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无车而自在的环保生活趋势

今年夏天每逢周末,洛桑市就会关闭湖畔的林荫大道,禁止机动车通行,还市民一个安静的休闲空间
今年夏天每逢周末,洛桑市就会关闭湖畔的林荫大道,禁止机动车通行,还市民一个安静的休闲空间。 Keystone / Jean-christophe Bott

在自由出行中,爬山涉水感受大自然,是瑞士生活的基本方式,购车也成了追求自由的选择。在全球汽车工业如此发达的今天,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瑞士人反其道而行之,主张无车生活,并以公民的力量将生活范围改造为无车区。目前在瑞士共有九座无车城,最为国际游客熟知的就是马特洪峰所在地:策马特。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瑞士无车文化的发展历史

在1955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与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相继发生后,瑞士政府有感原油能源完全仰赖进口所造成的压力,以及国际情势转变而可能再度引发世界大战,于是启动战时物资保存法(Kriegsvorsorge -Gesetz)。同时也开始了全国性的无车日(Sonntagsfahrverbot)的政策,一个月中可能有多达3个周日禁止行车(德)外部链接

禁令之下,货车、小轿车、机车等,所有的机动车辆均禁止通行。因为禁车,所以无车,瑞士全国无车的传统与概念由此而来。从老照片中可见,当时的都市人周日在大马路上散步,十分惬意。

瑞士多山,在公路交通网尚未完全普及的时代,受限于地形和财政等双重因素也无车。瑞士目前9个无车城皆在山间,风光明媚之处。拜工业化与全球化所赐,这些美丽的山间村落有了观光价值,无车不再是不便,而是让国际游人流连忘返,山水优美、空气清新的最大原因。如马特洪峰所在地策马特,以及位于卢塞恩湖畔的瑞吉山(多语)外部链接,都是由此而来。

同时在旧时代里,人们慢慢进入工业社会,对于车辆所带来的噪音和废气特别敏感。瑞士东南区瑞士地理面积最大州格劳宾登州(Kanton Graubünden)20世纪初仍全面实行汽车上山的禁令(德)外部链接。直到1925年,经过10次地方性公投,汽车禁令才得以慢慢解除。初期,该州也只有部分地区和道路允许车辆通行。

在汽车禁令之下,瑞士的交通运输也走向发展铁路与缆车类的运输工具。除汽车之外,出行总有不同的选择。

相关内容
Kind fährt mit Kinderauto

相关内容

你会选择电动车吗?

此内容发布于 瑞士联邦计划投入各种鼓励措施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在这方面瑞士其实已经被其他国家甩下了一大截。目前对电动汽车的环保效益还存在争议。

更多阅览 你会选择电动车吗?

无车主义者所主张的生活益处

今日无车主义者的首要主张是,开车的危险性高于其他交通工具。根据瑞士政府2019年的统计(德)外部链接,当年因车祸而死亡的人数为189人,重伤3639人,轻伤17641人,相比之下因搭乘铁路交通而死亡人数为0,缆车为1人,民航为11人。

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看,开车人所需要的公共空间也较大。有车族必须在租屋和买卖房时考虑到居住处是否有停车场,或者附近是否有停车位。当人们大量以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时,都市空间规划必须把道路的宽度与公用停车场纳入设计空间,以达到顺应民意之效。也因此,绿地与公园等公共设施将受到空间上与预算上的双重压缩。

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与制造的噪音对健康所造成的伤害,更是无车主义者多年来所持的论点。此外,开车也存在社交上隐忧,也就是长时间一个人开车,或可能造成人际疏离,不利于心理健康。

瑞士大城市里的无车区

今天机动车辆是人们重要的代步工具,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瑞士全境约有六百万辆汽车,无车族实属少数人。而车辆过多,造成城市的拥挤与空气质量下降,都市中的瑞士人相当有感,也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

瑞士第三大城巴塞尔自2000年起就开始,由市民和主张环保的政党发起老城无车(autofreie Innenstadt, 德)外部链接的市民运动。这项长期的倡议行动最初也经历了人民意见交锋的阵痛,尤其以主张自由经济右派政党为主的反对阵营认为,禁止车辆进入老城将造成商业退化,无法送货和购物人潮的交通不便,将不利城市繁荣发展。

相关内容
俯瞰巴塞尔

相关内容

巴塞尔,听说这里“最不像瑞士”?

