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他如何”画”出了指环王

约翰·豪为电影开创了概念艺术的先河。 2012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and Metro-Goldwyn-Mayer Pictures Inc.

我们看到的中土世界(Middle-earth,也译作中土大陆或者中洲)的主要场景都出自两位插图画家-艾伦·李(Alan Lee)和约翰·豪(John Howe)神奇的画笔做事脚踏实地的豪邀请瑞士资讯swissinfo.ch(多语)的记者到家中做客,期间他谈到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以及如何赋予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J.R.R.Tolkien)的作品以生命。

“我认为,他长得和我有点儿像,”豪指着客厅里一张小桌子上的甘道夫(Gandalf)雕像说道。这位插图画家从事概念艺术绘画,还为从托尔金著作而改编电影设计场景。他家中摆放的物品屈指可数,但件件精挑细选-甘道夫雕像就是其中之一,尽显他和他最具盛名的艺术作品之间紧密的关系。

尽管屡获殊荣、其主画插图的大片全球卖座,豪还是扎扎实实、做人低调。当看到坐在家中沙发上、身着牛仔裤和朴素的灰色套头衫、脚穿短袜时的他,根本看不出任何好莱坞大腕的迹象。

电影《霍比特人》(The Hobbit,也译作《哈比人历险记》)最终被搬上银幕,而加拿大出生的豪也结束了多年来从瑞士到新西兰再回到瑞士的漫长旅程。

约翰·豪(John Howe) swissinfo.ch

“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画画……直到中学毕业,我才知道实际上有画家这一行业。”豪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他谈到了自己当时的年代,用他的话来说,“和我们如今了解的信息渠道相比,那简直就是史前阶段。”

“现如今,任何会画画的中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到互联网上。”他若有所思地说。然而,对他来说,当时开始创作时,只能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反馈,然后再将代表作整理到一起,期冀能被艺术学校录取。

20世纪80年代,他和妻子在洛桑的一家动画电影制片厂找到了工作,此前,他曾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附近求学。

最初作品

在电影《魔戒》(Lord of the Rings,又名《指环王》)筹备初期,当制片人们开始为影片造型寻找感觉时,偶然地发现了豪的作品。

“总而言之,他们将找到的艺术作品贴满了办公室的墙壁,”豪说,“其中大多数都是艾伦·李和我的作品,所以,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的作品得到了他们的默许。”

20世纪80-90年代,他为托尔金著作的许多重要场景主画插图。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彼得·杰克森(Peter Jackson,电影导演)为何许人也,我从未看过他导演的任何影片。”豪坦言说。当谈到动身去新西兰参与影片摄制工作时,他以自己一贯低调的风格表示,那“有点像一次冒险”。

为场景设计插图

豪和李利用托尔金的小说和剧本为设计师以及制片组创作概念艺术,以便他们可以构思服装、布景和道具。

“本能告诉我,我知道自己想象的场景是什么样子,但是其中也进行了多次修改。”豪表示。他和李绘出各种插图,在和杰克森交换意见之后,他们接着再重新创作。

2012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and Metro-Goldwyn-Mayer Pictures Inc.

“有时,一幅插画就足以令整个制片组心领神会。”豪说,他讲话时,言语中不时会夹杂着《魔戒》和《霍比特人》故事情节中的神话名称和词语,不言而喻,他对自己笔下的概念艺术可谓了如指掌。

在《霍比特人》中,比翁(Beorn)-一名可以化身为熊的武士,为国王索林·橡木盾(Thorin Oakenshield)以及他的小矮人同伴在自己家里提供藏身之所。

“拿拍摄比翁的场景来说,插图初稿应该勾勒出其特有的风格以及文化背景。我想自己可能为每个雕刻作品都创作了上百幅画稿,因为这些雕刻都各不相同。”豪回忆说。

即使比翁居所当时已经完工并投入拍摄,但是杰克森看过该建筑之后,认为其“不够宏伟壮观”,所以豪不得不为这间房子的外部进行重新设计。

尽管这样的小插曲,豪认为导演“相当出色”而且“十分随和”。总体来说,豪和李为《魔戒》创作了6000-7000幅插图,为《霍比特人》创作的作品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

灵感

对于豪来说,要想吸引观众-从托尔金的铁杆粉丝到去电影院休闲放松的人们,就需要对阐释的作品进行广泛详尽的研究。

豪对工作有多投入,走进他的书房,便一目了然。

他的工作间并非想象中的到处都是画笔和草稿,洁净的书桌上摆着一台计算机,周围墙壁书架上的书一直堆到了天花板,其中许多都是关于神话、古代传统形象以及奇幻生物的著作。

“我不能简单地为托尔金的小说创作插图,我也要试图还原作者的某些本意……以及了解作者独具的创作魅力。”豪一边扫视着那些书籍,一边说。

他将托尔金笔下的传奇文学看成是了解神话以及传奇世界的“一扇敞开的大门”,比如说用中古高地德语(Middle High German)写就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lied或Song of the Nibelungs),或者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中世纪叙事诗-《亚瑟王》(King Arthur)。

如果不去潜心钻研托尔金的思维方式,就算考虑再周全,最终结果也可能“相当令人失望”,他表示。

瑞士情结

1911年,19岁的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到瑞士徒步旅行。许多研究托尔金的专家都深信,其著作中出现的诸多场景都基于他当时看到的瑞士风光,豪对此也表示认同。

“我认为,马特宏峰(Matterhorn)为他笔下的孤山带来了创作灵感,这点在《霍比特人》的评注中多次正式提到过。”

他还指出,阿尔卑斯山度假胜地-格林德尔瓦尔德(Grindelwald)“无疑”是他笔下瑞文戴尔(Rivendell)的原型;而河谷镇(Lake-town)的创作灵感源于瑞士史前湖上居民(英)的观念。如今,该观点被证明并不成立。

当被问及是否想去这些地方亲身体会其中相似之处时,他坦言道,“事实上,我和妻子从未去过格林德尔瓦尔德,这点真的令我们感到惭愧,难道不是吗? 所以我们一定要去。”

他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停顿了一下。

“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让自己置身其中,如果能亲自去这些地方朝圣,肯定会大有收获,”豪说。

“设想一下,大战爆发前,19岁的托尔金到瑞士徒步旅行……一战中他很可能命丧战场,他的大多数同伴就未能幸免于难。”

为电影拍摄工作了5年之后,现在的豪盼望重新拿起画笔和颜料,可能还要参观一些赋予托尔金写作灵感的瑞士风光-对他来说,这些地区应该比想象中更加熟悉和亲切,因为他和这些地方通过笔下的插图神交已久。

(翻译:薛伟中)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