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也曾靠卖资源过日子?

连接“高矿”和“低矿”的75级陡峭的台阶
连接“高矿”和“低矿”的75级陡峭的台阶 gout-region.ch

在人们的印象里,瑞士虽然国富民丰,但是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然而,18世纪到20世纪的近300年间,瑞士西部出产了大量的沥青,欧洲各国、美国、墨西哥、巴西、新西兰的广场和大道上都铺上了出产于瑞士的沥青。


在19世纪开采高峰时期,瑞士特拉费天然沥青矿的产量甚至占据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如今,这个养育了五代人、总长度超过100公里的地下迷宫早已关闭。深山之中厚重的金属门缓缓打开时,我们穿越时间,再次走入了那个黑暗、寒冷、潮湿、恐怖的地下世界。

特拉费沥青矿(Mines d’asphalte,法)外部链接位于汝拉山脉的特拉费山谷(Val de Travers)之中。与瑞士境内大名鼎鼎的阿尔卑斯山脉相比,汝拉(Jura)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是,如果知道这里曾经发现了大规模的海相石灰岩,而考古学上的“侏罗纪”(Jurassic)一词正是来源于此,那么这附近会储藏着大量天然沥青,就不那么出人意料了。

穿行于特拉费山谷,大团大团的云雾聚集谷中,为这片风景增添了一点仙风道骨。一路随着铁轨前行,三间白色的小房子孤零零地出现在山下,上面书写着黑色的小字“MINES”,昭示着这里就是我们要寻找的地方。云山雾海之中只听见山间牛铃阵阵,却寻不见牛群的踪影。戴好安全帽、拿好手电筒,我们追随此行的导游Nicole走进了大山上那个黑洞洞的入口。

相关内容

开采和远销

从入口进入山体不久,冰凉湿润的空气就已经把我们包围。导游Nicole介绍说,矿内的温度常年保持在8摄氏度左右。两扇厚厚的金属大门徐徐打开,一段深不见底的通道伸向大山深处。

自1712年希腊医生艾瑞尼·戴润(Eirini d’Eyrin)在瑞士特拉费山谷发现储量巨大的沥青沉积物算起,这个天然沥青矿的开采历时近三个世纪,共有五代人在这里工作过。

历史上特拉费沥青矿曾几易其主。1873年之后,英国人获得了经营特许权。新的开采和管理方式促成了特拉费沥青矿的大规模工业化开采。开采量在1913年达到顶峰,当年出产原料沥青5.3万吨。此后,这些来自汝拉山深处的天然沥青不但铺满了瑞士的桥梁、公路、屋顶、人行道、喷泉、车库,还远销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从特拉费到巴黎的公路,凡尔赛宫的喷泉,到正在兴建中的大城市的道路和广场,伦敦、布鲁塞尔、海牙、法兰克福、柏林、维也纳、布达佩斯、纽约、新泽西、美里达(墨西哥)、里约热内卢(巴西)、但尼丁(新西兰),瑞士大山深处的沥青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安家。

沥青曾经是灵丹妙药

人类对天然沥青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甚至更早。人们发现了这种珍贵的天然矿物的装饰功能、粘合功能以及密封功能,于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器皿和船底、古代印度和欧洲的浴池和水渠、中国的长城和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罗马帝国的城市大道上都留下了天然沥青的痕迹。

除此之外,在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460-380BC)的古希腊医学体系中,沥青是一味内服能治关节炎,外敷能止血的药品。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重新掀起了回归古希腊的复古风潮,医学上也不例外。1712年,希腊医生艾瑞尼·戴润来到瑞士进行地质游览,彼时他心中所想尚是沥青的医药用途。他发现特拉费天然沥青矿以后,对沥青作为工程材料的优良特性产生了兴趣。戴瑞于1721年发表了《关于沥青的博士论文》(Dissertation sur L’Asphalte ov Ciment Naturel),从此开启了现代沥青工艺研究及现实应用。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沥青储量减少,开采工作变得更加困难,成本也不断增加。同时,从石油中提取沥青的工艺已经十分成熟,这对瑞士的天然沥青出口造成了沉重的打击。1986年,特拉费沥青矿最终关闭,这个西欧最重要的沥青矿床永久性地沉睡了。

