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如何管理調皮搗蛋的孩子?

報告指出,儘管大多數幼兒園學生表現良好,但是課堂上搗亂的兒童數量有所增加
報告指出,儘管大多數幼兒園學生表現良好,但是課堂上搗亂的兒童數量有所增加 © Keystone / Christian Beutler

報導稱,瑞士教師們正忙於應付越來越多的搗亂學生,很多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不聽話,但是各方對於解決方法依然存在分歧。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大約十年前,瑞士開始推廣融合式(包容型)教學模式,導致許多有行為問題(如具有“特殊情感和社會需求”)的兒童進入一般學校,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在特需班或特教學校上課。

特殊需求教育

瑞士各州自主負責州內教育事務,2008年以來,瑞士法律規定各州有義務提供特需教育。由於每個州對特需教育的定義不同,因此在執行上存在差異。特需教育服務於各類身障兒童和學習困難兒童。此外,對於天才學生和不會說當地語言的學生,政府也會提供相應幫助。

+前往我們的“基礎知識”專欄,了解更多關於瑞士特殊需求教育的訊息

但是,最近有媒體質疑這個教學體系的有效性,該報導稱教師不得不應付在課堂上搗亂、亂扔家具和行為暴力的學生。

辯論重燃

瑞士《週日報》(SonntagsZeitung,德外部链接)上的一篇文章再次引發了有關辯論,該文章引用了在蘇黎世和附近城市溫特圖爾開展的一項研究,其結果顯示:校職人員認為五分之一的學生有行為問題(950名,佔被調查學校學生的22%)。這項研究涉及450名校職人員,其中包括250名教師。60%的任教老師表示,調皮的學生是他們最大的負擔。

研究組組長蘇黎世師範學院(英、德)外部链接特教學瑞拓·路德教授(Reto Luder,英、德)外部链接表示,最初發表於2018年的研究結果,並不能反映瑞士的整體情況,因為這項研究主要侷限於蘇黎世和溫特圖爾地區的學校。

“然而,這項研究結果與其他國際研究結果並行不悖,也充分反映了校內搗亂行為的現實狀況,”他在接受瑞士資訊swissinfo.ch採訪時表示。

任性的幼兒園孩子

《週日報》指出,其他州也反映過不少類似問題,很多甚至發生在幼兒園。報導援引了日內瓦州教育局尚未公佈的數據:4歲的孩子相比13-14歲的孩子更喜歡調皮搗蛋。包括巴塞爾市在內的其他州也反映過小學生的這類問題。

案例快覽:“菲利普”同學

在蘇黎世郊區的一所幼兒園內,4歲的菲利普(化名)過去常常無視或違抗老師的要求。他的前任老師告訴《週日報》,菲利普還挑釁其他學生,毀壞他人的手工藝作品。他總是生氣打人,毀壞玩具,事態變得十分嚴重。老師拒絕讓他上幼兒園大班,於是,菲利普被送進了一所規模較小的幼兒園,在那裡,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懷和幫助。

巴塞爾市教學協會(德)外部链接的讓·米歇爾·赫里蒂埃在文章中指出,“現如今,大約五分之一的幼兒園和小學學生非常難教。”他認為課堂搗亂學生數量上升有兩重原因:一是特殊需求教育班級的逐步取消;二是部分家庭的孩子把大量時間花費在盯著電子設備屏幕上,缺乏與同齡人的交往,這導致孩子容易沮喪且難以集中注意力。

法語區正迎頭趕上

瑞士德語區多年來已經體認到學生上課不守規矩的問題,相比之下,法語區現在才開始迎頭趕上。

與上述《週日報》文章同期刊登的《週日晨報》(Le Matin Dimanche)的一篇報導(法)外部链接指出,弗里堡州才剛開始為這類問題學生開辦特需班。此外,沃州計劃分步驟劃撥1200萬瑞郎(1229萬美金)的資金,用於支持父母和教師,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提供相應的社會和教育服務。

如何應對

德語區瑞士教師協會(LCH 德)外部链接主席比特·澤普(Beat Zemp)認為,融合式教學模式正面臨空前挑戰。 LCH及法語區教師協會最近聯合發布的一項調查(德)外部链接顯示,90%的教師認為搗亂的學生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教師和體制內學校已經“無路可退”。

+關於調查結果的報導(英)

在5月份《週日報》的一篇後續報導中,澤普指出:“我們需要更多的特殊需求教育教師和更多社工,以減輕教師的負擔,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參與融合式教學。 ”他不認為特需教學應當全面回歸,但可以在“仔細評估”後,在特定情況下引入特需教學。

那些支持融合式教學的人則辯稱(德)外部链接,任何孩子都不應該被貼標籤,只能去上特需班。他們認為,融入集體通常對這些孩子來說是最好的選擇,這有利於他們日後更好地融入工作生活之中。

蘇黎世和溫特圖爾的研究也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路德說:“這項研究表明,搗亂行為對許多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但在包容型教學環境下,通過循證干預可以成功解決這一問題。干預措施可大可小,大至針對搗亂行為的全校總體方案,小至針對個人的管理措施。”

該研究稱,這些類型的干預措施可以讓學校更好地了解情況,制定新的行動方案,改善師生關係。

(瑞士資訊外援翻譯)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