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这里公主做木工,超人当保姆

教室里学生举手
同所有其他进行着儿童社会化的地方一样,校园中也传递着某些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讯息。 ©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我上高中的时候,家政课只有女生才上,学补袜子、做饭什么的。”一位60来岁的瑞士太太回忆道。对于她邻家15岁的女儿来说,这有些不可思议:“我们每周两节家政课,男生女生一起做饭、打扫厨房、学装电灯泡。任何课程都没有男女之分,包括体育。”这样就实现了教育中的男女平等吗?没有。在国际女童日外部链接这一天,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您报道。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在瑞士,女孩男孩的个人发展轨迹至今深深地刻着性别差异的痕迹。义务教育后,瑞士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上的性别分水岭十分明显,女性倾向于选择工资较低、升职前景小的职业。而“女主内男主外”的传统家庭模式也依然显著。瑞士联邦统计局的数字(多语)外部链接显示:2018年,在有25岁以下子女的瑞士在职人员中,女性兼职工作的比例达到78.8%,而男性仅为11.7%。

这样的人生选择也许出于自愿,但很难说绝对自由、自主-因为无处不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我的一位女性亲戚女权意识很强,但她却总爱取笑自己的女儿说:‘你一上数学课,脑子里就只想着吃!’… 可能每个人潜意识里多少会存有一些性别偏见吧,无论主观意识如何,” 一位伯尔尼州的妈妈讲到,“我女儿8年级,最近数学成绩突然下降,但老师完全没有和我们就此沟通。我猜想,老师会不会也觉得女孩数学弱一点儿属于正常?”

教室里的男女有别

和所有其他实现儿童社会化的地方一样,校园里也传递着男女有别的信息。瑞士性别平等研究及培训机构“第二观测站”(le 2e observatoire)在对瑞士法语区四个州的小学进行了实地观察后发现, 老师在课堂上倾向于:

  • 给男孩儿更多发言的机会
  • 对男生吵闹的忍耐度更高
  • 课堂上叫男生名字的次数多于女生
  • 花在维持男生纪律上的时间多于女生
  • 等等

该机构在去年出版的一本性别平等问题教师手册(法)外部链接中写道 :“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对女生和男生有着不同的期待,并分别赋予她/他们某些性格特征。”

《平等学校》(L’école de l’égalité)项目由瑞士法语区各州性别平等办公室(法)外部链接联合运作,由沃州男女平等办公室牵头执行。

丛书一套四册,内容覆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第一册(1-4年级,4-8岁学生)发布于今年2月,后三册将于2020年初发行。

课堂上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常常存在于老师话语的潜台词中。“比如,当和学生谈到和家庭有关的事宜-诸如准备午饭或者请家长给学生带围裙来学校等等-的时候,老师会自然而然地提及‘你们的妈妈’,而不是‘你们的家长’ ”沃州男女平等办公室《平等学校》项目负责人Seema Ney说,“遣辞措意中暗藏着很多信息。” 

学知识,也学平等

校园里固然有性别不平等现象,但是学校更是让我们质疑这些性别不平等的地方。提高学生对性别刻板印象问题的敏感度、以求其能够识别并超越这些顽固观念正是《平等学校》(L’école de l’égalité,法)外部链接的主旨之一。这套性别平等主题的辅助教材为教师备课提供多学科的教学单元。“我们希望通过向老师提供易上手的教学素材,让他们发现,无论是在法语、数学、地理还是历史课上,都可以时不时引入关于性别平等问题的思考。” Ney女士介绍说。

相关内容

“亲爱的爷爷,我们学校正在准备期末化妆游街。主题是运动。我们班的女生都要化妆成舞蹈家,男生是足球运动员。你知道的,我热爱足球…… 但是我也不敢打扮成女球员……吻你!佐拉”《平等学校-第一册》(法)外部链接法语课的教学单元之一“我们来化妆”便围绕着这封信件展开。

通过阅读邮件并以爷爷的身份回复,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电邮的书写,而且要寻找答案:佐拉为什么感到沮丧?我应该给她怎样的建议?如果我是她,我会怎样做?