这时候,山体内部已经形成了长达100公里的错综复杂的迷宫,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被山石掩埋或被水流冲毁。其中只有1公里左右的地下矿道至今仍可进入参观。

当我们行至迷宫深处之时,导游Nicole建议所有人关掉手电。一时之间,绝对的黑暗迎面压来,伸手触到的是湿冷坚硬的岩石,耳畔只剩自己逐渐加速的心跳。在大山的内部,即使是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也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局限。

“低矿”和“高矿”

可供参观的矿道中,左下方是“低矿”(mine basse),通道窄索而崎岖;右侧正前方是“高矿”(mine haute),相对宽阔,机械设备以及卡车都可以通过。“低矿”和“高矿”之间,有一个几乎是垂直向下的幽曲的深洞,75级陡峭的台阶隔开了手工劳作和机械工业这两个不同的时代。

手工劳作时代,矿工大部分是附近的农民。1900年时他们靠采矿,每天可以赚得5法郎。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为农业劳作平均每天的收入大概是2.5法郎。

采矿工作十分寂寞,因为开采地点相聚较远,矿工们往往是分头自觉干活儿,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坐在一起聊天。一般情况下,每个矿工每天大概要完成5.5吨的采矿任务。而将矿车拉出大山主要是依靠马匹的力量。为了避免山体崩塌,木工也是矿中的重要角色。随着采矿不断深入,成千上万的原木被运入矿中,纵横交错地支撑起一条条矿道。矿工们在工作时必须竖起耳朵,只要听到任何来自山体深处的细微声响,就要迅速逃生。导游Nicole说,特拉费沥青矿的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矿难,记载中只有一位矿工死于空气稀薄导致的窒息。

瑞士特拉费天然沥青矿的沥青煮火腿(Café des Mines d’asphalte)
瑞士特拉费天然沥青矿的沥青煮火腿(Café des Mines d’asphalte) Café des Mines d’asphalte

沥青煮火腿

在历史上,沥青煮火腿是矿工们庆祝节日时的佳肴。如今,瑞士人将大山中剩余的天然沥青物尽其用,在特拉费沥青矿的咖啡厅就可以品尝到热气腾腾的沥青煮火腿。

8个重达7.5至8.5公斤的大火腿,外面包上层层叠叠的烘焙油纸和面粉袋子,放在金属笼子中,缓缓浸入500公斤熔化的天然沥青之中,恒温180摄氏度煮上4小时15分钟。从黏糊糊的沥青里捞出来的火腿黝黑锃亮,剥去外面的包装,露出的就是肥美多汁且香味独特的火腿肉了。

沥青主要分为煤焦沥青、页岩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其中,天然沥青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最小。纸包纸裹的特拉费沥青煮火腿,瑞士人民每年能吃掉5吨。

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际,马匹可以回家休息,矿工们则会在矿壁上钻好的炮孔中塞入火药。然后他们会走远了坐下来,一边吸上一支烟,一边默默地数着火药爆破的响声。待30根火药全部爆破完毕,他们才可以出矿回家。当然,重见天日之后,矿工又变回了农民,他们还需要在夜晚加班加点,完成农场上的劳作。

英国人经营下的纳沙泰尔沥青有限公司在1969年被纳入英国道路维修公司(TARMAC),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两年之后,特拉费沥青矿完全进入了机械化开采时代,人们用金属螺栓来加固墙壁,高矿中6个矿工就能做完原来20个矿工的工作。特拉费矿山的最后一匹马科勒特(Collette)也于1973年正式退休。

开采出来的大块矿石经过粉碎,在巨大的锅炉中融化成液态,然后倒入六角形的模具。然后,这些六角形的沥青块被运往世界各地。1713年至1986年间,特拉费沥青矿的开采规模超过400公顷,总计有200万吨天然沥青从这个纵横交错的地下迷宫运到地面。

我们从地底来到地面时,大雾已经散去,满眼是秀美的山色。人类利用人力、畜力、火药和机械在大山心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然后又用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重新规划着世界的样子。与此同时,大山内部的黑暗和未知所带来的敬畏之情,或许也应该深深镌刻在人类的心间。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