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滑雪安全气囊:运动员将变身”米其林轮胎人”?

2009年1月丹尼尔·阿尔布雷希特在基茨比尔赛道上发生重摔事故,如果当时有气囊,是不是会伤得轻一些? Keystone

本周在瑞士滑雪胜地翁根(Wengen)举行的传奇性劳伯霍恩高山滑雪世界杯赛(英、德、法)外部链接上,人们可能会第一次见到配备新式气囊安全装置参赛的选手。不过在先期采纳这套装备的人中,很可能没有瑞士运动员。

“他们都很感兴趣,在观察未来的走向,”瑞士男队主教练托马斯·施道弗(Thomas Stauffer)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虽然个别瑞士队员去年尝试过这套新装置,但滑雪选手和教练们对此持谨慎态度。

“运动员的普遍感觉是,他们还没得到足够的资料和信息,来确定到底是什么一回事,”施道弗透露。

今年元旦,国际滑雪联合会(英)外部链接(FIS)给世界杯男子与女子参赛者开了绿灯,允许他们使用一种专为保护双肩、锁骨与背部设计的先进的气囊安全装置。

在男子高山滑雪赛日程表上,本周六的劳伯霍恩(Lauberhorn)滑降比赛赛程最长,它同时也是速度最快和挑战最大的赛事之一。届时滑过这条4.4公里坡道的70多名选手中有没有人装备气囊装置,有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

由国际滑联和意大利公司Dainese(英)外部链接共同开发的气囊,是基于该公司十年前为摩托车比赛发明的类似装置。这套装置主要包括一件安装到选手背部保护甲里的内衬,会在选手失去控制、即将发生碰撞时自动膨胀。控制气囊的是一个复杂的电子系统,它包括一部卫星定位器、加速计和回转仪。当它被某个特殊计算机算法激活后,一只长4.5厘米的充气泵会在不到100毫秒的瞬间引爆气囊。

这种保护装置的开发历时4年多,16位世界杯选手曾参与其中,包括挪威的阿克塞·朗德·斯文达尔(Aksel Lund Svindel)和意大利的维尔纳·希尔(Werner Heel),他们共作了200多次滑行,以收集资料和在训练中测试样品。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智能滑雪气囊

此内容发布于 意大利高山滑雪选手沃纳·希尔测试Dainese智能滑雪气囊。(来源:Dainese)

更多阅览 智能滑雪气囊

尽管对这个装置的使用不作强制要求,国际滑联还是希望所有世界杯选手都能够使用。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和意大利队已在风洞或雪道上测试过气囊,不过还不清楚是否会有选手在翁根赛事上率先使用。

“我在鼓励队员们尝试它、习惯它,”美国男队主教练萨莎·雷阿里克(Sasha Rearick)告诉美联社:“气囊部分的塑料相当硬。他们现在正在解决调整的方式,以便能够背着它自如活动。”

希尔称,自己还不准备立刻带着它参赛,因为这套装备还有待调整,令其更好贴合。

瑞士队比其他队伍的反应都慢。在瑞士选手中,卡洛·扬卡(Carlo Janka)是唯一一位购买了这套装置的选手,其售价约为1’500瑞郎(约合9180元人民币)。不过最近他告诉《新闻人报》(Le Nouvelliste),要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我需要在滑降训练中试过才能作出恰当的反馈。此外,我认为它并不会影响我们滑雪的方式,”他宣称。

但是他的瑞士同伴还是半信半疑。

“如果我要戴这套装置,就得把滑雪服都换掉。而且不可能说装就装,特别是考虑到令我们的设备日臻完美得花多少时间,”迪迪尔·德瓦戈(Didier Defago)指出。

这位来自莫尔然(Morgins)的滑雪健将表示,他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可是滑雪管理当局在推介上做得很不到位。

“从技术角度讲,这个想法完全站得住脚。但是国际滑联却以一种非常业余的方式作产品的信息传播。我们基本没得到关于这个装置的信息,”他强调,同时质疑为什么要在赛季进行到一半时才引进。

引爆后的气囊衬甲能保护住胸部、双肩、锁骨和颈椎,能够吸收冲撞时产生的61%的冲力。 dair.com

瑞士滑雪运动员贝阿特·福伊茨(Beat Feuz)也赞同德瓦戈的观点。

“我并不是要全盘否定它,但我们确实不知道它是怎么用的。没人联系过我们,”他补充说:“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们会关注这个产品的开发,来肯定它完全好用。到那时我会第一个试用。”

这种反应令国际滑联前赛事主管,如今担任新项目技术专家的冈特·胡迦拉(Guenter Hujara)极为不满。他指出,运动员们已经测试了这套装置4年时间。

“那些殷切希望运动员们能从1月起启用合适设备的人做了许多工作,而其他人则袖手旁观,只顾空谈,”他告诉瑞士资讯swissinfo.ch。

“有的人热衷于四处传讲,说我们在安全上做的不够。一有摔伤事故他们就批评国际滑联……可我们已经把安全性提升了1’000%。”

除了担心会增加风阻外,选手们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这套装置意外充气,把下滑中的他们变成“米其林轮胎人”,毁掉得胜机会。

“他们说,装备不应该在跳跃时自动开启,可有时虽然你姿势很糟糕,却能回到滑道上去。这时你一点也不希望装置开启,”施道弗表示。

胡迦拉再次作出保证,称这个问题已被考虑到了,只有当计算机认为5项参数都超标时,装置才会被激活。但他也说,自己能理解选手的谨慎态度。

“这很正常。作为选手与其他参赛者竞争,胜负常常取决于百分之一秒,你当然不愿意戴上某个空气动力学后果不明,或不知是否能正常工作的装置,拿成绩来冒险,”他指出。

高山速降滑雪是个危险性很高的运动项目,在气囊装备研发期间就曾出过不少后果严重的摔伤事故。

2008年在奥地利基茨比尔(Kitzbühl)赛道上,美国滑降选手斯科特·马戛尔尼(Scott Macartney)完成最后一跳时头部着地令大脑受伤,被医生人工昏迷观察数小时。同年奥地利选手马蒂亚斯·朗钦格(Matthias Lanzinger)在挪威克维特夫耶尔(Kvitfjell)赛道上发生事故,造成一条腿从膝盖以下被截肢。

次年瑞士选手丹尼尔·阿尔布雷希特(Daniel Albrecht)在基茨比尔赛道上也发生了可怕事故。2011年在同一条赛道上,奥地利选手汉斯·格鲁格(Hans Grugger)亦未能幸免。

2013年2月,美国选手林赛·沃恩(Lindsey Vonn)在奥地利施拉德明(Schladming)举行的世锦赛上摔倒,令膝盖扭伤。

尽管选手们有所保留,滑雪界官员对气囊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很有信心。一朝实现,那么滑雪竞赛中最易受伤的膝盖,以及颈椎和头部,都会成为气囊的下一个保护对象。

“这不是链条的终点,而只是一个起点,”胡迦拉表示。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