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家财万贯的傲娇瑞士,一贫如洗的奥运军团

奥运赛场上的获胜者,需要历经多年挥汗如雨的训练方能金牌加身,其间外界的财力支持无疑形成了有力的后盾。反观瑞士运动员,却往往入不敷出,靠着微薄的个人积蓄赖以为生。(SRF, 瑞士资讯swissinfo.ch)

在本届里约奥运会中,瑞士女选手海蒂·迪特尔姆(Heidi Diethelm)在女子25米手枪射击项目中斩获铜牌。回首往昔,为了追逐她的奥运梦,迪特尔姆几乎拿出了全部个人积蓄,在贫困线的边缘挣扎至今。

就在距离这届奥运会的两年之前,这位已为人母、且年近五旬的女选手,不得不辞掉了赖以谋生的工作,仅依靠积蓄踏上了枯燥而艰苦的训练征程。在此期间,一笔并不丰裕的5万至7.5万瑞郎的赞助费,是她所能获得的全部外来资金,而且这笔钱作为指定用途补助金只能用于她的个人训练、参加比赛及训练团队支出,而不能挪作家庭或个人日常生活开支。

马里奥·杰尔也有一段相似的经历。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帅小伙儿在本届奥运会上将男子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的金牌收入囊中。但就在拿到冠军之前,他和他的队友们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杰尔说,他们的拮据得归咎于瑞士的运动成绩奖励制度。

瑞士奥组委不仅是瑞士国家奥委会,而且它也是以推动各种奥运及非奥运项目为主旨的瑞士各大体育协会的管理总部。据该组织的负责人罗杰·施耐格(Roger Schnegg)介绍,除了极个别例外,大多数年轻运动员只能在家人的资助下精打细算,勉强维持生计。

一份于2013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近乎一半的瑞士体育届精英每年的收入仅维持在1.4万瑞郎(约9.6万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远远低于该国人均年收入2.64万瑞郎的贫困线标准,和人均国民收入7,73万瑞郎相比,更显得相形见绌。此外,这份由瑞士联邦马格林根体育学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Sports Magglingen)撰写的报告强调,实际上,这些入不敷出的运动员群体中的近一百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运动天赋来谋生。

面对瑞士广播电台SRF的镜头时,施耐格表示,瑞士是否需要在培养金字塔顶端的运动员方面投入更多资金,这是个政治议题。而这一颇具争议的话题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议会讨论流程。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