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恐袭之后,谁来买单?

2016年5月22日布鲁塞尔恐袭事件之后,荷枪实弹的警察出现在苏黎世机场。 KEYSTONE/Ennio Leanza

尽管近年来层出迭见的恐袭并未波及瑞士,然而身处欧洲腹地,瑞士愈来愈多的大型公司未雨绸缪,设法确保自己在恐袭之后还能存亡安危、弥补损失,其中不乏瑞士联邦铁路、各大机场、苏黎世歌剧院。然而,在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的赔偿方面,瑞士政府对恐袭造成的重创并无明确应对之策。

根据瑞士情报局2016年度最新评估(德)外部链接,正因为瑞士并未涉足以伊斯兰国(即IS)为攻击靶心的军事行动,因此,实际上圣战恐怖分子并未把它视作首要攻击目标。然而瑞士情报局也强调,继巴黎、尼斯和布鲁塞尔遭遇恐袭之后,与法国、比利时毗邻而居的瑞士,也难以摆脱四下蔓延的恐怖主义气息。

恐怖袭击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精神重创,还包括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那场镌刻在恐袭史上至今还让世人心有余悸的9·11事件,使得美国原本红火、正值上升期的保险业遭遇重挫,面临高达370亿美金(约2506亿元人民币)的赔偿保险金。

这笔天价理赔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家保险公司在不堪重负之下,一夜之间单方面废除了所有需赔付的保单,并声明,从此以后对任何恐袭造成的损失都拒不理赔。

最终,美国政府不得不出面,严令各大保险公司必须依法(英)外部链接履行义务,对9·11带来的人身及经济损失提供赔偿。作为折中之道,也是对保险公司的补偿,美国政府将承担最低1亿、最高上限为1000亿美金的经济损失连带赔付责任。

核电站的强制性恐怖袭击险

在瑞士,各家核电站的实际持有人对因恐袭造成的损失负全责。他们在法律上(多语)外部链接负有强制投保一笔目前保额为10亿瑞郎(未来要求提升至18亿瑞郎)的第三方责任险的义务(编者注:核电站购买第三方责任险,意味着因某种难以预知的事故-譬如恐怖袭击-导致核电站受损,从而给第三方即周边居民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对第三方进行赔偿,或对第三方人身伤害进行经济给付)。

“瑞士核威胁共担风险组织”(Schweizer Pool für die Versicherung von Nuklearrisiken,多语)外部链接,以及瑞士联邦所设立的核损害赔偿基金,承担着各核电站的保险。然而,核反应堆设计基准事故(在核电站建造过程中应事先加以预防的高危事故)是否也应由第三方责任险承担,目前仍存在争议,暂无明确规定。

以德国、法国、比利时、英国(英)外部链接和以色列为代表的其他诸国,也先后从美国引进了这种所谓的“集资方案”,这也意味着,保险公司将其承担的恐袭保险,部分转移给扮演再保险角色的国家(即国家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两者共同承担恐袭所造成的损失理赔义务。

在比利时,由国家牵头成立了专项“恐怖袭击保险项目”(英)外部链接,其运作机制为:当因恐袭造成的损失估值低于3亿欧元时,保险公司需自行全额承担;估值在3至7亿欧元之间的差额,由再保险公司赔付;而高于7亿欧元、低于10亿的保险赔偿,则由比利时政府提供的保险预算来支付。

哪些公司该买恐怖袭击险

然而,瑞士却并没有效仿这种国际通用的模式:截至目前,瑞士还没有类似由国家组织、各保险公司携手合作的恐袭理赔集资方案,只有一个针对潜在恐怖袭击风险所设的自愿再保险平台。

一旦恐怖袭击席卷某个瑞士火车站、机场、核电站或超市,除了可能的人员伤亡,还会让瑞士老百姓面临巨额财物损失、一夜之间从中产变得一无所有吗?

