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人如何人道地杀龙虾

lobster
一只蓝龙虾,静静着等待着生命的终结。 Richard Wood, Flickr

一项禁止残杀甲壳类动物的新法规于3月1日在瑞士生效。该法规明令禁止诸如活煮龙虾等行为。这是对普世生灵的福音,还是已经走得太远了?

日内瓦联合国附近有家叫Homard Bleu(蓝龙虾)的餐馆,一只龙虾躺在桌子上,毋庸置疑,它是蓝色的。它还是只公的,在柔软的下腹部可以看见两个小小的雄性器官突起,它大约6英寸长,一对钳子很有欺骗性,虽小但却足以夹断人的手指。它来自布列塔尼(Brittany),在那里像它这样的龙虾算是小众的:比起那些从新英格兰(New England)水域里工业化打捞出来的表兄弟们,它更小、更蓝、更嫩,当然也更贵。

这只龙虾还是活的,尽管活不长了。它的拥有者弗兰克·乔林(Frank Jaulin),也来自布列塔尼,正在解释将如何结束它的生命。他说,首先拿来钢锥(pieu),也就是一种一头尖的细不锈钢柱;然后找到龙虾背上的小空心截面处,就在头部上方(他边说边沿着青麟轻柔地移动他的手,指向位于胸部中心的一个交叉点);切入、用力、扭动、拔出;之后龙虾就死掉了。

“这是种速死法,这对大家都好,”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在短篇喜剧小说《但丁与龙虾》中写道。

真是这样吗?弗兰克不想展示。作为一个海鲜餐馆的老板和主事,他对货物们表现得十分重感情。他说自己从不亲自宰杀它们;他的厨师会做这事儿,厨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对厨房的隐私性也有点嫉妒。尽管弗兰克吃龙虾,但他声称他绝对不会吃那些他曾看到活着游动的龙虾。他几乎是不敢想他吃掉的那些龙虾是怎么死的。

所以,毫不奇怪,作为餐馆老板,他很支持瑞士政府颁布的新法规(法)外部链接,这项法规于今年1月通过,3月1日开始生效,旨在确保让龙虾更人道地死去。这项法规与现存的动物权益保护法相容,要求龙虾在放进沸水之前,必须处于昏死状态。法规同时允许两种预处理方法,一是电击,二是“机械性损毁龙虾大脑”。

相关内容
Schlachtung eines Schweines

相关内容

一场屠宰在瑞士引发的血案

此内容发布于 村里的屠夫宣布,这次他不想在四壁落白的后屋屠宰,而是要把两只猪在众目睽睽之下肢解。动物保护主义者叫起来,威胁要…

更多阅览 一场屠宰在瑞士引发的血案

并不是所有餐饮业者都支持这项法规。弗兰克的餐馆是个先行者,因为他们一直在这样做。他解释道,这不光是为了人道,也是因为他们的特殊烹制方式是烧烤。烧烤前总要把龙虾一切为二。但其他的餐馆执行这项法规则会遇到不少麻烦。法规的另一个要求是,龙虾的保存条件必须与其自然生存环境相似,而不是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被放进冰箱;弗兰克的餐馆的龙虾都可以在一个盛满盐水的大水缸中自在畅游,但是他表示,许多小点的餐馆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这点。

身为高特米鲁(Gault Millau)2017年度主厨(多语),另一个名叫弗兰克的人,弗兰克·吉奥瓦尼(Franck Giovannini),1月份在瑞士公共广播RTS面前抱怨道,新法规会使生意更加难做。他表示,用去除头部的办法来破坏大脑,这会改变烹制和煮食的特点;而电击处理虽然是种可能性(英)外部链接,但没有多少人试过。如果两种方法都不能保留传统水煮龙虾的味道和口感特点,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储存预烹制好的,或者预冷冻的龙虾。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疼痛还是反射?

龙虾用那双突出、空洞又漆黑的眼睛环视着周边。它会看到些什么?它能感到疼痛吗?瑞士相关机构认为,已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新法规的实施。但这个法规是进一步迈向与所有动物和谐共处,还是已经走得太远了?

人们的观点,以及事实,都存在着严重分歧。一些科学实验基于电击处理和未来行为的结果,认为鱼和甲壳类动物确实可以感觉到疼痛;在一项试验(英)外部链接中,被电击过的螃蟹会迅速调整生活习性,以避开曾经遭到电击的区域。与此类似,龙虾在被丢进沸水后的激烈反应(如果你没见过,龙虾会用力推挤锅沿)也显示出,尽管它对疼痛并不敏感,但它确实可以感觉到什么东西有点儿不对。

而其他研究者则认为此类行为其实更多是种应激反射,而不是种痛苦的煎熬体验。缅因大学龙虾研究所(Lobster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Maine)位于新英格兰渔业中心地带,该所表示,俗话说龙虾就是“海里的蟑螂”,这是有道理的;其网站上写道(英)外部链接,“龙虾的神经系统非常简单,与昆虫相似”。“昆虫和龙虾都没有大脑。一个能感受到疼痛的生命体必须要有更为复杂的神经系统。神经生理学家告诉我们,龙虾就跟昆虫一样,没法处理疼痛信号。”

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龙虾基本上被认作低贱的海洋害虫。在法国,它们有时被称为“海里的垃圾箱”。在美国也是这样,尽管现在龙虾成了昂贵的奢侈品,可在过去,龙虾据信曾被大量供给为监狱犯人的饮食。数量之多以至于一度要特意减量,以避免对于犯人们的不人道对待。

饮食道德

但是,如果说关于龙虾的科学机理引出了棘手的经济和实际问题, 那么在理论伦理学方面,问题就容易解决多了。苏黎世大学的哲学家彼得·沙伯(Peter Schaber)是动物处置方面的专家,他说他基本上同意这个提议,其原因很简单,他说,“问题在于是否导致疼痛”。

他有些回避关于尊严和生命尊卑层次等更广义问题的讨论。此类讨论自打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时代起,就是动物哲学的经典话题。康德建议不要恶劣地对待动物,原因是“那些虐待动物的人在与人打交道时也会出问题”。沙伯本人是个半肉食半素食者,他最后表示,就算有些科学认为一些动物没有痛感:“只要有可能避免引起疼痛,那就照做吧。”

这一法规代表了更趋于自由化的倾向吗?沙伯不太想评论动物权益的未来,尽管至少在瑞士(英),长期来看趋势是更人性化地对待其他生命。而从纯哲学角度来看,他说,“我们很难将杀死动物来吃这类行为合理化”。对于医学研究而言,这尚可讨论。而在今天这个素食越来越容易的世界里,仅为了简单的口欲而杀害动物,这确实是种道德窘境。

当然,你如何看待这个态度渐变、素食者渐多的未来,将取决于你自己的哲学、你的口味,甚至是你的工作。吉奥瓦尼,这位高特米鲁主厨,并不那么乐观。面对着汹涌而来的针对动物和其他权益的法规,他呼吁不要走得太远。“已经有了大量关于卫生、来源地的条例,每天我们都要为收到的产品准备海量文件……我们现在不得不在菜单上标明过敏及不耐受源信息……30年前事情可简单多了”,他说。

对他来说,如今享受美食的愉悦早已淹没在繁琐的条例、法规当中。“我可不会羡慕50年后的主厨们,”他说。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