这样的课堂活动有益于帮助学生挣脱性别刻板印象的桎梏,Ney强调,其目的不是鼓励女孩儿都去扮成足球运动员,而是要让孩子明白,扮成舞者和球星都可以,只要不是为了迎合固有性别角色不得已做的选择。

操场上的不平等

爱足球的女生不只有化妆游街这一个烦恼,课间操场空间的分配也会让她们头疼。 “男生从来不让我们女生玩儿足球,我很生气,我其实挺喜欢踢足球的。关键是,他们占着大块操场,有时候还跑到球场外边来,结果我们女生活动的地方就更小了。” 一部名为《空间》(Espace)的微电影记录下一位9岁女孩的见证:

相关内容

很多时候,校园中的性别成见及不平等体现在男生和女生的互动之中。“第二观测站”也不约而同地在报告中写道:女生们倾向于在小场地活动,男生则较多会占据操场的中央地带,而且还会去侵占女女孩儿玩耍的空间。

“男孩儿、女孩儿都在为性别不平等付出着代价。”  Seema Ney,《平等学校》项目负责人

“操场往往被认为是学生的自由空间,老师不太会过问学生课间时在那里做什么,”Ney女士说,“但如果能够恰当介入,无疑会达成令所有学生都更满意的场地分配。” 《平等学校》提供的地理课教学单元之一“我的操场平面图”探讨的就是这一主题。

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们独立观察“课间操场上,谁在哪里做什么”,并将观察结果绘在平面图上(培养理解平面图的能力)。随后便是作品展示和讨论:为什么在有些空间,男生总是多于女生?是不是所有人都对此满意?是否应该做某些改变?

“老师都不用特别地去引导,孩子们自己就会各抒己见起来。”有过多年教学经验的Ney表示。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可以有效地让他们了解彼此和反思自己。

为了女孩儿,也为了男孩

其实,操场上不止男生不加女生踢足球,女生也不让男生跳皮筋。女孩儿受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男孩儿也一样。校园里,很多男生也在被迫接受某些标签或定义,比如,男孩儿必须有男子气概。对一些人来说这是很重的负担,如果不去迎合可能会遭到欺凌。

瑞士201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法)外部链接提到,男孩为选择“非典型职业”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比女孩更大。当女孩子有志从事战斗机飞行员或者消防员职业时,虽然让人惊异,但往往会被赞许为凤毛麟角,女中豪杰。但若是男性做幼教、护士或者花艺师,则容易被贴上 “缺乏阳刚之气”或者“事业无成”的标签。

在瑞士,大部分年轻人在15岁之前就要选择职业培训方向。对于渴望被同伴接受,敏感于性别归属的少男少女来说,不去迎合社会对两性角色的固化定义谈何容易。因此,在儿时就建立他们对性别固见的识别能力和抵抗力尤为重要。

在“平等学校”里,公主做木工,超人当保姆。自然课上,孩子们会学到“企鹅丈夫负责孵蛋,企鹅太太外出觅食”;数学课上,孩子们要帮助爱做模型的女孩儿罗丝清点工具数量,帮花艺师奥斯卡计算花束的销量;音乐课上,孩子们将放声歌唱:“小花想当工程师,阿玛做职业球员,亚瑟想成为裁缝,弗洛朗爱做幼教。”

“男孩儿、女孩儿都在为性别不平等付出着代价,” Ney说,“而我们教材设计的宗旨正是促进学校里男女生之间更好的平等。而更好的平等不仅有益于女孩儿,也有益于男孩儿。” 

刻板印象:对于人、事、物的、先入为主的固定认识。对自己团体之外人群之性格所持有的某种不变通的信念以及对其身份的过度泛化或简化行为。

性别刻板印象:对不同性别以及两性之间的社会及地位差异抱有的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以显性或隐形的信息为媒介潜入人心。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表现在两性在所有公共或私人领域享有同样的可见度、权力、责任和参与度。此外,男女平等要求赋予两性在资源获取和分配上的同等权利并接受及肯定两性间的互补性以及社会角色的多样性。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