学校很麻烦”,他说:“所以我宁可在米格罗任教,尽管这里比较清贫”。

太极是文化的载体

太极是一种运动,但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来自中国的东方文化。在不经意间,杨国瑜传授着太极,也在传扬着中国文化。他经常讲,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取法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向西方人那样要征服自然。”

这点很容易让热爱环保、身体力行的瑞士人接受。但这也陷入了在西方宣传东方文化的一个尴尬境地,“谦逊、尊重大自然,”这些传统美德现在在哪里受到重视呢?

杨国瑜不喜欢西方人戴着有色眼睛看中国,总是处处有机会就宣传、维护中国,特别在08年,他与不少人展开了关于西藏的辩论,差点伤了和气。他希望尽可能地消除西方人对中国、对中国文化、对太极的误解:“很多年轻人觉得太极软绵绵的,其实太极也可以快,而且并不枯燥。你打出一个动作,要和呼吸运气相配合,要想、要做的多了。做完一套,等于主动进行了一次全身按摩,放松、轻松”。

自从14岁毫无理由地爱上中国拳法,杨国瑜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中国功夫。如今65岁的他,依然深爱着太极,谈起它来眉飞色舞,还不时起身演练一番,“太极是养生之术、是运动、是技艺,也是艺术,”他感慨地赞美着这一来自中国的古老文化。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宋婷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

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起源众说纷纭:

民间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南宋或元末明初时期的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说法。

戚继光的32势长拳理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张三丰道家理论等都在太极拳中有体现。

太极拳的定名、成型、传播靠的是杨露禅。

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太极拳由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陈长兴传给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而后社会依次出现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太极拳流派。

目前流传的陈式太极拳为人所知则是20世纪20年代的事情,而这个陈式太极拳和陈长兴传给杨露禅的是否一致,以及陈长兴后陈家沟武术传承则是一件悬案。

陈氏十四世的陈长兴,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再树里程碑。他将陈王廷编的一至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成为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后人称之为“老架”。

他还大胆地打破门规限制,拳传外姓,收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杨露禅为徒。杨露禅艺成回乡后,后到达北京,经历了一段“闯天下、打天下”的传奇经历,并担当骑营总教习。杨氏祖孙三代在北京与人交手无数,授徒广众,流传甚广。其拳架在不断的实践中日臻完善,最后由杨澄甫定型,成为目前流行最广的杨式太极拳。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