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最好根本用不着二氧化碳补偿”

scritta make love not co2 dipinta sulla schiena di una donna
年轻人向CO2宣战 Keystone / Patrick Seeger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自愿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补偿。这是赶时髦还是真正的意识转变?瑞士myclimate基金会的发言人Kai Landwehr向瑞士资讯swissinfo.ch表明了态度。

您订了一张飞往美国的机票吗?还是要乘坐地中海邮轮?想毫无负罪感地继续您的旅程吗?一些组织可以通过环保项目让您自愿把自己所产生的碳排放抵消掉。碳补偿组织中的领头羊之一便是瑞士的基金会myclimate(英)外部链接

瑞士资讯swissinfo.ch:自2018年12月在瑞士发起了首次环保大罢工,社会便一再要求进行能源和消费改革。这只是空喊口号,还是一种真正的社会变革?

Kai Landwehr:我认为发生了真正的变革。环保大罢工让环境和气候问题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热点。

myclimate基金会成立于2002年,从那时起,我们就发现对抵消CO2的需求每年都有10-15%的递增。2018年这类需求取得了爆炸式增长,比 2017年增多了80%。“Greta-效应”(编者注:Greta系瑞典环保女孩的名字)令2019上半年的上升趋势更明显,增幅达400%。希望中和碳排放的人数是原来的5倍。

外部内容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碳补偿是不是用来安抚我们良心的最简便方法?比如说周末要乘飞机来一次短途旅行的话。

K.L.:我不认为是这样。许多我们的顾客还想把出公差、开汽车、乘飞机所产生的碳排放都抵消掉。这些人是真正地想减少他们的碳足迹。当然也会有人因度假而想抵消飞行的碳排放。

最好的情况是不排放温室气体,或者至少就自己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认真地思考一下。当然最好还是少量或者根本不需要碳补偿。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现如今是年轻人要求进行根本的变革,您认为是不是他们在购买更多的碳补偿?

K.L.: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统计资料,但我们知道,浏览我们网页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年轻人要中和他们的碳排放,虽然其绝对人数还不多。这和他们的经济能力有关。

“Greta效应对企业的影响很明显”。

瑞士资讯swissinfo.ch:那么企业的反应如何?

K.L.:Greta效应在企业身上也能够看到。几年前,我们每年只会接到2-3个问询。然而现在我们每天就会接到3、4个问询。企业交纳的钱占我们营业额的85%。许多中小型企业,当然也有大型的航空公司和旅游经销商会因市场原因而购买碳补偿。

瑞士资讯swissinfo.ch:平均每名瑞士人每年要排放大约4.5吨的CO2。这其中还不包括进口产品和飞行所产生的。要中和所有的碳排放,需要花费多少呢?

K.L.:一吨CO2的价格与项目所在不同国家有关。在瑞士会比较贵。平均每吨约27瑞郎。如果是高质量的项目,那么价格在120-130瑞郎之间。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瑞士所产生的所有CO2排放全部中和掉?

K.L.:理论上讲是的。有一些成本很低的项目,每年50万瑞郎就够了。但这只是粗略的估算。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特别是航空交通,是很大的气候杀手。瑞士有多少乘客会为他们的飞行购买碳补偿呢?

K.L.:2017-2018年间飞行补偿的数量猛增,但购买的乘客比例也只有2-3%。需要补充的是,大多是企业在为公务飞行买单。

kai landwehr
Kai Landwehr,myclimate组织发言人 myclimate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所有乘客中的2-3%,为什么比例这样低?不正是飞行受到了环保分子的猛烈批评吗?

K.L.:有些航空公司如瑞航(Swiss)把CO2补偿这样的选项放在订票程序的最后。乘客在订完票、预留座位、为行李和其他服务付过费之后,往往不愿再掏腰包。必须简化这一程序,并将CO2补偿放在订票程序的起始。当然最好还是把CO2补偿直接放到票价里。这儿还有个心理问题。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瑞士联邦院决议通过对机票征收飞行税。这对myclimate来说是个坏消息吧。

K.L.:绝对不是。我们对所有有益于环保的措施都持欢迎态度。只要税款用于改善排放条件和环保项目,那就是好的,即使削减了我们可观的工作量也没有关系。但如果这只是一种刺激性税收,就像向化石燃料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英)外部链接一样,被再分配给民众,那么碳补偿的工作还是有必要继续进行的。

我们手上还有50个项目等着呢。这些项目可以马上启动,所缺的只是钱。”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从您的网页上得知,乘经济舱自苏黎世飞纽约,一个来回的碳补偿分别需要58和183瑞郎。这些钱会用到哪里呢?

K.L.:作为公益性的基金会,我们有义务将收入的80%投入到环保项目中。其目标是用新能源取代化石燃料,增进能源效率,推进再绿化和减少甲烷的排放。 

目前我们在30多个发展中和新兴工业国家拥有约100个项目。例如在肯尼亚我们所支持的项目力图把烹饪用的木材量减少50%。因此我们在沼气、风能、太阳能和水能设备以及垃圾清除项目上都有投资。

在瑞士我们也有15个项目,这很必要,因为法律规定化石燃料的进口商有义务(英)外部链接在全国范围内将部分排放中和掉。

我们手上还有50个项目等着呢。这些项目可以马上启动,只是还缺钱。”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一项国际研究显示,2016年大部分的碳补偿项目并未真正减少碳的排放。您怎么选择您的项目呢?

K.L.:首先我想强调一下,您所提到的研究中的大型项目是依照清洁发展机制(英)外部链接的标准进行分析的,这只占我们投资组合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选择项目时,我们的标准是独立、严格的。比如我能想到的品质保证是黄金标准(英)外部链接,这是由民间组织和联合国共同制定的。有3点是至关重要的:项目必须有效,必须可以证明是减少排放的,而且资金来源必须是环保基金会。

我们就曾因有项目接受了国家的补助而中断合作,例如在土耳其的风能设施项目中就发生过。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您的组织会不会遇到钱太多,而项目太少的问题?

K.L.:绝对不会。我们手上还有50个项目等着呢。这些项目可以马上启动,我们缺的只是钱。

(翻译:宋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