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新式”殡葬礼仪之邦

Keystone/Martin Rütschi

瑞士并不禁止人们把骨灰撒在大自然中,因而许多家庭都会这么做。随着新宗教形式的到来,仪式变得更加五花八门。专家警告说,这些仪式并不都合时宜。

“如今选择土葬和在葬礼后去墓地几乎成了标新立异,”洛桑大学神学与宗教科学系助教克莱儿·克利瓦(Claire Clivaz)的这句笑话其实只能算半个,却也道出了告别亲人与追求新意-有时甚至过于刻意-的方法之多。

墓地早已不再是唯一的“最后的安息之所”。把骨灰撒进大自然或假日别墅、将骨灰盒埋入森林,甚至把骨灰制成钻石-人们似乎有着无穷的选择。

“在选择火葬的情况中,大约有20%的骨灰是被撒进大自然的,”洛桑殡仪馆馆长埃德蒙·皮泰(Edmond Pittet)解释:“这对环境不会有影响,因为现在的骨灰粉末处理得特别细。”

卢塞恩大学宗教研究中心(ZRF)协调员安德烈亚斯·腾格-扎内蒂(Andreas Tunger-Zanetti)透露,瑞士不仅是少数给予亡者亲友很大祭奠自由的欧洲国家,还以愈80%的火葬率,与捷克一起并列欧洲之最。

新宗教形式

这一自由也许可以解释瑞士在对待非传统信仰仪式时所表现出的相对善意。“尤其是移民推动着社会的演化,”基于日内瓦的跨州信仰信息中心(CIC)研究员朱莉·蒙当栋(Julie Montandon)指出。其结果便是-信仰状况不断演化,新的礼仪频繁出现。

这位宗教社会学家举了来自日本的“崇教真光”群体的例子,这种宗教形式在全世界共有80万信徒,其中350人在瑞士。它的仪式“接近仙道教和佛教,还带有日本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但也并不仅限于此。这首先是一种自称为‘试验性’的群体”,蒙当栋分析道。

例外的是,那些不被瑞士承认的宗教仪式需要申请一个官方批准函。卢塞恩市(Lucerne)刚刚接受了一种经过修改的印度教殡葬仪式。从6月起,印度教信徒可以把他们过世亲属的骨灰撒进罗伊斯河(Reuss)。而伯尔尼或苏黎世等其它城市则已经允许这种做法。

“可是许多选择在瑞士进行仪式的印度教徒都特别担心违法或被人误解,”卢塞恩印度祭司Saseetharen Ramakrishna Sarma解释说:“现在很多印度教徒为了能完整地进行仪式而决定回国。这么做并不简单,也特别花钱。”

“被骨灰惊吓”

克利瓦强调:“允许每一位本国居民实现自己的意愿,令其能‘放心过世’,这点很重要。因此应该允许印度教徒按他们的传统方式祭奠。”

在她看来,当人们忘记“我们共享同一种文化-在个体认识之外,还背负着同一种能在丧事等危机时刻把我们凝聚在一起的集体文化遗产”之时,就可能出问题。一旦忘记这一点,例如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躯体的重要性,那么可能会造成悲剧。

“作为牧师,我碰到过许多因骨灰‘受惊吓’的人,用这个词一点也不过分,”这位助教提到:“有位16岁女孩说什么也不愿回她家的山中木屋,因为那儿的花园里撒上了她祖父与叔父的骨灰,让她觉得那儿在‘闹鬼’。我还能想到许多在烟囱或衣柜里收藏亲友骨灰盒的人家,对亡者的哀悼怎么也结束不了…”

寻求墓地之外的葬礼,必然性地造成传统教会的排斥,即使后者也应被置于当前宗教与社会渐行渐远的大环境下来看待。“如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既不要牧师也不要神父,而是选择世俗服务,由朋友或外人来主持,”皮泰确认:“还有极少数人根本不做任何仪式。”

被教会排斥与遗弃

传统教会不再“垄断”葬礼市场,司仪儒利安·阿贝格伦·维拉齐(Julien Abegglen Verazzi)介绍。从事这种来自盎格鲁-撒克逊世界的新职业人,会伴随人们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他指出:“教会适合大多数人的需要,但也将很多人排除在外。”

阿贝格伦列举了几个例子-离婚者、改信其它宗教者,和与有其它文化背景者结婚的人。这类人过世时,天主教或传统的新教仪式是他们的亲友所不能想象的。

即便弗里堡大学牧灵神学、教牧学和讲经学教授弗朗索瓦-泽维尔·阿姆赫特(François-Xavier Amherdt)承认“需求的风化”,也认为该就事论事地看待:“在‘历史性教会’提供的各种人生大事纪念仪式中,当今人们最常求助于教会的,无疑还是葬礼。”

“因此教会会被‘要求’更新语言与主持方式,”这位教授继续说道:“与此同时还要不断从基督教传统及信条中汲取财富。神父和牧师们都愿意尝试各种新的形式”,况且“如果运用得当,天主教和新教的仪式都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无论是否经过教会祝圣,这些“司仪”都会与亡者亲属大量接触,让他们有机会决定所采纳的仪式。至于克利瓦,她表示:“那些广为人知的形式,像是在坟上献花、向棺木上扔一把土,会让我们心安。其它的文化也深知这一点,常常比我们了解还深。”

根据最近的国家宗教群体研究项目最终报告,瑞士共有5734个宗教团体,相当于每1万名居民中有7.5个。

这些团体中一半都是法定或被承认的基督教团体,其它部分则为不被承认的基督教信仰或非基督教信仰。

要了解全国人口的宗教比例,需参考2000年的联邦普查数据。

2010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有38.8%自称信奉天主教,30.9%信奉新教。第三个数字,即20.1%,为无神论者所占的比例,而在2000年联邦普查时,该比例还只有11.11%。之后为穆斯林人口,占总人口的4.5%。犹太教徒的比例仅为0.2%。在这次普查中,没有针对印度教的数据。

与别国不同,瑞士没有对亡者骨灰处理方式的法律规定,hommages.ch网指出。人们可以将骨灰保存在家里、撒进或埋葬在大自然中,只要这不是第三者的私有地产。

此外有十几个行政区和一些个人提出限期租用树木,让亡者亲属能在树下埋葬骨灰盒。如汝拉州(Jura)的格劳维利耶纪念森林(Forêt du Souvenir de Glovelier)就允许这么做。

苏黎世就是最早采纳这种做法的城市之一。自本世纪初起,该市近郊的两个墓地森林里就有供埋葬多个骨灰盒的“共用”树,和租期30年的家族树。那里不能点蜡烛,也不能挂铭牌。

在允许印度教徒(估计瑞士约有4万名)把亡者骨灰撒进罗伊斯河之前,卢塞恩市政府曾咨询过更正教与天主教教会,两者都表示了同意。

州环境与能源局确认这不会危害到水质,但作了象征性的限制,即每年的仪式最多不可超过20个。该市估计,每年的印度教葬礼数量大约在5-10个之间。

“与所有适应新国家的移民一样,让印度教徒在适应本地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能保持他们的宗教信仰,这很重要,”卢塞恩大学宗教科学研讨会总监马丁·鲍曼(Martin Baumann)解释。因此仪式时间得到缩短,许多活动在周末而非平时进行。

对卢塞恩移民融入负责人西比勒·施托尔茨(Sibylle Stolz)而言,“这意味着确保平等对待各宗教、认可它们的多样性。我们想告诉印度教徒‘你们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员’。通过明确宣布仪式的合法性,我们也向居民表明,这是件正常的事。”

(译自法文: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