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也許未來的中國國家主席就在我們的學生之列”

中瑞双边正式会面礼宾工作人员整理两国国旗。
鑑於對同中國合作的重新定位,瑞士外交部決定終止對一項中國高級官員赴瑞培訓項目的資助。這是教育層面人權對話的偃旗息鼓嗎?(Keystone / Adrian Bradshaw) Keystone / Adrian Bradshaw

2014年中國反腐戰役如火如荼,公費出國是整治重點之一。就在官員出境培訓項目一批批下馬的當口,瑞士洛桑大學卻成功承接了一份由中瑞政府共同出資、預算1500萬瑞郎的大合同 5年間,450名中國高級官員相繼來到洛桑,接受關於可持續發展人權反腐敗主題的跨學科培訓。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瑞士是中國官員境外培訓“最後的堡壘”,瑞士《時報》(Le Temps,法)外部链接曾經如此比喻。但這座僅存的“堡壘”也即將“陷落”:儘管中方希望繼續合作,瑞士外交部發展合作署表示不再向該項目注資-這意味著,課程將於2020年被劃上句號。

“這是中瑞關係的一聲驚雷,” 洛桑《24小時報》(24 Heures,法)外部链接形容道。

談人權,不談中國

“我們的課程是同中國高級行政官員和中共黨員建立對話的獨一無二的機會,無論是關於人權、環境污染及保護、工人權利、可持續經濟, 還是關於腐敗問題,” 洛桑大學繼續教育負責人,企業倫理學教授潘瀾拓(Guido Palazzo)日前接受瑞士《每日導報》(Tages Anzeiger,德)外部链接採訪時表示對項目的終止倍感遺憾。

潘教授親自為中國官員學生們講授《反腐敗》專題課、除此以外,培訓課題還包括《工廠裡的人權-企業的社會職責》、《可持續發展目標》、《瑞士如何進行政治決議》等。除了課堂教學,代表團也參觀企業、訪問行政機構。 “但我們不會去最高級的飯店用餐,”瑞方負責人Isabelle Chappuis在項目啟動時曾對瑞媒表示。

除了課程設置涉及諸多“敏感”主題之外,學員級別之高也是洛桑大學此項培訓計劃的與眾不同之處。副省長、市長、軍隊幹部…… “也許未來的中國主席就在我們的學生之列,” Chappuis在同一採訪中說道。

既然級別如此之高,代表團成員需要迴避瑞士媒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過私下里、課堂上,學員們對很多話題並非諱莫如深。 “學員們願意就敏感問題發言。當然我們還是要注意不對他們的國家品頭論足。我們通常以其他國家為例來闡述,並留給學員自己下結論的空間,” 潘瀾拓向瑞士資訊swissinfo.ch透露,“近幾年,我們在合作中也感受到一些變化。比如,中方關於’我們能帶中國培訓團訪問哪些地點’的規定越來越嚴格。”

不存在政治原因

中瑞可持續發展管理培訓計劃

發展合作署25年前開始資助“中瑞可持續發展管理培訓計劃”(Sino-Swiss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洛桑大學的培訓項目是該計劃的最後一部分。

自2014年課程開始至今,洛桑大學已經接待了450名中國學生。由中國組織部指派的學員年齡平均40-50歲,為仕途上升期的官員。每期學員代表團由20-25人組成,在洛桑接受為期3週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可持續發展是培訓著重主題。課程由英語授課,由翻譯輔助交流。

該項目第一至第四階段的培訓課程由日內瓦及聖加侖大學承接。

最終,培訓項目還是走到了尾聲。不是中方提出終止,而是瑞方決定不再繼續資助。這一決定是否出於某些政治考量?

“我們定期重新評估合作項目-(終止對此培訓項目的資助) 這裡沒有任何不尋常之處,” 瑞士外交部發展合作署發言人Noémie Charton向瑞士資訊swissinfo.ch解釋道。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向中國駐瑞士使館徵詢了對該項目的評價,以及對瑞方終止合作的看法,後者在書面回答中寫道:“我館沒有具體參與此合作項目,因此沒有更多細節可提供。一項合同中止或延長均屬正常,現有(瑞士)媒體炒作此事。”

25年來,發展合作署一直在資助“中瑞可持續發展管理培訓計劃”,洛桑大學承辦的培訓是該計劃的最後部分,最初計劃在2014-2017年期間接收600名中國培訓官員。

瑞士外交部和中國政府各提供770萬瑞郎資金(用於課程、食宿、差旅等各項支出)支持該階段培訓。由於預算盈餘,課程延續至2020年。 “鑑於我們將同中國的合作重新定位於‘側重發展政策對話’,發展合作署去年決定在項目第五階段完成後便終止對其資助,”Charton具體道。

“我認為,這純粹是一個預算層面的決定,” 潘瀾拓教授同樣回應說,“未來,我們會嘗試與其他合作夥伴繼續將該計劃開展下去。但這並非易事,因為對於我們的中國搭檔來說,瑞士政府的參與至關重要。”

(Jessica Davis Plüss 提供信息支持), 瑞士資訊swissinfo.ch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