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瑞士严重依赖中国的抗生素

抗生素胶囊
中国会不会因在抗生素生产上的垄断地位而将其用于政治目的,目前还不得而知。 © Keystone / Gaetan Bally

2年前,一次重要抗生素药物的短缺,给瑞士的卫生体系敲响了警钟:瑞士对中国的供应商太过依赖。不仅如此,多重耐药病原体的危害越来越大,就连瑞士的外交部,也不能坐视不理。

閱讀本文繁體字版本請 點擊此處

瑞士应该对那些性命攸关药物的供给策略好好地思索一番,并积极与其他欧洲国家协商,以期在欧洲范围内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2016年10月10日,位于中国济南的齐鲁集团制药厂(QPC)发生剧烈爆炸(英)外部链接。(编者注:2019年再次发生“4·15”重大着火中毒事故)。起初,这看起来只是中国国内的一次意外事故,但其随后引发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抗生素短缺,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

它对瑞士的影响在于:2大医药界的龙头企业(德)外部链接用于生产抗生素所必需的活性药物成分是来自齐鲁药厂的,齐鲁药厂的停供直接导致了近90%产品的停工。2017年3月,应联邦经济国家战略储备处的要求,瑞士联邦经济、教育、研究部不得不动用(德)外部链接该抗生素的国家储备,才避免了瑞士医院此类抗生素的急缺。

不仅瑞士,其他国家(英)外部链接也陷入到药物急缺当中,这显示出世界对唯一一家中国药厂的依赖的程度。究其原因:抗生素核心物质的生产线已经转移到了亚洲国家。而今后这种依赖还会愈演愈烈。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重要性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合成药高效、安全,因此在抗生素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适用于急救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极易引发严重疾病:据英国一项研究报告(英)外部链接估算,每年至少有70万人死于多重耐药菌感染,而该数字到2050年还会上升至1000万。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份清单外部链接列举了12种对人类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细菌种族。其中3类被列为“极为严重”的病原体的首选对症药物(德)外部链接就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拥有一个稳定的抗生素供应链,对瑞士的卫生体系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令人不安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并非唯一一个缺货的抗生素药物:drugshortage.ch(德)外部链接列举了500多种药物,其中包括多种抗感染类,在瑞士都缺货。

依赖性影响供给安全

瑞士的供应短缺有其长期原因:中国的抗生素原料药生产商通过极富竞争性的低价将所有欧洲的供应商挤出了市场。

最后一家药厂(德)外部链接位于Frankfurt-Höchst,这家本可以继续生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厂于2017年关闭。这加剧了对印度(英)外部链接的巨大依赖,因为全球1/3的药物需求,都是靠印度来满足的。而在印度生产的基础药物,特别是那些重要抗生素的制药成分中,逾90%是来自中国的。谁也不能保证,中国以后会不会利用其生产抗生素的垄断地位,来为政治目的服务。

中国曾因政治问题,对珍稀物资采取过禁运措施(英)外部链接,2010年,中国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英)外部链接。至于中国会不会因在抗生素生产上的垄断地位而将其用于政治目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有些观察家指出,脆弱的供应链和潜在的许多抗生素的供应短缺,会危及国家安全(英)外部链接,这也并非杞人忧天。

如何保障未来的供给安全

要想对抗致命的细菌感染有多种方式,未来如何提升这方面医药供给的安全性,也有很多种说法。我们都应密切关注。瑞士应该向德国(德)外部链接目前在做的一样,去研究一下如何将重要抗生素的生产线迁回瑞士,至少也要迁回欧洲的可能性。

德国的分析(德)外部链接显示,从原则上来说,在当地重新建立抗生素的生产线是可能的,但比较昂贵。在这方面,瑞士可以凭借其医药行业的优势发挥领导作用,将其他欧洲国家联合起来,找到一个共同的、更经济的办法。瑞士的医药工业可以和德国尚存的生产基地协同作战。与此同时,也应该多多了解和开发抗生素疗法的替代疗法。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噬菌体疗法(德)外部链接。针对多重耐药菌,噬菌体的效果显著,其生产方式也与抗生素截然不同。这类疗法的研究中心大多在前苏联国家,特别是在格鲁吉亚。因此我们要加强与这些国家在噬菌体领域的学术交流。

噬菌体研究的例子显示出,瑞士目前在教育、研究和革新领域与国际伙伴的合作(德)外部链接还需要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为了今后能够安全而稳定的得到抗细菌感染类药物,不仅瑞士的卫生系统和医药工业要有所作为,瑞士的外交机构也应该行动起来,找出一条既可以保障生产和研究,又能够在国外寻得新疗法的出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立场无关。

*本文转译自瑞士foraus.ch(多语)外部链接网站,作者Jonathan Baltensperger。阅读原文请点击此处(德)外部链接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