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国酒店高管瑞士“取经”

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日组织中国黑龙江省四、五星级酒店高管,让他们在最负盛名的酒店管理之国-瑞士,与同行面对面地交流。 zVg

瑞士人引以为傲的空中缆车、阿尔卑斯山麓的温泉浴场、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下衍生出的体育旅游产品、不假人工雕琢的自然公园……瑞士的亮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酒店业高管前来求取“真经”。

近日,24位来自中国旅游业及酒店行业的企业家远赴重洋,来到瑞士求学访问。在为期三周的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瑞士各大特色景区,然而最吸引他们眼球的不是宏峰雪山,也并非名店血拼,而是入住的各家酒店。

“醉翁之意不在景”的中国游客

“您这家酒店在投资残疾人轮椅通道、房间及拆除不利于残疾人通行的建筑障碍上,投资总额大概有多少?”“中国和瑞士客人在房间的朝向和位置上各有什么侧重点吗?”“您这里晚间无人服务是怎么运作的?”“每年的入住盈利和餐饮盈利各占多少?” ……眼前这群黑发黄肤的东方旅行团似乎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与瑞士的崇山峻岭、田园牧歌相比,他们更喜欢穿梭于酒店内部厅堂,对种种细节再三琢磨。而和普通中国游客不同的是,他们一刻不忍离手的不是相机,而是纸笔。

这支中国旅行团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其成员主要来自黑龙江省四、五星级酒店的高管,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民营酒店。他们醉翁之意不在观景,而在“取经”。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获批的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黑龙江五大连池经营着一家四星级“银池大酒店”的谷臣早就对瑞士酒店管理心生向往:“瑞士酒店行业的整体商业文化特别开放,无论是经营者还是评估融资专家,一点都没有‘同行莫入、谢绝参观’的概念,留宿率、运营盈利、投资成本完全向我们公开,这还让我挺吃惊的。”

此次赴瑞,由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组织。该院同中国的各项合作有二十多年历史,为此,学院院长鲁迪·努奇(Ruedi Nützi)教授获得了中国为外国专家颁发的中国政府友谊奖。该学院与黑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于2012年签署了一项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约定该学院将部署本校师资力量,动员瑞士各行各业民间精英,为黑龙江省500余名来自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高管进行扶植培训,并探索双方在相应领域的深度合作。迄今,已有近400名黑龙江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亲赴瑞士参加了培训课程,主题涵盖乳制品行业、绿色食品行业、科技创新等领域。而此次培训,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则专门组织了24位管理着两三百名员工的四、五星级酒店高管,让他们在最负盛名的酒店管理之国-瑞士,得以与同行面对面地交流。

中国未来的滑雪旅游

“实际上,瑞士和黑龙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旅游产品之一滑雪业,”姜道君目前在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滑雪旅游度假区亚布力担任广电国际酒店总经理,他管理的酒店拥有152个房间、300余张床位,仅2015年冬季就接待客人30万人次。

“随着去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未来滑雪旅游在中国的提升空间是非常大的。”据姜道君介绍,无论是北京还是冬奥会联办城市河北省张家口,从山体资源的高度坡度、雪道长度、雪的质量来看,东北地区都略胜一筹。而这次来瑞士走访,姜道君一路边走边问,无意中找到了新的思路:“瑞士有好的缆车制造商、滑雪装备、滑雪服生产商、 轧雪车和造雪机,但因为需求少、生产能力有限,目前几乎没有接到过成规模的国际订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的雪场管理经验,在中国打造全新的滑雪旅游产业链,让在林海雪原叱咤滑雪成为中国人热衷的运动。”

由组织方邀请的客座授课专家之一的瑞士库尔技术与经济学院教授Barbara Haller Rupf表示,此次中方学员最为关注的话题也集中于滑雪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领域,但在她看来:“中国旅游业和酒店业可以很快地适应国际标准,但要搭建起配套的硬件基础设施与服务,甚至员工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对中国来说相对较难。”

因此,姜道君打算这次回国后马上向省人社厅建议,针对东北地区的滑雪训练中心和滑雪旅游区管理人员组团来瑞士雪场参观,专门学习瑞士经营管理方式。“对我们这些做旅游酒店业的决策者来说,以前习惯了讲求速度和实效,瑞士人做事虽说速度很慢,但重在精细,服务品质高,这一点让我格外尊重。”

事实上,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也并非单向瑞士经验的输出,继对这些中小企业领军人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对瑞士企业文化形成认识之后,该学院计划在未来落实一批瑞士投资融资及产业项目向黑龙江省的逐步转化。此外,下一个“五年计划”已于今年5月在哈尔滨签订。

缺乏旅游推广的“洪荒之力”

据瑞士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大陆赴瑞游客留宿率与2015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4.35%。虽然自去年年底瑞士旅游局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中国地区旅游推广,甚至邀请明星黄轩担任中国地区形象代言人,然而这些在中国酒店从业者看来“最原始的旅游推广手段”收效甚微。

尽管游历过不少欧美国家,但这次游学,仍然让这些见惯了美景的旅游景区酒店高管们叹为观止。“在踏足瑞士之前,我们大多数人认为没必要专程来旅游,就途径此地买几把瑞士军刀、几块表就完事了。深入乡村城堡、绵延雪山、酿酒农庄一看才知道,哪是那么简单!瑞士这么好的山水、这么好的湖泊、这么好的牧场,都‘养在深闺人未识’,太可惜了!”一位女企业家感慨地说。

姜道君略带幽默地点评道:“对中国人来说,瑞士旅游市场还是一片‘洪荒之地’,但在旅游推广上,他们并没有使出‘洪荒之力’。”

瑞士的自然山水资源、乡村风貌、传统风土人情、以及偏僻农庄的旅游配套设施,在全球各国也可谓翘楚。但中国电视广告或者社交媒体上很少看到瑞士风景的宣传片,所以大部分中国游客只是跟团的“过路客”,不会驻足过夜或深度游。

在姜道君看来,症结在于:在对异国文化、消费习惯的理解、接纳和适应方面,瑞士旅游从业人员略逊色于中国同行。“中国大多数酒店开业之初,都会通过社交网络征集民间旅游达人或普通家庭前来进行免费试住体验,相当于口碑营销。瑞士旅游淡季入住率那么低,那么多闲置资产,为什么不联手旅游景点,针对中国目标市场开展一系列免费体验式活动呢?”这次学习培训,他也向不少瑞士酒店同行表达了他的想法,期冀能让更多中国人见证瑞士的美景。

参与培训的瑞方授课教师、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的张新华教授也表示:“瑞士酒店业需要对中国人的团体合群文化、人际传播方式、享受与节俭的观念差异加深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提高瑞士旅游吸引力。”

中国的酒店业应该从瑞士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欢迎您发表意见,请在下方留言。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