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上海、圣加仑学生交流多

St. Galler Tagblatt

瑞士的圣加仑,中国的上海,相差9000公里。圣加仑是一个秀美的老城,拥有7万市民;上海耸立着无数摩天大楼,拥有市民1800万。是什么将瑞士东部的文化中心和中国的工业重镇联系在一起?

数字上的差距有时并不比头脑中的差距来得更严重。为了逾越瑞中两种文化上障碍,瑞士圣加仑应用科技学校(FHS)和中国上海同济大学为同学们准备了相应的交流活动。

3名瑞士同学和3名中国学生共同参与了一个经济项目。今年3月,瑞士学生已经造访上海数日,如今来自中国的学生又将在圣加仑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访问。

中国人工作更努力

双方文化的不同在提第一个问题时就显现出来:瑞士同学首先回答了合作是否顺利的问题,而中国学生还礼貌地回避着。

“我们瑞士人办事比较规范化,”圣加仑应用科技学校的Patrick Glauser说:“中国人工作很努力”。来自上海的硕士生叶婷婷(音译)认为,瑞士人非常注重细节,但和在中国相比,用于脑力激荡、集思广益的时间比较少。

但双方的差异到底有多大呢?当双方学生各自为该项目列出10项重点时,差异显现了:10项中没有1项是重合的。但学生们很乐观,Patrick Glauser说:“合在一起才让这个项目独一无二,我们双方都可以从中受益”。

批评的艺术

FHS科技交流部的Peter Müller是该项目的创始人,他强调说:许多西方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发展并不好,因为他们不明白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未来的领导人能够敏感地认识到双方文化的差异,”他说。

这些差异包括,欧洲人的思考方式是严格地从A到B,而中国的做法则往往令外人困惑。西方人直接表达他们的意见,“而在中国,人们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丢面子”。所以批评在这里也成了一门艺术。

中国人非常勤奋:“他们工作起来很玩命儿,我们的学生要做好准备”。

忙中有乐

中国人事事力求完美的精神在同济大学国际办事处主任姚明(音译)身上得到了体现。对他来说,该项目就是要辛苦地劳动。为此他在上海的大学逾5万名学生中,只选择了3个最好的参加这一项目。“他们不会得到酬金,”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但赢得了一个未来”。

不过他手中可爱的数码相机泄露了秘密,他们还是有时间观光的:未来几天团队还将组织去Alpstein旅行并参观苏黎世湖。

这儿一切都那么干净

对这个中国团体来说,无论如何在瑞士东部的短暂停留有些像是休养。他们寄宿在参与项目的瑞士同学家中,并对由此展现的欧洲文化反应积极。

“瑞士是那么的干净、平和、宁静”,学生吴申徽(音译)说:“我从没睡得这么好过”。

两种文化,一个目标:让两国的学生通过合作在中国市场上迈出第一步。

瑞士与中国相距的,不仅是9000公里的空中距离,还有不同的思考方式。瑞士圣加仑应用科技学校(FHS)与中国上海同济大学两校的交流活动,正是为了促进两国的交流与理解,为今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及《圣加仑日报》(St. Galler Tagblatt),Markus Symank

2009年是瑞士圣加仑应用科技学校(FHS)与中国上海同济大学两校第2次举办类似的交流活动。

今年共有瑞中两国6名学生参与交流项目,该项目是为座落于苏黎世Stäfa的峰力听力集团进行顾问咨询。

圣加仑应用科技学校科技交流部的Peter Müller表示,该项目是对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次实践。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