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收养在瑞士

Historische Fotoaufnahme eines asiatischen Babys
这个照片上的孩子在等待收养,孩子的照片放在伯尔尼城市档案馆办公室桌子上。 Peter Klaunzer/Keystone

曾经的收养热在瑞士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的瑞士人很少再收养孩子。这里面的原因众多。

飞机上都是孩子,伊莲娜、汤姆和莱阿还能回忆起来,而对于米拉(以上均为化名)来说,当时还太小,没有记忆。这四个孩子在上世纪70年代从韩国飞往瑞士,等待他们的是准备收养他们的瑞士父母。他们的生身父母没有能力或者不再想抚养他们。

那个时期,约1200名韩国孩子被瑞士人收养,如今这些“孩子”中的一些还会在一个名为Dongari外部链接的协会见面,在那里交流心得。伊莲娜、汤姆、莱阿和米拉都是这个协会的成员,他们愿意为瑞士资讯swissinfo.ch讲讲他们被收养的经历。

尽管他们都有各自痛苦的经历(参阅下面介绍),但是他们依然能够凑在一起开心地笑。比如,当他们讲述自己在韩国的旅游经历时,就常常会找到共鸣。

相关内容
Drei Frauen und ein Mann sitzen auf einer Treppe

相关内容

四个从韩国收养到瑞士的孩子

此内容发布于 伊莲娜、汤姆、莱阿和米拉(全部化名)就是那个时期被瑞士人收养的孩子,他们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愿意向瑞士资讯s…

更多阅览 四个从韩国收养到瑞士的孩子

“我不觉得自己很韩国,我是瑞士人,我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韩国人总是爱绕弯子,再加上那种大男子主义,真让人受不了……”其他人听了大笑不止,他们很明显知道米拉在说什么。莱阿感同身受,补充说:“作为女人,在韩国完全没人把你当回事。”

Dongari协会的成立起源于一个悲伤的原因:在短期内发生了一系列自杀事件,当第四个来瑞士的韩国人自杀之后,1994年一位韩国牧师在瑞士成立了Dongari协会,这个协会得到韩国政府的支持。“能够感觉到,韩国政府的内疚,”米拉说。因为那个年代,韩国政府没有制定出社保计划,来帮助那些单身母亲和贫困家庭,而是把大批儿童送往国外,直至20世纪80年代。

瑞士人有钱从国外收养孩子

瑞士人不仅从韩国收养孩子,印度、斯里兰卡、哥伦比亚、罗马尼亚、俄罗斯、乌克兰、埃塞俄比亚的孩子都是瑞士人的收养对象。根据一位写过一本《关于收养》的瑞士记者Eric Breitinger-自己也是一位被收养的孩子-的说法,在过去的年月中,瑞士的收养现象相对比其他国家多。“从国外收养孩子需要钱,”这位记者说,而瑞士人有这个钱到国外去旅行,并在那里自己办理收养手续。

Eine junge, dunkelhäutige Frau im Dirndl.
这位瑞士著名的民族歌曲歌手Sarah-Jane1985年出生在印度,六个月大时被瑞士家长收养。 Keystone

Breitinger认为,瑞士人更愿意在国外收养孩子,是因为外国孩子更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生身父母必须放弃自己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贫困。而瑞士家长唯一要逾越的心理门槛是,因为外观的差异,不能隐瞒收养的事实,不告诉收养子女实情,在过去是很常见的事,现在不允许了。

被收养孩子的外国脸对他们来说也有可能是“弱势”。“许多瑞士人用笨拙的标准德语跟我讲话(许多瑞士人不习惯讲标准德语),因为他们以为我是外国人听不懂瑞士德语,”伊莲娜说:“我觉得这种感觉很不好。”而且后来瑞士流行一股“泰国风”—瑞士男性到泰国去娶回泰国老婆,伊莲娜还被当作泰国人在公众场合受到了调戏。后来情况就有所好转了。

“我在瑞士从未受到过歧视,”汤姆说:“亚洲人在瑞士形象不错,因为他们与瑞士人一样,准时、可靠、干净。”而他的朋友是从非洲来的,日子就比他难过多了。

只能在本国收养孩子

近些年来,瑞士收养政策逐步紧缩。《海牙协议》(Haager Übereinkommen外部链接)要求,被收养儿童只有在本国找不到收养家长时,才允许外国人收养,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给贩卖儿童的人贩子增加难度。瑞士2003年在该协议上签字,近些年,瑞士的收养案例呈逐年下降趋势:1980年1583位儿童在瑞士被收养,2016年降到了区区363人,尽管瑞士还有许多家庭期待收养孩子,但是联邦统计局的数据依然显示数字在下降,究其原因应该是瑞士法律的新规定及海牙协议的生效。

外部内容

Breitinger认为海牙协议从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只是担心特别贫困的、管理不善的国家是否能真正实施到实际中去,他说:“重要的是,那些没人要的孩子怎么办?政府和官方机构是否能真正照顾好他们,或者只是把他们扔到福利院?”

瑞士接收及收养儿童组织(Pach外部链接)也持同样论点:“海牙协议首先有着积极的意义,”该组织主席Karin Meierhofer外部链接说:“贩卖儿童的行径似乎可以受到牵制,”但是她也有同样的担忧,“在贫穷的国家,这些孩子可能会被随便送入一个毫无质量的孤儿院。”

外部内容

收养模式已过时?

不仅是因为海牙协议的原因,瑞士本国需要收养的孩子也在减少,现在瑞士德语区,每年需要收养的新生儿只有大约15名。其中原因其实应该是喜人的:现在瑞士只有少数年轻女性出于经济和社会窘迫状态,需要将孩子给人收养。大多数情况都是特别年轻而且有着异国文化根源的妈妈,会迫不得已放弃抚养自己的孩子,这是Pach组织公布的数据资料。而瑞士意大利语区提契诺州负责儿童收养的官方机构则表示,大多数在瑞士被放弃的孩子,不是出于社会原因。

Meierhofer相信,瑞士家庭收养孩子的情况还会继续减少,“现在有许多灵活的解决办法,比如取代收养建立‘照管’关系,这些措施大多以孩子的利益为重。”从孩子的角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那么那四个韩国孩子怎么看现在的收养政策?伊莲娜认为如果要收养最好从Baby开始,而不是像她一样等到6岁以后;米拉觉得照管家庭比收养好,因为照管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没有占有要求;而汤姆觉得收养很少会是件好事,“很多时候都要经历各种磨合。”

外部内容

瑞士的收养历史

早在19世纪,收养在瑞士非常普遍。从1912年起引进了新的民法,这种现象才有所变化。新法规定,可以违背家长的意愿将孩子从他们身边带(大多出于贫困或者家长的无能),因为收养对于官方是一个最简单的解决方法,给无法安置的孩子找到一个免费的安身之所。尤其是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瑞士几千名婚外孩子被送去收养(很多时候违背母亲的意愿)。目前瑞士还在就这个强制收养问题进行探索,但已经承认这是瑞士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自上世纪60年代末,避孕药的引进及对单身母亲鄙视观念的减少,再加上经济状况和社会救助机制的改观,瑞士需要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少了。后来想要收养孩子的家庭就开始往国外发展,到第三世界国家收养孩子,从1989年也向东欧发展。海牙协议将国外收养之风告一段落。如今“真正的”收养已寥寥无几,三分之二收养为所谓的“继子收养”,也就是丈夫收养妻子上段婚姻中的孩子。自2018年1月以来,在瑞士同性恋伴侣也可以收养一方前任的孩子。

(翻译:杨煦冬)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