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人终于尝到了移动支付的甜头

Twint-Terminal mit QR-Code
瑞士像Twint这样的付款应用方便了人们无现金购物,令无接触付款成为可能。 zVg

与世界其他国家公民,比如挪威人和瑞典人相比,瑞士人是现金支付的忠实推崇者。新冠病毒改变了瑞士人的这一习惯,人们尽量避免接触现金而改用卡付钱。危机过后,这种潮流还会继续吗?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只有真金白银才是真的”(Nur Bares ist Wahres),以前瑞士人持这种概念。但自从新冠病毒暴发之后,人们觉得:“现金不卫生”。货币一直被认为是细菌携带物,疫情暴发,大家都知道要尽量减少触摸物品几率,钞票就更首当其冲成为被避免的对象。

根据日内瓦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流感病毒能在钞票上存在2周之久。瑞士金融经济报刊报道,自3月中,在网上针对钞票带来的健康风险的提问呈爆炸式增长。

疫情期间最经常听到和读到的字眼就是“无现金”、“无接触”这样的字眼。也因为瑞士采取的抗疫措施中包含“关闭除超市和药店之外的所有店铺”,所以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网购,这也避免了现金支付。瑞士邮政为了保证网购包裹的运送,不得不安排了员工特殊工作排班。

电子付款相对增多

抗疫阶段,因为联邦的封锁政策,专卖店、饭店和酒店都临时停业,所以总体来讲,所有支付活动都在数量的绝对值上明显减少,这是苏黎世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的结果。而当前就算有人花钱,也会尽量避免用手拿着现金付款。

“人们学着尽量不用现金支付。”

Andreas Dietrich, 卢塞恩高校

卢塞恩高校金融服务研究所所长Andreas Dietrich外部链接证实了这种现象,他说:“目前这种趋势很明显,人们使用现金支付的情况比平常减少了,人们学着尽量不用现金支付。”

按照圣加仑大学研究支付手段的经济学家Tobias Trütsch外部链接的说法,现在有了关于支付方式的首批调查数字,“最新有关信用卡使用的调查数字显示,无接触支付,尤其是网络支付,在实行抗疫封锁计划之后,明显增多,无接触支付也受到大力宣传。”这位专家还表示,自从疫情暴发之后,现金支付在减少。

提款机取款的情况也有所减少,瑞士邮政金融的评估数据显示,3月16日-4月14日之间人们从提款机提取的现金比去年同阶段减少了48.4%。

提高免密码支付额

使用借记卡或信用卡付款需要输入密码,因为许多人害怕接触读卡器会沾染病毒,所以希望做到无接触支付。在这种情况下,所有金融机构都于4月初统一步调,将免密码支付额度从40瑞郎提高到80瑞郎。

这适用于所有无接触付款卡、新金融科技银行卡、手机支付功能,如苹果、三星、谷歌提供的移动支付功能等。

瑞士银行、邮政金融和瑞士股市联合提供了一个移动支付工具Twint外部链接,已经能用于许多零售商店。

“严格的卫生要求,令人们对移动支付产生了需求,因为无论是现金还是信用卡支付都免不了需要接触,”Twint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从疫情出现以来,Twint新登记成员数字有时达到了每日7000人次之多,与新冠病毒暴发之前相比增长了一倍。

“电商的交易额至少增长了一倍,某些特殊领域甚至增长了5倍,”Twint透露,该移动支付提供商认为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因为卫生话题在未来也将保持重要性。”

低份额

而在疫情之前,无现金支付对于那些非重复性付款行为尚属少数,根据瑞士央行2017年的一项调查,瑞士人在购物时,70%使用现金付款,22%使用借记卡;5%信用卡;而支付宝的利用率只有3%。

而由圣加仑大学和苏黎世实用科学高校提供的2019年瑞士付款监测数字则显示不同的数字,他们的调查对象只针对65岁以下民众,结果显示,现金支付的份额占48%,而利用其他方式无现金支付的比例则占了44%,其中三分之一为无接触支付。

“我想,人们的支付行为将会持续改变。”

Tobias Trütsch, 圣加仑大学

长久潮流?

瑞士信用卡市场行业组织瑞士支付协会认为,现在信用卡市场已经饱和,而且目前信用卡的运营渠道不畅或者受限。

“这说明信用卡的使用率将会停滞而不是提高,”信用卡市场行业组织主席Thomas Hodel表示。根据瑞士央行2020年2月的数字,新冠疫情开始之前,信用卡和借记卡的数字尚呈缓慢上涨趋势。

观察过去20年的情况,现金支付每年下降约1%-2%,Dietrich说。他预计疫情会对现金的利用率再来一记重磅打击,这一定会显示在今后的统计数字中。

“我想,人们的支付习惯一定会持续变化,”经济专家Trütsch也这样认为,他说:“移动支付及无接触支付方式是未来的方向,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因为他们也没有其他选择。”

外部内容

不要错过瑞士的热点新闻:现在就订阅我们的每周要闻。

<!– –>

瑞士广播电视集团(SRG SSR)的隐私政策提供了有关数据处理的附加信息。

<!–

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点击我们电子邮件页脚的链接来取消订阅。如需了解我们的隐私做法,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