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卢塞恩与冷战说再见

Keystone

“山中之城”(Town in the Mountain)活动已经在瑞士中部展开,在拆除庞大的民防设施之前,还可以给人们一个参观它的机会。

太阳山隧道的最初修建目的是在战事发生时,为2万人提供藏身之所,很快它将被改建成公路隧道。

民防部门越来越关心自然灾害的威胁,这项决定无疑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卢塞恩(Luzern)的太阳山(Sonnenberg)隧道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防空洞,为在发生常规、化学或核战争时保护民众生命而建,它由两条隧道组成,每条都能容纳1万人。

隧道入口的大门位于连接欧洲南北的A2公路上,厚1.5米,重350吨。大门的独特设计令其可耐得住在距隧道1公里范围内1百万吨级的核弹爆炸威力。在两条隧道中间是个七层楼高的山洞,安置了一个指挥中心、一座带手术室的急救医院、一个电台和一些多用途室。

如果它真能运转,那将非常了不起。1987年进行过一次代号为“蚂蚁行动”的防空演习,以检验山中的防空洞是否能容纳城市的大部分人员,但大门未能正确关闭。由于缺乏资金,这个缺陷,以及其它的缺陷一直未能得以弥补。

2002年,卢塞恩政府决定拆除隧道的防御室,重修已有结构。大山洞仍将继续使用,但只作为容纳2千人的避难所。

问题

至少在最初,隧道似乎是一举多得的方案。上世纪60年代,卢塞恩市缺乏足够的防空设施。两条巨型隧道一下解决了这个问题-尽管这里只够容纳该市三分之一的人口。

但幸亏有公路和民防设施的联合修建项目,联邦政府的补贴不仅修成了公路隧道,还有这座耗资4千万瑞士法郎(合3.25千万美元)的防空洞。然而,让2万人前胸贴后背地挤在隧道里生活,当时的决策层显然忽视了由此产生的物流及心理方面的问题。

民防办公室信息主任Moritz Boschung告诉swissinfo:“在这种规模下,照顾民众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你要处理好这样大规模的人群,问题只会层出不穷。”今天,最大的防空洞最多只容纳2-3千人。

另一个因素在该项目的最终关闭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在2000年联邦安全报告中就有提到-已有巨大转变的政治形势以及大大减小的军事威胁。二战后,防空设施的修建者将重心放在战争时期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上。

Boschung表示:“但我们保证该设施也能耐得住自然灾害和其它紧急情况。例如在1999年,暴风雨造成瑞士南部某阿尔卑斯山区全面停电,居民回家很不安全,当时防空设施为他们提供了临时庇护。”

参观活动

如今在将其拆除前,公众终于有机会参观卢塞恩的太阳山隧道。今年九月,这里将组织参观、讨论等各种活动。除此之外,还会从东西方观点出发回顾冷战历史,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则将讨论新式武器所带来的真实的、与想像的威胁。

即使太阳山隧道被拆除,瑞士还有27万个其它防空设施。“现代化并安装有人工供氧设备的防空设施足以容下全国95%的人口”,Boschung告诉记者。这是个好消息,除非你在剩下的那5%之内,或者,大门没有关好。

swissinfo及通讯社

一旦发生极端恶劣天气状况或严重地震,国家警报中心会把瑞士气象台或瑞士地震服务中心发出的警报发送到受影响的州及军队、联邦警察局和其它相关机构。

然后由各州警察操作遍布国内的7750个报警器,将警报通知全国人民。

收到警报,民众应将电台调到瑞士广播公司的波段收听完整警告信息。

受瑞士联邦政体制约,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联邦政府机构只应起到支持作用。
国防办公室负责所有地面介入事务。
联邦水资源与地质办公室则负责预防工作。议会特别委员会的秘书处也设在这里。
该委员会集中各政府机构、研究人员、保险公司及其他专家以完成预防工作摘要。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