瑞士联邦政府认为,这种隐忧纯属杞人忧天,因为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风险。面对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质询,瑞士联邦财政部在书面回复中表示:“根据现实情况我们可以确信,一般来说,你完全可以在瑞士的保险市场上购买到恐袭赔偿险。”

这种解释基本没错:通常情况下,瑞士标准商业险会覆盖额度在1000万以内的个人财产损失,并支付企业营业中断导致的利润损失的赔偿。倘若被保险人认为理赔金额远远不足以弥补损失,还可以从保险公司购买额外保险。

瑞士保险公司Mobiliar、Helvetia以及位于温特图尔的安盛跨国保险集团分公司(AXA Winterthur),已分别与旗下客户签订了近250份、150份及130余份特别追加险合约。瑞士联邦铁路(SBB)、苏黎世机场、巴塞尔-米尔豪森机场(注:该机场同时为瑞士和法国的乘客服务)和苏黎世歌剧院等瑞士重要基础设施及地标性建筑物,都已经购买了特定追加险。瑞士甚至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现有的五家核电站,有义务强制投保。

但并非所有大型公司都会未雨绸缪,购买恐怖袭击险以防不测。如今,瑞士连锁平价超市Migros和Aldi瑞士分店既没有入保,也暂且没有购买恐袭险的打算。

Migros新闻发言人认为:“截至目前,我们确实认为还没有投保特定的恐怖袭击险的必要。”其竞争对手Coop并未给予明确回答,但它声称,自己已经在某家理赔储备充足的保险公司投保,并无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连锁零售超市Aldi也认为,自身在入保方面准备得相当充分。

在接受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采访时,安全专家阿尔伯特·A·斯塔赫尔(Albert A. Stahel)直言,在反恐方面,瑞士少有作为。

与别国相比,瑞士全境仅拥有1.7万名在编警察。此外,瑞士军方在反恐方面尤其缺乏训练有素且装备完善的现役部队。正因为瑞士基础设施极其优良,因此面对恐怖袭击反而显得格外脆弱。

尽管如此他也指出,截至目前,瑞士暂且还不是恐怖分子的眼中钉、肉中刺,遭遇恐袭的可能性并不大。

针对这种高枕无忧的心态,保险公司显然持怀疑态度。

当被问及是否某些特定的公司及行业-譬如零售超市-更倾向于选择不足额保险时(编者注:不足额保险,特指保险金额低于保险价值,即一旦发生恐袭,保险公司将无需按照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差额部分由被投保人自行承担),瑞士保险公司Helvetia在邮件中回复道:“事实上,恐袭风险被(某些公司)毫无根据的判断给大大低估了。”

对此,安盛保险集团温特图尔分公司的解释是:“没有具体数据或市场分析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究竟是否所有潜藏恐袭危险的企业都已经购买了恐怖袭击险。”

此外,该保险公司特意强调,恐怖袭击险对于大型购物中心、体育场馆、火车站和机场等人流如鲫、且暴露无疑的建筑物来说,“尤为适用”。

保险公司对“集资”并不感冒

实践证明,多国倡导的“集资方案”最终为保险公司留下一定的喘息之机,使其不至于因巨额赔保而倾家荡产。那么,保险业自己如何看待这种集合了保险市场、再保险公司和国家担保力量的新型共担风险模式呢?

瑞士的保险公司对这种新型模式却并不感冒:“对一家运作良好的保险公司来说,一次恐怖袭击所引发的理赔支付是完全可以承受的”,安盛保险集团温特图尔分公司这样回答道。在它们看来,只有在短短一年之内集中发生数十次恐袭,它们才会对雪球般滚滚来袭的灾难损失出现支付困难,陷入恶性循环。

Helvetia保险公司特地指出,洪涝及地震,给保险业造成的冲击往往比恐怖袭击要严重得多。此外,该公司也认为:“保险公司过去已经明确表示,面对种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它们完全有充足的财力储备来自如应对。”圣加仑大学保险经济研究所的教授马丁·埃林(Martin Eling)也侧面证实了这一点:“一次恐袭所带来的金融和经济影响,并不能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相提并论。”只有极为罕见的特定事件,方能让各家企业和保险公司陷入困境。

无论是接受采访的各保险公司,还是瑞士保险协会(SVV),甚至包括瑞士联邦政府,都一致认为,多方力量共同承担风险的“集资方案”并不是行之有效的权宜之策。在哪些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出面负担一部分损失?是否需要在紧急状态下-譬如银行业危机(德)-对国家救助行为作出一系列明晰的规定?对此联邦财政部的答复是:“这些问题涉及一系列假设性的事件。在特定情况下,政府机构需要审时度势,从而作出因事制宜的决策。”

总得来说,面对恐袭可能带来的损失,瑞士的各大企业和保险公司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准备。如果没有,那么国家才会出面介入赔偿。

您认为恐怖袭击造成的损失,主要应该由保险公司买单,还是国家买单?请给我们留言。

(编译:张樱)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