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人们视我们为神”

swissinfo.ch

瑞士艺术家保罗克利的魅力,将奥田修从日本带到了欧洲。按计划,他应该在瑞士待一年;但30年的时间过去了,他已成为伯尔尼保罗克利博物馆的研究员和档案保管员,而其本人也在搞艺术。

奥田修是如此害羞 ,以至于我以为他在博物馆的前厅看到我,是有些不情愿的。他甚至试图将我推给他一个更了解当前展览的同事。这位同事和我谈了几分钟,以便让奥田渐渐变得自如。

慢慢走到他所珍爱的画作之间,他开始活跃起来。62岁的他,看起来衣冠楚楚,戴着金属架的眼镜,留着山羊胡,两鬓有些斑白。他笑起来轻轻的,在讲解到大师的画作时,会含蓄地打打手势。

“这是一个秘密,藏在盒子里,”奥田开始低声介绍一本书,这是他在温特图尔已故作家Hans Bloesch的遗物中发现的。书名朴实无华,就叫《这本书》,记录的是Bloesch和克利的诗作。但克利在上面画了荒诞的插图,有些还很大胆。

“有些色情的画,很有意思,”奥田笑笑,调皮地微微扬起了眉毛。你只能相信他的话,因为如今这本已有110年历史的旧书已经保护完好地展示在玻璃柜里。

“我们用啤酒和葡萄酒庆祝了这一发现,”奥田回忆道。目前他正在着手出版《这本书》的摹本,附带还有Bloesch和克利之间的书信往来,计划2014年出版。

无论是人名还是数据,都精准地藏在这个日本人的脑子里。他就这样挥洒自如地谈起克利,几乎让人忘记,德语其实并不是他的母语。

通往克利的路

“克利在日本很有名,甚至比这里更出名,”奥田说。那时他20岁左右,第一次在故乡大阪参观了克利的展览。奥田是学艺术史的,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保罗克利。

1980年他参与了在东京举办的大型克利展的工作,这可能就是他进入欧洲的门票。随后,一个伯尔尼的朋友帮他拿到了伯尔尼大学的奖学金。1983年,当他初到瑞士时,他只计划在这里学习一年。

“但后来我结识了一位德国克利专家,他让我帮助他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我们在一起工作了10年,10年后,这一项目才结束,”这位日本人平淡地讲述着。他们研究,克利如何将自己的画进行分割,变成二至多幅较小的画作。“这很聪明,克利可以卖出更多的画了,”奥田开玩笑说。借助计算机,人们也可以看到未被分割的原作是何样的。

他一边翻阅展品目录,一边说,那时的Photoshop还很不完备。但无论如何,在杜塞尔多夫和斯图加特的展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不得不应观众要求延长了2个星期。展览画集很快就卖光了,还加印了一次。

“人们视我们为神灵。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而且他也意识到,当初选择研究保罗克利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1996年,他成为保罗克利基金会伯尔尼美术馆的研究者和档案管理者。接下来的工作,又占据了他生命中的10年-整理保罗克利9卷本的百科全书。当奥田谈到克利时,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位享誉世界的艺术家,晚年时曾因全身性硬皮病而备受折磨。

“他必须节省自己的精力,可他又偏偏爱画大画,”奥田说,他还提到利用报纸和黄麻等颇有创意的主意,这两种材质都很便宜,而所用颜料,又比油彩干得快。

2005年时,凭借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位来自日本的艺术专家开始为新建的保罗克利中心工作。该建筑由意大利设计师Renzo Piano设计,选用的是典型的剪影般的三段波浪式,这让这所建筑成为了瑞士众多博物馆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座。

“如果我留在了日本,那么现在我可能会成为教授助理。但那里等级鲜明,”奥田这样认为。在这里,人们将职业和私人生活分得很清楚,他很喜欢。

不少计划

对于一个终日工作在非自然光线的博物馆里的人来说,他的手却有着古铜的肤色。谜底揭开了:原来在博物馆附近,他还有一小片菜地。

对烹饪的热爱让他在菜地里种上了香料、豆子和南瓜。就算在自己的院子里,他也找到了可以追溯到克利的元素,尽管这也是他的新发现。

“我的菜园就在一棵橡木下,而克利就曾画过这棵橡树,”他说道,在伯尔尼,他还发现了几个地方,可能入了克利的画。

对奥田来说,克利很重要,但绝不是生活的中心。他在克利中心的工作并非全职,因此有充裕的时间做些其他的事情。例如推出《述说的水》,这是一卷连诗,奥田同伯尔尼作家Jürg Halter(笔名Kutti MC)、日本抒情诗人谷川俊太郎和其他作者共同写就。他们也因此获得了伯尔尼州当年的文学奖。提到水,的确,奥田想念大海和海里的鱼。尽管思念重重,他也仅是偶尔出差才会回到日本。

除了诗作以外,他还喜欢雕塑和装置艺术。他喜欢用“妙手偶得”的东西搞创作,例如旋转木马,他就在一组艺术创作中选用了它。2002年,他在伯尔尼艺术馆办了一次展览。

再有几年,奥田就要退休了。但他的脑海里,还排满了计划,比如说拍一部电影。“我兄弟为电子音乐作曲,我想与他合作合作,”他笑着说。

“还有许多古老的梦想,期待着实现,”他俏皮地说。

(译自德文: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