此内容发布于 当我告诉朋友我要在巴塞尔旅行之时,他表现出了我意料中的惊讶:“你为何什么会想在巴塞尔旅游?那可能是‘最不像瑞士的’地方,就是用来转火车的!”加“遇见瑞士”- 瑞士资讯有奖征文、征图、征视频竞赛作品,如果你喜欢,请在下面点赞。

更多阅览 巴塞尔,听说这里“最不像瑞士”?

支持者则相信,当市中心的机动车辆大量减少后,空气与生活质量将会焕然一新,新的气象将会为市区的商家带来更多的人潮与商机。追求生活品质与商业发展可相互提升,并不冲突。讨论长达15年之久,在2015年由社民党(SP)和其他左翼小党所提倡的政见获得优势,巴塞尔的老城中竖起了500个新的交通指示牌,老城禁车成了时代趋势。

市区无车还是有例外之处,在老城属于住宅和商用混合区,居民的需要也被考虑进去,比方救护车与警车不在此限。出租车等,也可进入老城。此外,从早晨五点起至中午十一点是一般送货车辆可以进入的时间,有特殊需求的商家如花店与蛋糕店等等,须按时送货的服务业者也可申请其他时段的通行许可证。

在新措施生效之前,市民早已被通知机动车不可驶入老城的新规定。巴塞尔是国界之城,初期的第一个月外国车辆得以通融,之后就会开具罚单。

无车不是经济上的选择而是为环保

在巴塞尔施行无车区之后,瑞士其他大城市陆续跟进,苏黎世、洛桑、伯尔尼等城市也逐渐规划无车老城区,中型城市也慢慢扩大步行街的范围。

瑞士交通协会(德)外部链接的发言人针对大城市的老城无车政策也表示: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对于交通的态度已经起了变化。从前人们都希望高速公路离自己的村子越近越好,道路是便利的象征。而今人们觉得减少交通干扰,生活品质才会提升。扩大生活空间的需求,已经超过对公路的依赖。

长期致力于巴塞尔老城无车运动的瑞士历史学家Beat von Scarpatetti(德)外部链接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瑞士的无车族是新一代的社会精英,我们所反对的不是汽车,而是汽车背后所代表的文化。没有车的人却被视为行动不便者,但请试想无车者既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制造噪音,更没有消耗地球的资源。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无车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根据瑞士官方2015年的统计(德)外部链接,以家庭为单位来计,22%的瑞士家庭属于无车族,49%的家庭拥有一辆车,23%的家庭有两辆,6%的家庭有三辆以上。

在瑞士交通协会就针对无车社区进行研究(德)外部链接,指出目前瑞士无车族集中居住在都市区,首都伯尔尼以53.2%为第一名,接着是巴塞尔、苏黎世、洛桑与日内瓦。无车族之所以能无车,需要几项条件支持,也就是都市规划中大众运输系统的完善、购物便利、就学与就医的方便度皆高。因此,瑞士乡间家庭的购车率也相对较高。

相关内容
Volvo xC40

相关内容

瑞士人的爱车:体型大,功率高

此内容发布于 从理想主义角度出发,当代汽车的趋势是体积小、污染少;但冷眼看世界,现实与理想可谓南辕北辙–在瑞士尤…

更多阅览 瑞士人的爱车:体型大,功率高

近年兴起的无车社区潮流

气候变迁与全球变暖已经从科学研究成为人类生存议题,如何调整生活方式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近年在瑞士热议。无车社区(德)外部链接就是在这个时代潮流中,顺应而生的新生活方式。

在瑞士各大城市周边地区近年所兴建的住宅区,部分即属于无车社区,既没有住家车位,也没有访客车位。建筑设计中完全舍去停车位与地下停车场,省下的建地面积可增加住户的空间。此类建筑以满足住得舒适为主要目标,其中一个则是让居民住得满意,减少房客更换的频率,得以降低租金。

社区的内院里有小公园、儿童游乐设施与绿地是空间的标准配备,社区的外围有火车站、电车站、公车站等便捷的交通方式。在社区内道路的设计也以行人与自行车使用者为主要考量。

瑞士交通协会表示,目前选择入住无车社区的住民超过60%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有孩子的年轻小家庭占40%。选择低碳而无车的生活,并不代表完全不使用车辆,而是需要用车时会选择汽车共享的方式外部链接。无车、低碳,并以居住行动实践环保是社区居民入住的基本态度。

人类是否能在交通领域实现乌托邦式的大同世界,做到资源共享与环境保护,瑞士无车主义者的行动是一场大型的社会实验。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