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中立:一项基本原则

瑞士的中立 imagepoint

瑞士是中立国家。中立是瑞士外交政策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中立意味着一个国家对武装冲突的远离。但这并不妨碍瑞士在战争或冲突的情况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中立成为瑞士的传统始于1516年。就在1515年瑞士的老联邦还以主动的姿态参与了最后一次武装冲突。但在那场马里尼亚诺(Marignano)战役中,法国人取得了胜利,瑞士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果。

在经历了这场战役一年之后,瑞士当时的联邦决定和法国建立一条通向和平之路。如今看来,这正是瑞士中立的开端。

瑞士与法国达成协议,未来将通过仲裁法庭解决争端问题。以该协约为基础,瑞士之后的200多年内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外交政策。只有1798年,当法国军队一度占领瑞士时,瑞士才不得不被迫暂时放弃中立的态度。

1815年11月20日,欧洲列强在巴黎签订条约第一次正式承认了瑞士的中立性。当时诸强国奥地利、英国、葡萄牙、普鲁士和俄国对瑞士未来远离军事行动的态度表示尊重。列强还对瑞士的领土完整作出了保证。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中立权是国际法的内容之一。在1907年签署的海牙(Haager)公约中,中立国的权利和地位首次得到了书面确认。中立国的义务不仅包括不得参与战争,也包括保障自身防卫。

中立国的权利包括保持其领土的完整。中立在瑞士宪法中并没有被确立为国家的目标,但是却被看作联邦大会的任务之一:联邦大会负责制定保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独立、维护中立政策的措施。

长久的、主动的武装中立

在历史的变迁中,瑞士的中立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面对国际争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问题便是:瑞士该如何自处。在具体的情形下,主动的武装中立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加入了国际联盟,甚至对实施经济制裁也做好了准备。二战初期瑞士对军队进行了动员,显示出准备为保护领土决战的气势,并以此强调了“武装中立”的含义。

变化中的中立

二战后瑞士联邦委员会将中立的含义扩大到国际援助,这意味着,瑞士将参与国外的保卫和平运动。因此1953年瑞士担当了监督南北朝鲜停火协议执行情况的工作。冷战结束后,鉴于外交与安全的政治形势已发生变化,联邦委员会又对中立的定义进行了补充。

瑞士对“合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强调。联邦委员会认为,瑞士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这一军事联盟倡导的“和平伙伴关系”下所进行的一系列行动,与瑞士的中立传统并不矛盾,“因为瑞士并不必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且没有对争端进行军事援助的义务。”

联邦委员会认为,“只要欧盟不向所有成员国提出要求互相提供军事援助的义务”,瑞士加入欧盟便与瑞士的政治中立并无冲突。瑞士自己做出了中立的抉择,因此瑞士也可以选择放弃中立的态度。在这种意义上,中立应该被定义为“长久”,而不是“永久”。

以联合国为标准

自1991年始,联邦委员会必须对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的冲突做出分别判断: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家,究竟允许参与多少国际事务。

瑞士应该支持经济制裁,还是提供越境飞行权,是否允许部队人员出于维护和平的目的进入争端领土?为回答这样的问题,联合国的态度是瑞士作出判断的中心标尺。

只要是没有联合国授权的军事行动,如1999年反对前南斯拉夫的行动,瑞士便严格地保持中立。这意味着:不开放战斗机的越境飞行权。但允许参与人道主义行动。

瑞士可以对联合国授权的行动开放其过境权,但只针对人道主义援助,武力行动则不在此列。
对制裁也是如此,只有当联合国提出实施禁运,如对1991年的伊拉克,瑞士才会参与行动。

1516年瑞士联邦在马里尼亚诺(Marignano)一役中战败后,瑞士便从事实上开始了中立。

瑞士的中立在1815年的巴黎条约上得到正式确认。

作为一个中立国家,瑞士持有的是武装中立的原则。

中立并不妨碍瑞士在国际战争及冲突中实施人道主义援助。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