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冒险家即将穿越北极

带点儿什么穿越北极呢? visualimpact.ch/Thomas Ulrich

拖着汽车轮胎爬瑞士的山,能为从西伯利亚出发,徒步穿越北极去加拿大做体能准备吗?托马斯·乌尔里希(Thomas Ulrich)相信这可以。他想成为第一个独自完成这段旅程的人。

乌尔里希正站在可以俯瞰因特拉肯的山上,背后拖着几个轮胎,用绳子系在护腰上,在他朝山顶飞奔时,轮胎时不时被岩石绊住,不停地弹起又落下。这是他的训练项目之一,2006年的尝试失败之后,他准备再作一次冲刺。在那次短命的尝试中,他在一块浮冰上被困了三天三夜后才遇救。

“在北极海冰上不断被困是很正常的,那正可以锻练你身体的适应能力,这是模拟海冰相当好的训练,”他解释说,一边喘口气,准备继续攀登陡峭的山坡。

乌尔里希正在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展示自己的体能训练技巧,他的身体即将面对的:是在零下45度低温环境下,拖着满载装备与给养、共重180公斤的两个雪橇,全程2000公里的跋涉。

这次的远征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味道。乌尔里希的“储藏室”都已打在筏子上了,里面是他自己的发明和成套的工具-15种不同类型的睡袋,各种大小的皮艇,塞满包裹、短袜和工具的木制抽屉。他很想一件件细细解释,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似乎觉得需要向自己证明些什么。

然而当我们讨论起北极,或者走在他家附近的山上时,他显得更加开心,也对即将来临的任务充满信心。

他是一位冒险家,一位探索者。“我从未做过正常的工作,我当过登山向导,跟直升机打过交道,做过摄影师……”是在他开始靠摄影谋生时,填满他闲暇时间的对高山冒险的热爱,变成了一份全职工作。

2003年他和同样爱冒险的伙伴布尔格·奥斯兰(Boerge Ousland)一道,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穿越南巴塔哥尼亚冰盖,他还做过从北极点到法兰士约瑟夫地的远征。

他首次尝试独自穿越北极是在2006年,但在直升机把他降落在冰面上不久,就刮起了一场暴风雪,这意味着他根本就没办法启程。

他困在暴风雪中,不得不呼叫远在陆地上的远征经理汉斯·阿姆比尔(Hans Ambühl),派直升机来救他。

乌尔里希回到家时深感沮丧和泄气,但至少还活着。他决定再试一次,今年4月他感到自己终于准备好了。他会作为向导带一个8人的远征队,走100公里到北极点。

到达那里以后,他将自己继续行走35-40天,前往加拿大海岸线,这一半的独行旅程他会滑雪或步行走完,到2016年,他还准备再独立完成全程。

乌尔里希觉得,他上次失败的挑战输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于经费限制,他在被直升机送到起点后就让其返回,没能确保他得以出发,并顺利度过旅途中最棘手的部分。

尽管为了能够支付独立的费用,他已将行程推迟一年,但这一次,他想要保证自己可以在正确的时刻出发。他感到自己被北极深深吸引,很想完成已经开始的尝试。

做好准备

这次远征还要顾及另外两项较为实际的工作:一是设备要他亲手参与开发、度身定做;二是从体能上和心理上进行艰苦训练、为远行做好锻炼。

swissinfo.ch

帮助乌尔里希坚持下来的一个灵感来源,是挪威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Fridtjof Nansen)的照片,乌尔里希的办公室兼储藏室的墙上就挂了好几幅。

他曾追随过1893年南森前往法兰士约瑟夫地旷世之旅的脚踪,那条路线比以往的还要更加接近北极,但这意味着那些挪威人在冰洞中等了7个漫长冬月,才得以继续返回文明世界的旅程。

“从他们(早期探险家)身上你能学到很多东西。这不是说我们样样事都比他们干得好。有时我们计划得不够认真,因为我们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乌尔里希说道。

做好准备再次尝试,决定风险与承诺是否值得,为此他付出了很多东西。现在的乌尔里希已经离婚,他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对他的梦想给最亲近的人造成的影响做出评价。

相关内容

乌尔里希将足蹬特制滑雪板在冰封的地面上行进,现在他拖轮胎的训练技巧,是要让他的身体习惯拖着给养前行。

在比尔应用技术大学(Biel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和某德国皮筏制造商的帮助下,他设计了自己的雪橇,用来在冰面和水面上拖着给养前进。雪橇的材质是聚乙烯,它看起来很像个非常平滑的独木舟。

“筏子不但不能自己倾斜,还要尽可能轻便,这可至关重要,”乌尔里希指出:“在寒冷气温中它能顺畅滑行,而且几乎百撞不碎。”

他会带两个绑在一起的筏子,这样可以平衡分配重量,可控性与操作性都能加强。

对付北极熊

“如果在睡觉的时候北极熊走过来,那么最好是穿着裤子,”乌尔里希在解释晚上会穿什么睡时大笑着说道。

虽然在谈到遭遇熊的可能时他还不忘开玩笑,但他对这种情况持非常严肃的态度,他有不少办法可以使用,除非到万不得已,他才会用手边的步枪鸣枪,向熊发出最后警告。

相关内容

乌尔里希给自己的挑战,已经不再是成为第一个独自穿越北极的人。这次远征成了他的个人使命,想知道当自己下定决心后到底能成就什么,也许他还想最终证明,2006年那次几乎令他送命的经历还是值得的。

北极生活

带足正确的装备与食物是极其重要的事。乌尔里希和他的小组发明了一种香肠形的塑料小袋,内装一顿饭的量。早饭是燕麦粥、坚果、水果干、奶粉和糖,中饭也差不多,不过加了干肉和巧克力。为了保持体脂,他的每顿饭里会加橄榄油或者化开的黄油。整个行程中他将消耗掉20公斤燕麦片和14升橄榄油。

他的晚饭则是土豆泥加另一种干肉,煮饭炉固定在一个碳板上,他一边支帐篷一边可以烧饭。用来化雪烧饭的燃料是他携带的最重的物品之一。

远征期间他每天要走9小时的路。早晨他将用两小时来准备-给设备打包、吃饭,再向正确的方向进发。

如果他必须渡水,那么会穿上像防水服的特制泳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的水面变得越来越宽阔。乌尔里希会在衣服外面直接套上泳衣,陆地气温为零下25度,可水温为零下3度,相比之下水里倒显得更暖和。

每天早晚及休息间歇他会查看GPS,以了解自己是否偏离方向。其余时候的定向则通过观察太阳、周遭的环境等,甚至要“凭感觉”。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