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岳得尔调

岳得尔调是一种没有歌词的民歌,常用真假声互换演唱,在这一过程中音色也会不断改变。“岳得尔调”一词来源于中古德语的动词“jôlen”,直到今天仍用来描述高兴的呼喊。这一概念1796年第一次出现在施康内德(Emanuel Schikaneder)的舞台剧《Der Tyroler Wastl》中。


在瑞士,人们将岳得尔调分为两种:一种是Juchzer或者Jutz (Jauchzer),它是一种从人的声带最高音部位开始发音,然后转低,一口气唱完的尖锐而欢快的叫喊声;另一种是单声或多声部的自然岳得尔调,是一连串单音节,悦耳而没有意义的音调。


除了这种最古老的岳得尔调外,从1818年起岳得尔歌也很有名,它是用岳得尔调的叠句分开的民歌段落。它是参照蒂罗尔(Tyroler)一带的岳得尔调(在瑞士可以见到来自奥地利的行走歌唱艺人的表演)以及瑞士牧人的传统驱牛的牧牛歌(Kühreihen)而创作出来的。


多数岳得尔歌的内容都跟山区与家乡有关。1971年起有了宗教性的岳得尔歌,参加岳得尔调弥撒的人们注重恢复传统。1972年利用岳得尔歌“保护环境”来寻找新题材。实验性的岳得尔调配有现代伴奏,虽然很成功,但在一个岳得尔调庆典中演出却难以让人接受。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