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看不見的危險 – 病毒如何透過氣膠傳染

教室开窗
專家强調,減少聚會並重視室內通風可避免感染。 Keystone / Guido Kirchner

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戴好口罩,這已是耳熟能詳的防疫守則。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做什麼來保護自己?瑞士的科學家們,嚴正提出氣膠(aerosol)感染的嚴重性,強調現在進入秋冬時節,天氣漸寒,減少聚會並重視室內通風可避免感染。

阅读本文简体字版本请 点击这里

張口就傳播的氣膠

氣膠,只要我們開口說話、唱歌,就會在空氣中產生煙霧狀的氣膠團(德)外部链接,而病毒就容易透過團團氣膠雲霧存在空氣中。現在天氣漸冷,人們在室內的時間加長,氣膠與通風在疫情嚴峻之時成為防疫重點。

瑞士工業衛生專家Dr. Michael Riediker,長期致力於氣膠與病毒傳播的研究,特別針對室內的氣膠病毒傳播與空氣流動提出建議,瑞士秋冬寒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所民眾如何在室內保持安全。

Dr. Riediker
Dr. Riediker swissinfo.ch


瑞士資訊swissinfo.ch:請您簡單的說明氣膠與口沫的差別。

Dr. Michael Riediker口沫,就是我們張口所噴出的口水。人們遵守安全距離,可擋住了大顆粒口沫的傳播,因為口沫在抵達另一個人之前就已經降落到地面。

氣膠就是可以懸浮在空氣中,如同一團雲霧久久無法散去。想像一位超級傳播者與他人共處一室,雖然保持安全距離,但是對方講話時口沫橫飛,或是在台上唱歌、大聲呼喊,都會造成這一類氣膠在空氣中生成。其他人也同時在氣膠雲霧中移動,造成多人感染。

瑞士資訊swissinfo.ch:集會與文化活動都會造成大型感染嗎?

Dr. Michael Riediker大約有一成的確診者有比較高的病毒含量,千分之一的人有超級傳播的病毒量外部链接。運氣不好時,這樣的確診者在台上表演,群眾在室內空間,就會大量被傳染。之前瑞士一場山歌舞台劇(德)外部链接,造成百人感染就是這樣的狀況。

確診病患不是每一位的病毒量都這麼強,所以不會每一場聚會都是超級傳播事件,久久才一場超級傳播者事件。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在冬季要如何減少病毒感染?

Dr. Michael Riediker大家已經養成的洗手方式、衛生習慣與保持安全距離都沒有改變,可是確診的病例數卻不斷升高,因為人們在室內的時間變長了,室內空氣不流通,導致感染機會增加。室內的通風狀況改善,空氣流通,就能減少大型傳染事件。

瑞士資訊swissinfo.ch:請您說明為什麼在室內也必須戴口罩?秋冬為什麼不要多人在室內聚會?

Dr. Michael Riediker在室外遵守安全距離,大顆粒口沫在抵達另一個人之前就已經降落到地面。而在室內,尤其私人的聚會不可能保持安全距離,即使空氣流通,但仍無法像戶外一樣的通風條件,所以待的時間太久,小的氣膠顆粒還是很有可能藉由空氣傳染。比方在小商店或是辦公大樓內,戴口罩也非常必要。

低聲說話與大聲說話的氣膠量可能差到十倍,室內聚會尤其聚餐,儘管大家都壓低聲量講話,空氣中還是有氣膠。吃喝東西不可能戴著口罩,若有一個確診者在場就有集體感染的可能。

氣膠可以存在空氣中數小時,聚會時間長短,也是感染機率的變因。

瑞士資訊swissinfo.ch:面對第二波疫情,有什麼是我們日常生活可以做的?

Dr. Michael Riediker首要就是避免非必要的室內活動,特別是與不同的人群接觸,尤其禁止在室內唱歌及大聲談話。若必須集會,要讓人群在超大的室內空間聚集,或減少聚集的人數及縮短時間,都能有效避免。

對付氣膠,首要是改善通風狀況,讓流動的空氣移除病毒,以防止下一位吸入。戴口罩則要選擇品質好的醫療口罩,或是可滅菌的口罩。專業的醫療口罩及密合度高的口罩就像是拿著鋼鐵盾牌的士兵,幫助每一個人對抗病毒。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目前減少社交活動的最重要原因為何?

Dr. Michael Riediker根據現在的研究,約一千人中有一個超級傳染者,也就是有高病毒量的確診者,這些確診者在還沒有出症狀前,完全不自知的狀態下繼續如常參加社交活動,就會造成感染事件。

參加聚會時我們並不知道誰攜帶大量病菌,超級傳播者的一顆口沫就可以讓人生病。此外,病毒的另一個特性即發病前一、兩天是病毒量最高,最具傳染力。就在大家都覺得彼此是健康的時候,毫無警覺地感染就在聚會中發生了。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瑞士教師協會長年遊說政府在教室內設置空氣品質偵測器(德)外部链接,秋天開學前他們再次呼籲政府,而您覺得這個做法有用嗎?

Dr. Michael Riediker老師們長時間在室內工作,人待久了就會昏沈、眼睛疲勞、頭痛、注意力不專注等,這稱為二氧化碳症候群,空氣品質偵測器針對的是這些現象。

二氧化碳的濃度的確會影響教室內的空氣品質,但面對新冠病毒測量二氧化碳的濃度是不夠的。試想學生們共處一室上課,若有一個人是病毒的高含量者,他呼出的氣體雖然被通風系統吸走了,他仍然在同一個空間裡呼吸和移動。其他人在教室裡移動,就同時處在氣膠雲霧內。因此在教室內上課,除了通風設備良好之外,學生和老師都應該戴著口罩。一方面做到持續通風使病毒含量低,一方面戴著口罩避免呼出病毒。

學生離開教室之後,還是要避免群聚。縮小自己的社交圈,才能避免感染的危險。

瑞士聯邦政府警覺氣膠傳播的危險性

氣膠是否會造成感染,今年七月在聯邦防疫記者會時,瑞士防疫專家採保留與觀察的態度(德)外部链接。近日感染人數升高,大量研究文獻出爐,瑞士聯邦政府警覺氣膠傳播的危險性,口罩令擴大執行外,呼籲民眾盡量在家工作,並保持室內通風良好。

瑞士職業與環境衛生中心(Swiss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SCOEH)創辦人,畢業於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TH)環境科學系。

曾任美國北卡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洛桑大學工作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客座教授、英國駐新加坡職業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IOM)主管。

專長領域:工業安全衛生師、空氣懸浮微粒與奈米相關研究、健康效應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