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范文一:不知不觉中,异乡成了故乡

董旻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本人提供

异乡的游子,都有一个魂牵梦萦的故乡。也许它经常出现在梦里,也许它刚刚离别于身后;故乡和游子,只要牵一根思念的线,便把天边的距离拉近在眼前。

思念故乡,往往忽视了脚下的异乡。当游子终于回到故乡,那被冷落的“异乡”,居然也会闯入思念中来、也令人牵挂起来,那一刻,才明白:原来这被当作“寄居地”的异乡,已经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初春的洛桑,乍暖还寒。

洛桑大学偌大的校园里,显得空荡荡、冷飕飕的,偶尔有几个学生穿过,带来一些轻声笑语。董旻月(以下称Maggie)穿着一件淡灰色的棉风衣,混在学生中间,很难看出她是一名教授。我们约好了到洛大的食堂里吃自助餐,一边进餐一边可以听她聊聊自己的故事。

学语言、学滑雪是第一步

Maggie说:“其实在瑞士的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我的瑞士故事始于96年,有一次在意大利和瑞士边境公务考察,看到瑞士那边的房屋好精致,每个窗户外面都有鲜艳的盆花。但瑞士没有加入申根,很遗憾不能来旅游。这个美丽的国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我对瑞士就有了向往”。

1998年Maggie决定到国外读书,但赴美签证屡屡受挫。心底的那个欧洲情结把她引到了瑞士。“到瑞士时,我不会说一句法语,没办法,第一步就要象牙牙学语的小孩那样,学会当地的语言”。最初是在瓦莱州Sion城的一个语言学校学法语。“应该说,我算是很用功的了。”Maggie回想起那段难忘的时光,整个语言学校就三个中国学生,有很多机会与本地人交流,语言环境是相当好的。

“但是,最不能忍受的是瑞士的冷清,一到周末,城市如空城,见不着几个人影。我很奇怪,难道都钻在家里?后来才明白他们周末都上山滑雪去了”。 在瑞士,不会滑雪就象不会走路一样,Maggie把滑雪当作瑞士生活的最初体验:“第一次去了Verbier一个10公里的黑道,当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绿道、红道的区别。壮着胆子滑雪橇,结果摔了一交,雪橇一下子掉深山沟里去了。”但是,“滑雪会上瘾,现在一看到雪山,我就按捺不住想滑雪的冲动”。

捧着字典读HEC

在五个月的法语学习后,Maggie同时收到了日内瓦大学和洛桑大学HEC的“研究生预科班”录取通知书。选择洛桑大学是因为洛大HEC太有名了,它以教学质量高、考试难通过而出名。不少“过五关、斩六将”通过HEC残酷考试的国际精英们,在毕业典礼上都会痛哭流涕-支持到最后实在太不容易了。

Maggie在国内拿的是工程学位,没有学过经济,所以在进入专业研究生前,需补习一年的预科班课程,和管理系本科生一起上课并参加考试。如能通过考试,就可以正式进入研究生班学习了。若通不过,将彻底失去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

“形容听不懂,说坐在课堂里,象坐在云里雾里;而我感觉象坐火箭,老师讲课很幽默,别人在哄堂大笑,就我一个人绷紧了脸。”Maggie还清晰地记得当初的情景:在课堂上,她总是坐在最前排,为的是能听清楚老师的发音,“有时真恨不得钻进老师的耳朵里去”,下课的时候赶紧排队问问题。但她的法语实在有限,只好用英文沟通或者索性在黑板上演算公式。考试时,“我记得搬了一大堆字典放在桌上,有英汉、法汉、英法”。就这么低起点的法语和专业水平,她一年后居然成为唯一通过预科考试的学生。

“其实提问题是学习和了解另一种思维的重要方法。”Maggie认为东西方人在思维习惯上确实不同,那么课堂内外和老师、同学的沟通就相当重要了,只有如此,才能对所学的东西有更深入的理解,才不至于走偏了方向。

换位思考和咖啡文化

预科班的成功,让Maggie积累了不少学习经验,也对未来的学业建立了信心。那一届HEC的MIM(国际管理硕士)班,有来自十多个国家的20多个学生。当有团队作业的时候,Maggie经常特意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组成作业团队,以磨练自己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肩并肩的学习“战斗”,也使她与同学们收获了难得的友谊。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名叫“伊莎贝勒”的巴黎美女,从她身上Maggie不但了解到了典型法国人的观点和想法,也使自己的法语口语更流利了。

“关键是不能太封闭于中国人圈子,要主动与不同国籍的同学交往,要学会换位思考。”Maggie如是说。所谓“换位思考”就是不能局限于中国人的传统想法中,而应该尝试用西方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刚来瑞士时,觉得同学们老是泡咖啡厅是浪费时间,后来,我慢慢发觉咖啡厅是学习沟通和社交的重要场合”。Maggie渐渐也养成了“早上10点下午3点”的瑞士式喝咖啡习惯。

异乡何以成故乡

Maggie毕业前,曾在香港“安达信会计事务所”(Andersen)实习,并获得一个作为资深咨询师的就业机会。一开始Maggie很开心,香港离大陆仅一步之遥,同时香港的活力和热闹也让她对逃离冷冷清清的瑞士暗自庆幸。“但在香港几个月的工作中,竟然开始怀念起瑞士来,怀念瑞士的安静、平和,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经把瑞士当成第二故乡了。”很奇怪,Maggie对瑞士的亲切感居然在临近家乡的香港体味出来了。

回到瑞士,在读博士兼助教的5年间,Maggie“寄居他乡”的心态在每天的忙碌中淡化了。“异乡”变成了“故乡”,在工作、生活上,她也越来越适应这里的氛围和环境了。“真正以瑞士为家,是我先生从国内来到瑞士开始的。读博士的5年里我生了两个孩子。” 说到孩子,Maggie一脸幸福的样子。在国内,在读女博士生孩子所遭受的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很大,一般都得等到毕业后才敢生。而在瑞士,Maggie的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都觉得很正常,她导师还开玩笑地赞美她孩子的“胎教”就是博士课程呢。

如今,Maggie在瑞士的生活越来越“平常”了。平常,是因为熟悉和适应了这里;平常,是因为这里已经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当她操着中国式法语给瑞士学生上课时,也很“平常”,学生们称:“这就是全球化”。

作者:一粟

董旻月,出生在中国江苏。

90年代初在国内取得学士学位,后在瑞士洛桑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也是加拿大易伟(Ivey)商学院的交换MBA。

董旻月是洛桑大学商学院(HEC)的第一个中国教授(Professeure assistante),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会计与资本市场。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