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杂谈瑞士

杂谈瑞士 作者提供

动笔之前,我很是犹豫,因为以一篇短文概括对一个国家的看法,难免有管窥之嫌。

好在瑞士方圆也就4万多平方公里,与邻国鸡犬之声相闻,人口七百多万,虽然语言有四种,但人文历史却并不复杂。

倘若征文标题是 “我眼中的中国”,或“俄罗斯之我见”,那我就不敢冒然投稿了。

人们谈到瑞士,首先想到的是雪山碧湖,白云青草。的确,瑞士的风景得天独厚(没有出海口应该是一个遗憾)。雄伟的阿尔卑斯雪山孕育了众多的湖泊河流,森林草场。加之其如梦的乡村,宁静祥和的田园情调,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

赞美瑞士湖光山色,世外桃源的文章已经是汗牛充栋,单单读完swissinfo上的征文就已经令我生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惶恐。

我旅居瑞士已有几年,也留恋醉心于瑞士的山水之美。虽然享受“此间乐”,但我仍然“常思蜀”。常常想,如将我的故乡四川一隅之地的“峨眉之秀,九寨之奇,青城之幽,剑门之险”与瑞士山水相比,恐怕也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了。

历史平淡无奇的民族是幸福的。瑞士自1291年建立联邦以来,鲜有内忧外患之苦。载入瑞士史册的1653年的农民(大)起义也仅仅持续了半年,双方便迅速握手言和,偃旗息鼓了。另外值得一提的便是17世纪中和18世纪初天主教和新教的两次短期争斗了。可见不同宗教之间如不能互相理解,即使在和平的瑞士也难免祸起萧墙。

肆虐欧洲的三十年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均未波及瑞士。这应该归功于瑞士国民明智的中立选择,及他们全民皆兵的众志成城,得以在欧洲列强的利矛铁甲下仍然能创造出一片世外桃源来,虽然历史常常会隐去一些违心屈辱的事实。

瑞士长期以来社会政治清明,且极具自我调节功能,人民安居乐业。即使是最雄心的革命者,最激进的造反派在这里都将无用武之地。所以瑞士的历史少了几页厚重沧桑,波澜壮阔的史诗,多了几分田园牧歌的宁静平淡,多少显得有些苍白。

你找不到“小乔初嫁,羽扇纶巾”的风流人物,更谈不上悠然而生 “秦时明月,汉时雄关” 思古豪情。即使“雪山依旧在”,恐怕今古也没有多少悠悠的兴亡之事,供白发渔樵“都付笑谈中”。(可能会有读者骂我阿Q,但是一个国家辉煌的文治武功的确是宝贵的财富和值得骄傲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可以学习引进,但灿烂的历史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

瑞士是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之一。区区七百多万人口却拥有许多全球知名的公司,享誉世界的品牌。民殷而国富,不光本国,连世界各地的贤才都为之所用。其先进的科技,产品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首屈一指。“Swiss Made”这一瑞士产品共同的商标在19世纪末在钟表业率先使用以来,经过瑞士各个行业的共同维护,及瑞士政府的鼎力支持,如今已成为精密,尖端和可靠的代名词,其给整个瑞士工业界带来的利益无法估量。我们不得不佩服瑞士人高瞻远瞩,从不急功近利的市场策略。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瑞士人民生活的富足祥和,整个社会和睦安定,颇有些我们所向往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境界。但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瑞士人的爱国精神。我所接触到的瑞士人极少有不为自己国家所自豪的,极少有不以国家的兴衰为自己的责任的。许多人因考虑到国家税收和失业率而从不去便宜好多的外国商店买东西。他们积极参与国事,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常常令我汗颜。一个民族有这样一种向心力,爱国之心,地处强邻环视的欧洲能不妄自菲薄,即使在国家最艰苦的时候也没有分崩离析,不得不令人敬佩。

也许,他们的爱国之心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仰慕和学习的。

作者:李伟东(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我眼中的瑞士”征文比赛稿件)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